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8章 袁紹重振旗鼓
2024-07-15 00:03:50
作者: 順心平淡
這個帳篷里的人是位風度翩翩的少年郎——諸葛亮。
袁敘進去,看著鎮定自若的諸葛亮一會兒,開口道:「我聽將士們說,你是一個人坐在帳篷里,根本沒有絲毫逃跑的打算。」
諸葛亮點頭道:「袁紹不是楚王你的對手,這天下遲早都是楚王你的,我又能往哪裡逃呢?還不如省點勁。」
袁敘笑道:「你很聰明,想必你也應該知道我來這裡的打算。」
諸葛亮沉思了一下,說道:「恕亮自大,楚王不會是來邀請我出仕的吧?」
袁敘回答道:「沒錯,我就是想邀請你加入我的麾下。」
諸葛亮心中微微吃驚,自己一個出山不久的人,沒有任何功績,也沒有任何杰出的貢獻,袁敘居然會親自來邀請自己這個階下囚,真是難以讓人置信。
要知道,現在的諸葛亮了沒有幫他營銷,說什麼「臥龍鳳雛得一人可安天下」的話術。
諸葛亮正要開口說些什麼的時候,袁敘搶先一步道:「先別急的回答,慎重考慮以後,再回答我。」
「畢竟人生中重要的選擇沒有幾次,選錯了,選錯了可就是一輩子的事。」
「你已經選錯了一次(投奔劉備),可別再選錯第二次。」
說罷,袁敘就前往第三個帳篷,這個帳篷里的人是太史慈。
當日,太史慈憑藉勇武殺了出去,但劉基卻被楚軍給生擒了。
楚軍大營戒備森嚴,還有黃忠、馬超、張遼這樣的蓋世虎將在,想要憑藉太史慈一個人救出劉基,那根本就是痴人說夢。
哪怕是項羽在世,也不可能在數十萬大軍的楚營救出劉基。
劉基的父親劉繇是太史慈的同鄉,當年他邀請太史慈一起去揚州,結果太史慈沒去,後面劉繇身亡了。
雖然跟太史慈沒有什麼關係,但太史慈一直記在心裡。
現在劉基失陷於楚營,打算用自己的命換劉基的命。
劉基對於袁敘來說根本就沒有什麼大用處,但是太史慈這樣勇武之士可有大用。
正所謂千軍易得,一將難求。
最後,太史慈以自己為袁敘效命為條件,換取了劉基下半輩子富貴、平安的生命。
至於曹仁、簡雍,袁敘根本就不打算浪費口舌,先關著,等把劉備和曹操抓了,再一併處置。
還有孫策、孫權、周瑜三人,袁敘知道他們都是不甘心屈居於人下之輩,所以目前也不打算浪費口舌,只是告訴他們孫堅已經死了。
……
很快楚晉雙方再次交戰的時候,馬上又要到來了。
馮芳的南陽軍被晉將蔣奇等憑藉城池優勢,死守不出。
青州和徐州已經被揚州的王威和蔡瑁拿下,匯合起來向冀州進軍,卻被袁紹的兒子袁熙領兵擋住了。
袁熙經過兗州之戰,整個人也成熟了不少,堅守城池還是可以的。
幽州方面,周泰、趙雲、潘璋等將在幽州登陸之後,很快攻陷了一座守備薄弱的城池,進行原地休整。
袁譚發現之後,立刻集結大軍向周泰他們趕去。
而周泰、潘璋、朱桓等人卻堅守不出,一來是因為將士們在海上漂泊許久,要好好休息一下。
二來,趙雲已經去聯繫公孫瓚的舊部公孫范等人,準備一起夾擊袁譚。
要說公孫瓚這個人,雖然沒有劉虞那樣仁義待民,但是公孫瓚也有獨屬於自己的人格魅力。
劉虞在幽州對待異族採用懷柔政策,但是公孫瓚卻採用強硬的政策。
公孫瓚活的時候,不僅主動出擊異族,而且還把劉虞賞賜給異族的財寶給搶了回來。
這讓不少的幽州熱血青壯年覺得公孫瓚幹得漂亮,非我族類,其心必異。
所以,自然也有人願意追隨公孫瓚。
而袁譚也吃不准周泰等人的實力,不敢輕易發起進攻,心想著周泰等人遠道而來,沒有後勤保障,只要跟周泰他們耗著,周泰他們遲早彈盡糧絕,到時候就能不費一兵一卒拿下周泰他們。
這也造成了周泰他們不出擊,袁譚也不主動進攻的局面。
袁紹回到冀州之後,官渡之敗失散的兵將也慢慢回來了,一下子又聚集了十幾萬的大軍,再加上袁紹在冀州等地強征了一些,這讓袁紹一下子又得到了二十多萬的大軍。
袁紹得知袁敘只帶十八萬大軍繼續攻打自己,剩下的十幾萬分別看守晉軍十幾萬的俘虜以及分兵鎮守徐州、兗州各地,心中略有所思。
現在冀州有著四個方向的楚軍:并州的馮芳、青州的蔡瑁、幽州的周泰以及從官渡而來的袁敘。
袁紹經過再三的思考,再加上他在官渡已經輸了一場,所以他想找回場子,孤注一擲打一個翻身仗。
袁紹是這麼想的,蛇無頭而不行鳥無翅而不飛。
只要自己集中兵力,擊敗了袁敘這一路,勢必會震動其它三路,自己就有可能逆風翻盤。
如果自己能夠生擒或者殺了袁敘,那麼,這天下不就是自己的。
所以袁紹打算豪賭一把,主動出擊。
於是,袁紹帶上之前留守冀州的將領眭元進、韓莒子、呂威璜、趙睿等部將以及唯一剩下的一個河北四庭柱的高覽,還有曹操和劉備僅存的一點部將。
最後再加上,原本鎮守徐州的蔣義渠和糜竺,前去迎擊袁敘。
當初糜竺帶著一萬多的徐州軍,第一眼看到袁紹的時候,就眼帶熱淚地說道:「請晉王為我弟(糜芳)報仇!」
袁紹以為糜芳死在楚軍手中,所以對糜竺還是比較信任的,畢竟跟袁敘血親之仇。
並且袁紹還派出了使者去黑山軍張燕那邊,希望能夠聯盟一起對抗袁敘。
張燕也是對外號稱自己有十萬大軍,但這十萬大軍有沒有水分,就只有張燕自己知道。
袁紹覺得自己能和張燕聯盟,是因為他認為袁敘和張燕「有仇」。
張燕的黑山軍前身是黃巾軍,而黃巾軍正好跟袁敘有仇。
這個仇說起來還是很多年前的事,那個時候袁敘初出茅廬,就勸朱儁不要接受南陽黃巾軍投降,導致南陽黃巾軍被殺了無數。
但這個仇,只不過是袁紹個人一廂情願。
以張燕的角度來看,南陽的黃巾軍向朱儁投降,那就不是自己人了,袁敘的做法反而是殺了這些黃巾軍的「叛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