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0章 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味道
2024-07-11 17:06:06
作者: 一隻橘貓壓海棠
元和五年,三月二十四,前大唐北庭都護府陪戎校尉陸康,卒。
陸康離世了,曾經大唐北庭都護府的最後一個戰兵也走了。
陸康終究沒有等到唐旗再次飄揚在庭州的城頭,然而新一代已經成長起來,接過了他的衣缽,承襲了他的遺志。
考慮到近期草原的局勢安穩平靜以及遼東戰局可能的變化,折雲谷從牙帳、拔野古部以及拔野古附近的的小部落中徵調了整整一萬回鶻騎兵補充給了莫靈均。
折雲谷的臨時決定,使得莫靈均麾下的兵力數量達到了兩萬五千人,兵力上的充裕使得莫靈均可以更好的完成郭戎的任務。
本章節來源於𝖻𝖺𝗇𝗑𝗂𝖺𝖻𝖺.𝖼𝗈𝗆
這部分臨時被徵召的回鶻騎兵無論從素質、裝備、戰鬥意志都無法和精銳的大唐騎兵相比,但是作為輔兵卻綽綽有餘。
更重要的是,這些回鶻騎兵可不是唐軍的騎兵,既沒有軍籍,也沒有民籍,用起來沒有絲毫的心理壓力,死多少都沒關係。
而且,莫靈均隱隱的感覺折雲谷讓自己多等三天,給自己一萬回鶻騎兵,本來就沒安什麼好心。
元和五年,四月二十九,陸康下葬的第三天,折雲谷徵召的回鶻騎兵抵達之後,整整兩萬五千騎兵,在莫靈均的帶領下從呼倫湖畔的拔野古部落朝著興安嶺進發。
五月初一,莫靈均所部抵達貝爾湖畔,隨後整個隊伍沿著貝爾湖流出的啜涅河河谷前行。
五月初四,藉助啜涅河河谷,莫靈均所部順利穿越興安嶺,進入韋氏人的領地。
雖然是韋氏人的地盤,但是面對兵強馬壯、凶神惡煞的兩萬五千騎兵,在年前被李愬打的狼奔豕突的韋氏人瑟瑟發抖。
短短五天的時間,在沒有任何阻礙的情況下迅速穿越了數百里韋氏人的領地,自北向南長途奔襲,順利的繞行到了安宗昱和第五輪設置的遼西防線的側後方。
五月初十,在郭戎所規定的時間到達之前五天,莫靈均所部以雷霆之勢,突然出現在了延津州之下。
由於郭戎在白狼山一線的強大壓力,連續抽調兵力之下,延津州的守軍早已經形同虛設。
面對突然出現的規模龐大的騎兵群,留守延津州的叛軍,直接選擇了開城投降。
………………………………
就在莫靈均根據郭戎的命令北上繞過安宗昱和第五輪設置的遼西防線的同時,東海道,鴨綠江畔大行城也已經進入了出擊之前的臨戰狀態。
三月十五,安東都護府直屬六千步卒,三千騎兵作為第二批援軍在水師的護送之下順利抵達大行城。
三月二十二,肅清了金城附近的新羅殘兵之後,三千靖海衛衛軍乘船抵達大行城。
三月二十四,從漢州城出發的六千唐軍收復了平壤城之後,其中三千步卒留守平壤,剩餘三千步卒繼續沿著陸路北上,並於三月二十四順利抵達大行城。
三月二十七,金山衛六千衛軍抵達大行城。
三月二十九,三千安東軍、三十萬石糧草抵達大行城,同期抵達的還有東海道行軍大總管李愬。
截止三月二十九,鴨綠江畔大行城附近唐軍的數量已經接近四萬,其中包括了珍貴的三千騎兵,以及最精銳的八千長安禁軍。
隨著李愬以及最後三千安東軍的抵達,郭戎和李愬能用來投入到遼東的兵力已經全部到位。
然而,李愬的第一個目標並不是別的,而是烏骨江上烏骨城。
烏骨城位於大行城西北方向大約六十里。
烏骨江比不得江闊水深的鴨綠江,通行不了大型船隻,但是也可以支持部分五百料以下的小型船隻。
相比較大行城,烏骨城也算上享受海運的便利,同樣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實現補給和後勤的功能。
