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1章 情況很糟
2024-07-18 07:44:23
作者: 黑咖啡少糖
煙花柳巷、勾欄瓦舍,本就是魚龍混雜,消息傳得最快的地方。
窯姐們干別的事可能成不了,示弱哭訴的本事卻是第一流的。每當有客人問起他們為何兩眼通紅,她們便把官府拉皮條的事大肆渲染一番。
士紳、商客們聽完之後,又會其他人說起,去別的地方繼續傳播,很快便將此事傳遍整個江南省。
揚州事件影響之廣,超出所有人所料。
每個人都在想著一件事——大清淪落到給紅毛鬼子拉皮條的地步,才暫時穩住陣腳,氣運到底還剩下幾分?
今天康親王給紅毛鬼子送窯姐,明天大皇太后會給紅毛鬼子送什麼?良家女子?金銀財寶?還是土地城池?
清軍南下時屠殺了數十個城池,禍害了無數漢家女子,老百姓已經司空見慣——亂世本就如此,誰當家都要享受一番。
但朝廷主動拉皮條,將女子送給紅毛鬼子霍霍,還是突破了很多人的底線。
吳三桂北上進攻長沙之後,張長庚立即上奏摺,「請求」暫停一年漕運,將糧食用來招兵買馬抵禦李定國。
說是請求,實際上就是通知。
江西的張朝璘沒有做得那麼絕,即使萍鄉受到攻擊,仍兢兢業業地準備著漕糧。
然而揚州事件傳到南昌之後,張朝璘立即通知漕運官,暫停裝卸漕糧,已經滿載的漕船也不要發運。
他私下對糟糠老妻這樣說道:韃子實在太缺德了,老子就算身死族滅,也不能跟他們幹了。
彈劾康親王傑書和蔣國柱的奏摺如雪花一般,從各地以八百里急遞送向京城,數量之多,甚至擠占了通報軍情的驛馬。
總督、巡撫、布政使、按察使、織造欽差、各地總兵……所有擁有專摺奏事權的官員,都在給太皇太后寫密折,請求康親王立即停止這樣荒謬的舉動。
傑書和蔣國柱在前線聽到消息時,揚州事件已經鬧得沸沸揚揚。傑書在目瞪口呆之餘,連忙派出心腹趕回京城說明原委,希望太皇太后能體諒他的無奈。
鄭成功實在太可恨了。
從十月開始,明軍艦隊襲擾的次數便大幅增加。每天都會有大量艦船直奔登州,或者派出登陸部隊進攻駐守在各個島嶼的清軍。
偏偏他們不再和渤海艦隊硬拼,而是在兩百里寬的海面上反覆拉扯,耍起了你追我趕,我追你趕的遊戲。
整個十月份,傑書和施琅的戰果依舊耀眼,以兩艘戰艦的代價,擊沉敵艦十餘艘。
然而他們都知道,後面再想取得這樣的戰果,就很難了。
因為明軍通過反覆拉扯,已成功占領大部分島嶼,整個渤海出口幾乎全在明軍哨所的監視範圍。
清軍占領的島嶼,僅剩南北長山島而已——這是施琅最後的倔強,說什麼也不能讓明軍的觀察哨直視登州水城。
每當渤海艦隊出動,那些明軍控制的島嶼便燃起烽火狼煙,不分晝夜地向旅順發去情報。
而明軍艦隊裡較慢、較小的老式戰船已經很少出動,來襲擾的都是航速較快的新式福船、西洋戰船,或自帶螺旋槳的裝甲戰船。
西班牙戰場航速雖快,想在明軍躲回旅順前,攆上並擊沉一艘並不容易。
渤海艦隊成立後,僅沉沒三艘西班牙戰船,戰損不算大,然而西班牙僱傭兵的軍心士氣卻受到沉重打擊。
出動實在太頻繁,頻繁到多少賞金都沒法彌補的地步。有時西班牙水手剛剛躺下,耳邊便響起了敵襲的號角,完全沒法休息。
施琅本以為,這樣頻繁的出擊,明軍水手一樣會扛不住。
然而他很快發現,事實並非如此。
原因只有一個,明軍大部分戰船都是福船,所使用的硬帆要用到的水手很少,七八個人便能讓一艘福式帆船疾馳如飛。
以出動一百艘戰船計,每次只需要一千個熟練水手上船,便足夠發動襲擾。
又因為硬帆的操縱方法簡單,很多福建籍或舟山籍的士兵都可以勝任操帆水手的角色,反覆輪換之下,可出動的次數幾乎是無窮無盡的。
而西班牙戰船所用的軟帆龐大而複雜,每艘船最少需要幾十個水手才能把船開起來。
比如說,800噸級的聖克魯茲侯爵號,所需船員的配置是:24名軍官,42名資深水手,29名見習水手,16名雜役以及34名主炮手,總計145個船員。此外,甲板上還需要200名水兵,以準備跳幫奪船或防止被奪船。
其他人就算了,操帆水手的作用是沒法替代的。清軍里水手本來就少,短短一兩個月時間,根本沒法學會攀爬高聳的桅杆和操縱複雜的軟帆組。
問題就這樣卡住了。
西班牙本土有數不清的水手,卻沒法拉過來參戰;清軍里有數不清的勇士,卻沒有能操縱西洋船的人……
因為長時間高強度作戰,很多水手已經開始在桅杆上打瞌睡,或者在攀爬跳躍時從高空摔落。各大戰艦的船長紛紛表示,情願結束僱傭關係,也不會願繼續這樣打下去。
傑書對此無可奈何,只好一邊挑人學習如何操縱西洋船,一邊許諾更多賞金和財寶。
揚州事件傳來,給了傑書最後一擊。他不得不同意船長們的請求,以輪休制應對水手的疲憊問題。
即二十七艘西班牙戰船分為兩波,輪流休息半個月。
再加上受損的戰船必須停航修補,每次能出動的西洋船數量一下子銳減到十艘左右。
這個數量已經不足以完全壓制明軍艦隊,更別提在十一月取得更大戰果了。
很快,浮山又傳來一個不好的消息。
從十月開始,明軍的運輸船一離開崇明島,便向東直奔深海,然後在廣袤的黃海北上。
黃海艦隊不得不將幾十艘西洋船全部分散開,在40萬平方千米的海域裡撈針。繳獲越來越少,需要發的軍餉不變,讓太皇太后十分不滿。
施琅想不明白,為何明軍的運輸船為何敢在大海里亂竄而不怕迷航,他只知道,再不改變策略,打敗鄭成功的希望就要破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