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1章 稱王,不行;稱公,可以
2024-07-15 00:02:15
作者: 順心平淡
河北戰場上,此刻的袁紹得意洋洋。
因為袁紹採取了情報上袁敘用弓弩手擊敗韓遂的方法,大膽地啟用了麴義。
麴義也不負袁紹的厚望,在戰場使用步兵的先登營一戰重創了公孫瓚的白馬義從,使得公孫瓚的白馬義從元氣大傷,至此無力再對抗西涼鐵騎和飛熊軍。
公孫瓚審時度勢,知道自己缺少白馬義從,情況不妙,便急忙撤軍退回幽州。
但袁紹乘勝追擊,下令全軍出擊,最終雙方人馬僵持於易京。
公孫瓚本來是想以易京為戰略前線,不僅在易京修築防禦工事,而且還囤積大量的糧食,是一處易守難攻的要地。
不過看著堅固無比的易京,袁紹卻對自己信心滿滿,因為他心中認為自己已經擊敗了公孫瓚的王牌部隊,消滅公孫瓚的時間很快就到了。
而就在袁紹躊躇滿志的時候,一份急報來了。
「啟稟主公,長安來報。」
本章節來源於𝘣𝘢𝘯𝘹𝘪𝘢𝘣𝘢.𝘤𝘰𝘮
長安是袁敘的地盤,聽到長安,袁紹就聯想到袁敘和韓遂的西涼大戰。
袁紹眉頭微皺,口中喃喃道:「這個袁敘不會又給我整什麼麻煩出來吧!不會他已經拿了韓遂吧?」
想到這裡,袁紹趕緊打開情報,當他看完這份情報之後,原本表情緊張的袁紹,臉色瞬間變得無比陰沉起來。
隨行的謀士許攸接過袁紹手中的情報,看完情報之後也倒吸一口涼氣,同樣不悅地說道:「這袁敘分明是趁火打劫!」
接著,許攸將情報讀給在場的眾人聽。
情報大致內容:「袁敘已經平定韓遂之亂,統領西涼之地。已故的征西將軍馬騰之子馬超聯合南陽太守馮芳、南郡太守沮授、揚州刺史蒯越、還有袁基、蔡瑁等一眾荊州、揚州等各地官員上表朝廷,請求朝廷冊封袁敘為王,以彰顯袁敘平定韓遂的功績。」
眾人聽後也是像許攸一樣,狠狠地倒吸一口涼氣。
這袁敘竟然敢無視劉邦的白馬之盟,窺視王位,提出稱王的打算。
雖然整份情報中,袁敘沒有提稱王的意思,全部都是袁敘的手下提的,但是這跟袁敘提的有什麼區別。
袁敘沒有稱王這個意思,他的手下敢提讓袁敘稱王嗎?
謀士們都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相互交換著意見。
而武將們則是為自家主公囔不平,袁紹都沒有稱王,他袁敘憑什麼稱王,紛紛請求要給袁敘一點顏色瞧瞧。
袁敘稱王,這個想法無疑是再次挑戰袁紹手中劉協的權威。
如果袁紹不作為的話,任由袁敘稱王的話,那麼漢室的聲望會再次被打擊,袁紹手中的劉協就會再次貶值。
但此刻的袁紹卻無法有所作為,甚至可以說,他也不能對袁敘有所作為。
袁敘本來就占據著荊、揚兩個大州,實力雄厚,是天下首屈一指的諸侯。
現在又拿下了西涼,西涼素有「西涼大馬,橫行天下」之名,這下更是彌補了袁敘缺少騎兵的短板,讓袁敘更加的氣勢如虹。
這一句,袁敘可比公孫瓚、袁術難對付的多了,甚至公孫瓚和袁術加起來都沒有袁敘一個人難對付。
如果袁紹這個時候沒有被公孫瓚纏住,倒也不懼袁敘,畢竟袁紹的勢力也不差。
但現在的袁紹已經和公孫瓚到了決戰的時候,不容有絲毫分神;並且袁紹還要分兵對付袁術,已經很吃力了,根本無暇顧及袁敘。
並且袁敘還有鐵桿粉絲加岳父馮芳支持著,但袁紹又不能不管袁敘稱王的事情,畢竟天子在他手上。
天下其他諸侯都可以不管,但袁紹他必須管。
經過一番激烈的討論,最後還是許攸站了出來,獻策道:「主公,此刻公孫瓚被我軍圍於易京,這麼關鍵時刻切不可得罪袁敘,避免引發其它特殊情況,影響大局。」
「凡事都是講究討價還價的,既然袁敘想稱王,那麼主公不如書信一封給袁敘,言明大家都各退一步,袁敘他不稱王,主公就上奏天子,封袁敘為楚公。」
漢代的爵位分為五種:王、公、列侯和關內侯。
稱公,可沒有違背劉邦的白馬之盟,並且公的爵位也不低,想必袁敘也會心滿意足的。
曹操也是先稱魏公,後面才稱魏王的。
事已至此,在這麼關鍵的時候,袁紹也忍下心中的怒火,好聲好氣地寫了一封書信給袁敘。
袁紹想著只要暫時穩定袁敘,等搞定了公孫瓚,一統河北四州,回頭再找袁敘算帳。
……
時光如梭,轉眼間一段時間過去了,既西涼戰場結束之後,中原戰場也已經分出勝負了。
此時,一支只有千餘人的潰軍正向著豫州的汝南郡匆忙地撤去。
這支潰軍正是之前風光無限的袁術大軍,整整十萬大軍已經被打得兵敗如山倒。
曹操、袁熙、呂布、孫堅集合四方諸侯之力,先是示弱把袁術引到兗州來,最後在封丘大破袁術大軍。
袁術率軍退守太壽,收攏敗軍,準備再次跟曹操他們大戰。
結果袁術正中曹操等人的計謀,曹操等人按原定的計劃用渠水,水淹了太壽。
袁術的文臣武將樂就、劉勛、萇奴、楊弘等人也都戰死,袁術大軍更是死傷無數,投降者不計其數。
這太壽一仗下來,袁術已經元氣大傷,無力阻擋住曹操等四方聯軍。
不僅僅是前線兵敗,對於袁術來說更糟糕的是,一直保持中立的陶謙和馮芳兩方勢力也出手了。
陶謙令劉備為主將,曹豹、糜芳為副將,陳登為軍師,出兵三萬,打著「討伐逆賊袁術」的旗號,已經搶了豫州的沛國。
馮芳也跟陶謙一樣,他打著「討伐逆賊袁術」的旗號,讓張郃帶兵攻下了潁川郡。
陶謙和馮芳突然的插手,這讓曹操等四方聯軍氣得暴跳如雷。
雖然他們心中也早有這個心理準備,知道陶謙和馮芳都在隔岸觀火和隨時趁火打劫;但是當事情發生的時候,他們還是心中還是憤憤不平,怒火中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