而和大行城六十里的距離差距,成為了烏骨城最大的優勢。
六十里看似不多,但是這已經相當於普通步卒整整兩天的行軍距離,在爭分奪秒的戰場上,節省兩天的時間,降低兩天行軍的疲憊和消耗的意義無需言語。
而且,六十里的位置,在不影響大行城的基礎上,還可以對後勤和中轉基地的大行城提供足夠的支持和預警。
於是乎,更加靠前而且距離合適的烏骨城無疑成為了最合適的前進基地。
四月初二,李愬派遣左威衛八千戰兵以及五艘五百料的運輸船,沿著鴨綠江最大支流烏骨江前行。
五艘五百料不到的小船不足以承載左威衛八千戰兵,但是卻可以將他們所需要輜重和軍械帶上,使得左威衛可以輕裝前進。
兩天後,左威衛抵達烏骨江畔的烏骨城。
烏骨城和遼東的其他城池一樣,守衛的兵力早就已經被抽調一空,偌大的烏骨城只有不足千人守衛。
藉助五艘運輸車攜帶的雲梯、竹梯、八牛弩,左威衛一波直接衝上城頭,殲滅了絕大多數守軍之後,烏骨城一戰而下。
隨著烏骨城易手,李愬開始命令所部的兵馬以及糧草開始向烏骨城轉移,直至四月初七,三萬戰兵,十萬石糧草已經被轉移到了烏骨城。
而李愬本人也已經提前抵達。
四月初八,左威衛八千戰兵,提前抵達的三千騎兵以及剛剛乘船抵達的安東軍三千步卒從烏骨城出發。
四月初十,出擊兩天之後,李愬所部步卒繼續向西北方向的襄平城進軍,而李愬親自率領手頭僅有的三千騎兵脫離步卒的隊伍,開始向延津州高速突進。
四月十二,李愬所帶領的三千騎兵突進到了延津州,順利的提前抵達延津州的莫靈均實現會師。
到達延津州之後,李愬按照原計劃,接管了整支騎兵。
在得知莫靈均帶來了整整兩萬五千騎兵之後,李愬喜出望外。
李愬從遼東抵達大行城之後,並沒有第一時間出兵,一來是需要等待郭戎給白狼山一線的敵軍更大的壓力,二來也是在收集渤海入寇遼東的信息。
而收集到的信息給李愬帶來了不小的驚訝,原本入寇的渤海軍只有五萬,在數量驚人的遼東叛軍的壓力之下,甚至已經開始小規模的向後撤軍。
但是隨著唐軍的步步逼近,遼東叛軍一再被抽調,遼東兵力空虛之下,原本已經開始撤軍的渤海軍開始悄悄的向占領的遼東地區派兵。
從正月到四月,短短四個月的時間之內,入寇遼東的渤海軍的數量已經從不到四萬暴增到了十萬之上,而且還在不斷的增加之中。
雖然渤海國的靺鞨兵的戰鬥力比不上唐軍的戰兵,但是其彪悍也不是新羅、百濟、高句麗可以比擬的。
可以說,十萬入寇遼東的渤海軍,讓李愬感覺到了不小的壓力。
明明手中已有近四萬兵馬,但是卻只拿出一萬多人前往延津州完成合圍,為了防止收拾安宗昱和第五輪的時候渤海從背後偷襲。
而現在,折雲谷主動提供的一萬回鶻騎兵無疑義使得李愬有了足夠的機動兵力。
莫靈均所部在短短一個月的時間之內,轉戰超過兩千里,其中還翻越了河流和山地,已經相當疲憊。
所以,李愬專門給了他們休整的時間。
包括李愬帶來的三千安東軍騎兵在內,全軍在延津州休整三天。
三天的時間結束之後,各部兵馬開始根據李愬的命令分兵出擊。
莫靈均率領五千唐軍騎兵,五千回鶻騎兵從延津州出發,南下直撲襄平城。
五千回鶻騎兵,在一千唐軍騎兵的跟隨之下,分成數支數百人的隊伍,大舉南下。
李愬對他們的命令和要求只有一個,那就是在整個遼東範圍之內瘋狂的破壞,瘋狂的燒殺劫掠。
至於原因,只有一點,整個遼東範圍之內,真正的唐人、真正忠於大唐的其他人要麼已經死在了叛軍的屠刀之下,要麼已經跟隨李愬逃亡了到了遼東半島。
