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軍事> 朕即大宋> 第三章風鈴搖曳

第三章風鈴搖曳

2024-07-11 02:21:59 作者: 楊氏良家子

  大宋外部血雨腥風的同時,內部卻在展現著這個時代最璀璨最華麗的文明成果。

  建業二十三年冬,趙桓與帝國左相,樞密使等大量朝廷公卿,親自出席了太學在漕運邊上興建的超級冶煉工廠項目。

  帝國的冶金學院在這裡修建了規模龐大的高爐和一根根體型粗壯的管道。

  記住全網最快小説站𝑏𝑎𝑛𝑥𝑖𝑎𝑏𝑎.𝑐𝑜𝑚

  這座超級冶煉工廠赫然運用的就是大宋當下最先進的高爐煉鐵技術。

  太學院的教授陪同在趙桓身邊介紹道:「官家,如今的高爐煉鐵技術是用焦炭、含富鐵礦石和石灰石熔劑在豎式反應器,高爐內連續生產液態生鐵。」

  「這種煉鐵方法,工藝相對簡單,產量大,勞動生產率高,能耗低,生產效率足是以前的近十倍。」

  「而且鋼鐵工藝比以往更加成熟,能更耐高溫和極寒。」

  焦炭和石灰石,中原遍地都是,而且中原有漫長的使用經驗,這個不難實現。

  趙桓問道:「富鐵礦石,卿等在何處找到的?據朕所知,中原似乎並不多富鐵礦。」

  負責此項目的太學院冶金教授點頭,說道:「中原富鐵礦不多,也有一些。而這裡的主要來源是夷州,當地綠銅鐵礦是一座超級富鐵礦,已探明的儲量,幾乎是神州之冠。」

  「一隊開拓者在當地伐木除林,建設種植莊園時發現了這座富鐵礦。於是又在當地開起了挖礦行當,每個月往中原輸送十數船鐵礦石,經漕運直接進入東京。」

  聞言,趙桓頗為欣慰,他最喜歡看到的形勢就是這種,開拓者在新領土上進行拓荒時,發現了這種超級富礦。

  僅這一座礦就能讓這個家族收穫多少尋常人在中原幾輩子都賺不回來的財富?

  這將激勵著更多的中原百姓主動去開拓異域,發展經濟。

  趙桓問道:「這座超級冶煉工廠能產鋼鐵多少石?」

  太學教授們臉上充滿了驕矜,說道:「僅這一座超級冶煉工廠就占地上千畝,每年能產鋼鐵八百萬石。」

  「足夠滿足整個東京的城市建設,鐵軌鋪路和工具機、蒸汽機、農具等方方面面的所需。」

  「而且這座冶煉工坊不僅僅產量巨大,而且工藝先進,能夠使冶煉材料的工藝大幅改善,無論是蒸汽機還是火車等方方面面都會受益。」

  趙桓看著高大的工廠和粗獷的管道,面露笑意。更關鍵的是,這種工廠不會局限於這一座。其模式一旦產生,後續會有源源不斷地新工廠跟進,把這種模式推廣開來。

  到時候東京地工業化進程和質量都會提升一大截。

  趙桓轉頭對左相蘇遲問道:「有了這麼強大地工業能力,就要將其及時轉化為國家實力,造福於百姓,避免王朝周期。工部督建的鐵路項目如何了?」

  蘇遲立即回道:「稟官家,工部規劃的鐵路項目已經陸續建完一部分,有的地方已經通車。工部規劃今年內,第一條鐵路徹底完工,徹底勾連東京和蘇州。」

  趙桓隨即便看向一旁的蘇黛,說道:「鐵路軌道的進程已經在穩步推進中,你們的火車頭項目改進如何?」

  蘇黛回道:「火車頭改進最重要的就是冶金工藝,如今冶金水平提升,蒸汽火車頭必然會性能有所提升。」

  隨後蘇黛笑著說道:「這麼說或許比較寬泛,具體而言,太學院已經用各種工藝製成了形形色色不同的蒸汽火車頭。」

  「已經有一部分鐵軌運行,東京中正在運行的蒸汽機車就有三種,一種是以重型載貨為主,每個時辰能運行八十多里。主要是連結的周圍城市,向東京運輸糧食。能載貨五千多石,每個時辰運行五十多里。」

  「一種是快速列車,主要運輸新鮮時令果蔬,能載貨上千石,每個時辰運行上百里。」

  「還有一種是載客列車,能載客八十餘人,每個時辰運行二十餘里。」

  每個時辰二十多里,也就是一個小時才走十幾里路,這個速度如果再裝上搖鈴,就有點像觀光電車了。

  蘇黛問道:「不如我帶官家乘坐一次載客火車,看一看如今方物?」

  趙桓完全沒有猶豫,說道:「可。朕期待這一點已有數十年了。這載客火車是什麼時候運行的?」

  蘇黛在前邊領路,介紹道:「今夏就運行了,主要是溝通的城外各區。」

  趙桓好奇的問道:「你不是打算修建一條皇宮到太學院的鐵路嗎?怎麼沒修起來,倒是先修了外城?」

  蘇黛一笑,說道:「哪有那麼簡單。要修太學院到內城的鐵路,必須拆毀一段城牆,需要政事堂、樞密院、開封府、神武軍、巡檢營、廣備營等十幾個部門的蓋章。」

  「都說是內城城牆輕易拆不得。所以這條鐵路就暫緩了下來。外城沒那麼多講究,所以就先修外城了。」

  外城還是那副熱鬧的場景,車水馬龍,人潮如流。

  但在蘇黛的帶領下,趙桓很快就發現了一處不一樣的地方。

  一處由鋼鐵和水泥石柱搭建而成的月台,聳立在鐵軌盤繞之間。

  恰逢列車鳴笛而至,哐當哐當的火車悠揚行進,車上的乘客在窗戶處還能看清鐵軌旁駕著馬車趕路的行人。

  在道路上也有銀鞍照白馬,颯沓如流星的年輕騎士,在馬鞍上掛著弓箭,少年腰佩利劍,憧憬著李白的:「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閒過信陵飲,脫劍膝前橫。」

  兩個時代的風景,這一刻非常完美的融合到了一起。

  趙桓登上火車,看著這一切,居然沒有多少違和感,似乎這一切就應該是大宋應該有的模樣。

  列車長見到趙桓親自登上了列車,連忙過來拜見。

  趙桓笑著說道:「你就正常開就行了。十幾里的速度也不比走步快多少,不用緊張。」

  「不過朕跟你們提個建議,能不能在列車的車廂前面掛上一串垂鈴?」

  聽著垂鈴搖曳,趙桓感覺自己這一刻就算在風鈴聲中睡過去,都已無所憾。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