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軍事> 大明:我,朱棣第四子> 第25章 元朝為何葬送了江山?

第25章 元朝為何葬送了江山?

2024-07-12 13:47:46 作者: 星月長江

  朱高燨終於知道,歷史上朱高煦是如何被他爹坑死的了。

  

  朱高燨三兄弟則跟著朱棣和道衍去了東書房。

  這地方,自從朱允炆登上了皇位,朱棣無心再管兄弟幾個,朱高燨就再也沒來了。此時此刻,他真是後悔,幫爹也不能太盡心盡力了,明顯朱棣是覺得這仗贏來得太容易了,這才有了心思管他讀不讀書。

  「你也不能不讀書,不能和你二哥一樣。」

  朱高煦一臉與有榮焉,能夠被自己爹用來當反面教材,也是好事啊,至少被點到名了!

  朱高燨瞅了一眼二師兄一樣的二哥,真是恥於與之為伍,他反駁道,「爹,不讀書是好事,負心多是讀書人,書讀多了,心思多,薄情寡義也多。」

  朱棣剛剛吃完紅薯的好心情,一下子被朱高燨這話給破壞了,他沉著臉,猛地一拍桌子,「讀書這件事,爹說了算,你年紀還小,正是讀書的時候。」

  行,不就是拜道衍為師嗎?讀書都不是重要的,拜道衍為師,把師徒名分定下來才是關鍵。

  他被他爹給賣了。

  道衍見朱高燨不掙扎了,很高興,他坐在上首,讓三個王子給他恭恭敬敬地磕了頭,他歡喜了,朱棣也快樂了。

  重新坐定了,朱棣以家長的名義說了幾句客套話,「以後這三個小子就交給先生了,先生要多費心思。」

  道衍看著朱高燨,如同看私生子一樣,摸著鬍鬚,笑眯眯,「以後是老衲的徒弟了,老衲自然要多費心思,這些話,王爺就不必多說了。」

  朱高燨挪了挪屁股,「大和尚,啊,不,老師,徒兒有個問題想請教老師。」

  朱棣正要起身,又把屁股落在了椅子上,明顯是想聽一聽,他這兒子有什麼問題,而道衍有什麼高見?

  「你說!」

  「大和尚,元末天下大亂,群雄並起,你說為何獨獨我皇爺爺坐了江山?「朱高燨笑嘻嘻地問道,「大和尚,你若是能夠說出個所以然來,我就真心誠意拜你為師,將來你說讓我繼承你的衣缽都沒有問題,可若是說不出來……」

  他朝朱棣看了一眼,「你也不過是借我爹的勢,逼我拜你為師而已。」

  算不得什麼本事。

  道衍哈哈一笑,看了朱棣一眼,道,「四王子,這個問題,太祖皇帝自己就說過答案,於老衲看來,一切都是天意。太祖皇帝雄才大略,料敵制勝,戡定禍亂,以有中原,此謂『天道後起著勝』。」

  天意是沒錯,天子天子,上天之子嘛!

  朱高燨瞪大眼睛看著道衍,「大和尚,這是你的真心話?你確定這就是標準答案?」

  道衍「哦」了一聲,非常好奇地問,「不知於四王子看來,標準答案是什麼?」

  「今天這裡都沒有外人,太祖皇帝他老人家已經去地下當他的皇上去了,我爹已經起事,再無退路可走。我們坐在這裡,討論一下我皇爺爺之所以能得天下的原因,以往昔鑒今朝,大和尚,你說我皇爺爺為何能得天下?」

  道衍不得不認真以待了,他沒想到,這輩子,居然還有被十二歲的孩子問倒的時候。

  他完全可以說,「這一切都是天意」,但顯然,這個孩子不容易被糊弄。

  他思索良久,問道,「正如太祖皇帝所說,『士誠恃富,友諒恃強,朕獨無所恃』?」

  當年,朱元璋起事,張士誠和陳友諒的確是他登頂路上的兩隻攔路虎。

  朱高燨搖搖頭,「這一切都對,大和尚,你說的每一句話都對,但這都是主觀原因,而不是客觀原因。」

  「何為客觀原因?」

  「我們知道,每一任帝王,都是上天的選擇,而沒有坐上那把龍椅之前,我們誰也不知道上天的最終選擇是什麼?只是,等那位帝王坐上了皇位,我們再回頭看,才明白,原來天意如此,玄而又玄。」

  朱高燨清了清嗓子,「我們先來分析一下元末,元朝為何葬送了江山。中原自古以來,國祚這麼短的,還真是沒幾個,首先是秦朝,二世而亡,接著是隋朝,三十八年而終。每一個王朝末世,我們都能用四個字來總結其終結的原因,那就是『橫徵暴斂』。元朝,我皇爺爺曾經也評價過,說了一個觀點就是『元以寬失天下』,而於小子看來,元卻是反其道而行。」

  道衍似乎忘了眼前誇誇其談的是一個十二歲的孩子了,他點點頭,「那四王子說一說,這個『寬』究竟是什麼意思?莫非四王子不認可太祖皇帝的『寬仁』之意?」

  「我皇爺爺的話自然是有道理。」朱高燨不上他的當,「但,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我且只說我的觀點。反其道而行有兩點,一是南方養馬。眾所周知,在今日的大明,昔日的元朝疆土之上,最適合養馬的地方是西部和北部,馬喜涼,乾燥的氣候;而南方潮熱,無水草。元朝卻在淮西建了馬場。」

  淮西乃是龍興之地。

  「元朝以馬開天下,以馬終天下,何嘗不是天意!」朱高燨道,「當日,與我皇爺爺一起爭霸的人是張士誠和陳友諒,他們三人均是南方人,一起起兵反元,希圖恢復我漢家江山。陳友諒為漁家子,少時讀書,略通文義,閒習武藝,膂力過人,一句話,算是文武雙全之輩。」

  「至於張士誠乃是淮東人,與我皇爺爺一個淮河頭,一個淮河尾,日日思君不見君,共飲淮河水……」

  「好好說話!」朱棣聽得正起勁,猛然聽到這小子越說越離譜,氣得眉頭直跳。太祖皇帝雖養了二十多個兒子,只把朱標當親兒子,可那也是他爹啊!那能被這小子這麼埋汰?

  朱高燨忙言歸正傳,「當然,元人也不傻,他們之所以在南方養馬,也是為了防備南人叛亂,他們好隨時滅火。之所以選擇了淮西,那是因為,這裡是整個南方具備養馬條件的唯一之所,靠近北邊,涼爽;靠山,大別山以東;有鹽,兩淮產鹽。」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