留在遼東這片土地上的,要麼是狼子野心之輩,要麼是居心叵測之流,要麼是數典忘祖之徒,再要麼直接就是沒心沒肺的雜碎。
對於這些拋棄的李唐的傢伙,李愬對於他們自然也沒有任何憐憫之心,正如那句話所說的一樣:
只有死的了的逆黨,才是好的逆黨。
三千唐軍騎兵化整為零,以小隊的規模,向東前行,一邊偵察,一邊潛伏,一邊前進。
剩餘的整整一萬唐軍騎兵則直接留在了延津州。
………………………………
在騎兵們休整期間,八千左威衛和三千安東軍步卒組成的隊伍並沒有停止行進。
從四月初八算起,這支以步卒為主,兼有少量騎兵的隊伍,在八天裡行軍近三百里。
四月十六,這支隊伍已經抵達的目標,曾經的大唐安東都護府的治所、遼東郡故郡治襄平。
作為整個遼東地區的治所以及整個遼東地區獨立位置的核心,襄平城是整個遼東內陸地區,少有的沒有被抽空的城池。
在其他城池最多只有一兩千守軍的情況下,襄平城的守軍總數接近兩萬,幾乎和其他地區叛軍數量的綜合相當。
根據李愬預留的命令,抵達襄平城之後,這支兵馬按部就班的紮營。
完成了這樣之後,一邊向周圍灑出偵察兵,一邊伐木取材,打造攻城器械,擺出了一副準備強攻的態勢。
而事實上,襄平城的守將,一名被李師道從犄角旮旯里找出來的高句麗王子。
面對兵臨城下的唐軍,這名高句麗王子第一時間選擇城門緊閉,防止被偷襲或者進攻。
然而,靜靜的等待了兩天,發現對方並沒有攻城,而是在為攻城進行確定了對方人數少於自己之後,這名高句麗王子心中的野心開始膨脹。
唐軍抵達襄平城下第三天,高句麗王子再也壓抑不住內心的悸動,拒絕了第五輪留下輔助他的軍校的建議之後,開始了作死的行動。
先是,自以為神不知鬼不覺的悄悄地打開了襄平的城門,
然後,自以為神不知鬼不覺的帶領整整九千兵馬,離開了襄平城,
等到正午時分,然後對看起來依舊在伐木取材,打造攻城器械,對危機渾然不覺的唐軍展開了突襲。
只不過,自以為是的高句麗王子不知道的是,偵察兵早就已經將整個襄平牢牢的監控起來。
趕在他們進行襲擊之前,所有的戰兵、輔兵都已經做好了戰鬥的準備,強弓、勁弩上的弓矢、弩矢早就已經準備就緒,隱藏在暗處的八牛弩也已經全部就位。
叛軍出擊的一瞬間,營地之外的唐軍看起來陷入了混亂。
然而,實際上,這些精銳的唐軍是在奔向自己預留的戰鬥位置,他們或者拿起了長槍長矛,或者抄起了強弓、勁弩,以及那些巨大的兇器。
當叛軍突進到距離營地外的唐軍不到連三百步的時候,看起來混亂的唐軍似乎在一瞬間恢復了正常,強弓、勁弩堂而皇之的瞄準了叛軍進攻的方向,而那一架架八牛弩則將碩大的弩矢對準了前方。
伴隨著一聲令下,弩矢、弓矢,如同一層黑壓壓的雲彩飛向了進攻中的叛軍,這其中還夾雜著數支八牛弩那巨大的弩矢。
霎時間,進攻中的叛軍中齊刷刷的倒下了一大片。
一意孤行出擊的王子瞬間懵了,本就沒有經過戰場洗禮的他一瞬間大腦直接宕機。
出擊之前,他腦海中想到的是一場輝煌而偉大的勝利,然而現在,這位所謂的王子清晰的向所有人戰展示了一點:
一將無能,累死三軍!
高句麗王子不知所措,但是根據他命令出擊的叛軍在繼續朝著死亡大踏步前進。
然而,這還不是全部。
就在第一波箭雨襲來的時候,一陣沉重的馬蹄聲突然出現在了整個襄平的北方。
馬蹄聲出現的一瞬間,驚訝的不僅僅是進攻中的叛軍,處於防禦狀態的唐軍同樣不知道來者何人。
畢竟,這速度實在太快了,就算偵察兵們已經發現了,也不可能將信息傳遞過來。
於是乎,戰場在這裡似乎出現了一波短暫的停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