第三百一十一章 最終篇
2024-07-18 14:21:19
作者: 牆頭上的貓1
「諸位同仁,如此這般,便給大家拜個早年了,祝大傢伙在新的一年裡官運亨通,諸事順意,哈哈哈!」
封衙之際,陳執中紅光滿面的與幾位參政拱手作別,並送上美好的祝福。
章衡臉上笑嘻嘻,心裡卻是想道:我們幾個都是參知政事,若是官運亨通,豈不是要頂了你的宰相位子?
這也就是章衡心中的惡趣味而已,他對陳執中沒有太大的意見。
畢竟陳宰相除了沒有什麼治國理政之才能,人其實還是好人。
他雖然占著宰相位子,但卻是頗為放權的。
本書首發𝒃𝒂𝒏𝒙𝒊𝒂𝒃𝒂.𝒄𝒐𝒎,提供給你無錯章節,無亂序章節的閱讀體驗
不僅將五房讓自己掌控,平日裡有什麼事情也會找自己商議。
以至於坊間漸漸流傳一個說法,說皇佑有四真。
所謂四真卻是【章居正真宰相,歐陽永叔真翰林學士,包老真中丞,胡公真先生。】
這個說法令得章衡哭笑不得。
歐陽修去年被召回當了翰林學士,才華出眾,被譽為真翰林。
包拯在御史中丞上仗義執言毫不徇私,被譽為真重臣。
胡瑗在辦學以及學術上取得相當成就,被譽為真先生。
皇佑五年的春節想來是章衡進入仕途以來算得上比較輕鬆的一個春節了。
一切都仿佛在正軌之上。
做個雖然事情繁忙的參政,但都是他做得熟練的事情。
這一年事情也不多,而年尾的種種事情,他早就安排得妥當。
因此封衙之後倒是樂得逍遙,除了拜訪一下長輩老上司之外,就是讓趙禎請進宮中參加一些理所應當的宴會,除此之外,也沒有太多心煩的事情了。
皇佑六年來了,然後皇佑六年結束了,或者說,只過了三個月,皇佑六年便結束了,因為趙禎又改年號了,改為至和。
天下至和。
原因是正月的時候,趙禎在臨朝受文武百官參拜時,忽然手舞足蹈,口出涎水。
同日,遼朝使者正在紫宸殿拜見趙禎,趙禎語無倫次。宰相陳執中只好對遼使解釋為飲酒過量所致。
此後數日,趙禎病情愈益加重,整日大呼「皇后與張茂則謀大逆」等荒唐的言語。
至二月才逐漸康復,開始處理政事。
趙禎大約覺得很不吉利,因此改改年號,希望能夠至和。
然而這只是個美好的願望。
接下來趙禎的身體三頭兩日便欠佳,因此經常缺席朝會,但反而是這樣,朝政也迎來一個相當長時間的平穩時期。
陳執中等一批宰執,在接下來五六年時間裡基本上都沒有怎麼變動,章衡這個參知政事也因此很是穩定,一直主持著五房之事。
章衡自然不會放過這樣的一個機會,將五房經營得密不透風,將裡面的胥吏慢慢地換成了自己培養起來的人,到得嘉佑年時候,其他參知政事,乃至於陳執中於五房的事情也基本上插不上話了。
陳執中等人倒是沒有什麼意見,因為章衡並沒有展現出來什麼野心,一直矜矜業業的做事,陳執中等人之所以不理會五房的事情,也的確是他們年歲已高,也根本沒有精力去處理五房中的事情。
因此,章衡雖然只是個參知政事,但實際上已經是一國宰相,在政務上,基本上都能夠按照他的意思在運行。
章衡權勢漸大,也有人提出來不能再讓章衡坐大,但章衡行事滴水不漏,不僅沒有被他們扳倒,反而每次有人露頭,都將人給整下去了。
嘉佑六年,陳執中等人垂垂老矣,趙禎的身體也越來越差,已經基本上無法視事了,章衡也終於走上了宰相之位,成為真正的宰相,經過十餘年的經營,他在政事堂的權威到了一言堂的地步。
嘉佑八年三月,趙禎終於與世長辭,趙忠實上位。
曹太后想要垂簾聽政,卻被章衡幾個連環招打得找不著邊,只能鬱郁退入後宮,趙曙以為自己機會來了,想要以韓琦換掉章衡,章衡一招以退為進,辭掉了相位。
韓琦興沖沖回來執政,發現自己什麼也幹不了,政事堂基本沒有辦法指揮,韓琦大怒,想要大動干戈,但被言官抓住機會彈劾,只幹了三十三天,便被趕到地方去了。
趙曙沒有辦法,只能換人干宰相,但韓琦不行,其他人更是不行,一個個上去都變成了泥雕木塑一般。
趙曙只能請章衡回來繼續執政。
趙曙憋屈了許多年,這會終於上位了,有這一腔雄心壯志,但卻是志大才疏,一通亂指揮,讓辛稹給打回去,屢屢在章衡這裡受挫,趙曙更是覺得憋屈,無可忍耐之下,更是干出要辭讓退位的混帳事,以至於【相公,陛下要請辭啦】這等話亦是廣為流傳。
章衡豈會在意這些流言,開始推行土地改革,從豪強地主手上將土地給摳出來,發送給百姓耕種,甚至引起諸多的不滿,章衡可不會慣著他們,又敢露頭的便血腥鎮壓。
治平二年,相州亂,隨即蔓延至整個河北,各地相互呼應,形成了一股規模龐大的叛軍,打著清君側的旗號打向汴京。
這不是一場農民戰爭,而是士大夫對章衡發起的一場戰爭,章衡藉機出兵,並讓安南併入大宋,從河內調兵進入大宋剿匪,順帶著將這些起兵的大族一一清理,並對朝堂上下做一番血腥的清洗。
鎮壓叛亂時候,順帶著將盤踞各地的胥吏家族亦是一起清理了一遍,然後章衡將胥吏納入行政體系,進行一番梳理。
到得這時候,朝廷上能夠對抗章衡的力量基本上是沒有了,但軍隊卻是蠢蠢欲動,邊軍叛亂,私自帶兵南下攻向汴京,辛稹命河內軍迎上邊軍,大敗西軍,遼軍西夏見宋朝內部叛亂,認為機不可失,帶兵入侵宋朝。
章衡命河內軍兵分兩路,一路迎西夏軍,一路迎遼軍,盡皆大敗來敵,西夏軍與遼軍敗退回國,但河內軍卻是不肯:你想來就來,想走就走?
二路大軍分別攻入西夏與遼國,一路上勢如破竹,三月滅夏,五月滅遼,將遼夏國土盡皆納入管轄之內。
章衡收安南、西夏、遼國國土,功蓋漢唐,趙曙自認德不配位,將帝位禪讓給章衡,章衡辭讓,趙曙再請,章衡再讓,趙曙再請,三請三讓之後,章衡登基,改國號為華。
登基次年,大理來投,登基第三年,吐蕃諸藩犯邊,華軍入高原剿匪,一年收下高原。
隨後華軍西出,打通通往西域之路,與海路並肩成為大華朝對外的通道。
章衡登基三十年,大華朝已經是煌煌盛世,萬國來朝,口稱天可汗,後世稱章衡為華武帝!
(全書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