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迂腐的答案
2024-07-08 09:39:23
作者: 滿城金甲
周德興好幾日沒上朝,只說是病了。
對呂氏那裡,一直稱病,也沒去說具體原因。
本書首發𝙗𝙖𝙣𝙭𝙞𝙖𝙗𝙖.𝙘𝙤𝙢,提供給你無錯章節,無亂序章節的閱讀體驗
那麼丟人的事情,包還包不住呢,怎能再去宣揚。
周德興不說,除了藍玉等一些淮西勛貴時不時把此拿出來當成是笑料,別人還真不知道具體緣由。
只聽說劉二剛回府便被管家帶人亂棍打死,至於解釋什麼的,一個字都沒來得及多說。
***
朱元璋批閱奏章很多時候會到子時。
朱允炆擔心白日送去大餅會找不到朱元璋的人,便趕在半夜去送,也算是當做宵夜了。
大餅送上,朱元璋正巧批閱完了奏章。
瞧見朱允炆進來,朱元璋問道:「這麼晚了,怎還沒睡?」
朱允炆行禮,把大餅擺上桌子,道:「孫兒剛背過書,肚子餓想找些東西吃,想著皇爺爺肯定也餓了,便帶來與皇爺爺一塊吃。」
吃了些,朱允炆開口道:「皇爺爺,你下次出宮的時候,能否把孫兒一塊帶上。」
他娘說的沒錯,只有把他與朱大福放於一塊,孰高孰低才能更顯著。
朱允炆開口,眼神滿滿都是希翼。
朱元璋則把之當成了對外面廣闊天地的憧憬。
也沒多做考慮,直接應道:「行,下次出去的時候,咱喊你。」
大福那孩子在鄉野長大,無論是德行,還是學識都不差。
多去外面走走,去了解一下百姓疾苦,也沒什麼壞處。
***
北平,燕王府。
一魁梧壯漢盤坐在涼亭中,旁邊則坐著一和尚。
兩人面前擺著一圍棋,正是廝殺的關鍵之時。
片刻後,壯漢投子認輸,道:「大師棋藝越發爐火純青,本王甘拜下風。」
和尚起身,氣定神閒,嘆道:「王爺心急了...」
壯漢是朱元璋四子朱棣,也就是發動靖難,奪了朱允炆江山的永樂大帝。
和尚俗名姓姚,法名道衍,朱棣奪得天下後,賜名廣孝。
道衍可是是典型的造反派,雖說是和尚,卻不想著參禪,整日專研儒道之學,一直想尋英主投效。
馬皇后去世,朱元璋為各藩王派遣和尚為母超度,姚廣孝以送一頂白帽子的方式跟了朱棣。
「王爺,這幾日京中可有消息?」道衍問道。
為等第一時間接收到京中的重要消息,很多藩王都會在京中留有探子。
「今日剛有消息,近些日子,父王成日出宮,去見個叫朱大福的,這人洪武十年出生的,與大哥長得很像。」
聽了這消息,道衍波瀾不驚。
緊接著,朱棣又道:「洪武十年的時候,大嫂早產,倒曾誕下了一個死嬰,算起來的話,朱大福怕就是那孩子。」
宋朝能有狸貓換太子,現在死嬰復活就不算稀奇。
對朱大福,朱棣其實並沒有過多擔心。
一個鄉野長大的孩子,欠缺的東西太多,想要繼承皇位,那需要學的東西太多了。
老爺子年紀大了,可沒那個精力再重新教起了。
「呂氏那女人肚量狹小,滿肚子的陰謀算計,可不會輕易容下那孩子。」道衍道。
這些年,她又是怎麼對朱允熥的。
「老爺子一代雄主,誰敢在他面前搞陰謀詭計,可落不了什麼好。」朱棣道。
對自個兒爹,朱棣還是了解的。
「所以說啊,只要老爺子還在,王爺便得做好忠臣孝子,急不得。」道衍附和道。
朱棣和道衍一對一答,誰都沒把朱大福放於心上。
不說是有呂氏在前橫著。
即便沒有呂氏,一個鄉野出生的窮小子,又能翻起什麼浪來?
***
關中之地大旱,自春耕後,數月時間滴雨未下。
種下的糧種芽都沒發,就直接干在了地底下。
眼看著生計沒了希望,很多百姓開始或北上,或南下,拖家帶口徒步數百里外出討生活。
一時之間,各較為富庶之地都聚起了大片流民。
應天府作為大明的京畿之地,聚攏過來的流民自然也不少。
因在天子腳下,又有朱元璋的雷霆手段擺在那兒,京中的各相關衙門,面對這些湧進京的流民,除了組織賑災別無他法。
可因湧進來的流民實在太多,粥棚每日雖都在加,但依舊還是會發生流民因搶粥而造流血之事。
東暖閣中。
戶部尚書趙勉一臉為難,道:「陛下,這些時日流民源源不斷湧進京中,戶部受命開倉賑濟,數日時間便賑濟出數百石,可流民非但不減,反而持續增高,再這麼下去,京中存糧怕是扛不住。」
若只單方面賑濟,而不想其他應對措施的話,流民只會越來越多,存糧只會越來越少。
五城兵馬司指揮使萬陽,也隨之適時道:「隨著京中流民的增多,偷盜打架之事也多了不少,兵馬司監牢中在押犯人也比往日要多。」
很多流民為填飽肚子,會故意被官府羈押。
被羈押後,即便沒了自由,但至少不用擔心被餓死。
聽著匯報,朱元璋也有些煩悶。
哪個衙門有事都要來找他,他又不是神,怎會事事都能拿出應對之法?
朱元璋擰眉深思半晌,終還是打發走了趙勉和萬陽。
他也懶得與他們計較。
即便計較,帶來的不過也是一句萬死。
萬死頂個屁用。
...
獨自坐了半晌,朱元璋起身。
大福那孩子乾淨純粹,與他說說話,能讓他心情都好上許多。
走至門口,又招呼高良俊,道:「去喊允炆來,隨咱出趟宮。」
允炆那孩子也可以,孝順,他想出宮,倒也可帶他一塊出去走走。
...
很快,朱允炆攙著朱元璋,蔣瓛帶了幾人傍遠傍近跟著,幾人一塊出了宮。
剛離開宮城,便可見牆角零星縮著的流民了。
倒也不能說官府不作為,這麼多流民,京中哪能顧得過來。
「皇爺爺,聽說關中大旱了?」朱允炆問道。
朱標薨逝,朱允炆一黨的那些人是希望朱允炆能繼朱標之位,常伴朱元璋身邊,協助朱元璋處理些朝中政務的。
只要是能處理政務,那將來儲君之位可就是板上釘釘之事了。
要知道,普通藩王是不會特意培養這些的。
朱元璋應了一聲,問道:「你覺此事該怎麼處理?」
朱元璋現在雖沒定下儲君的人選,但至少朱允炆是在考慮行列的。
朱元璋詢問,朱允炆多了幾分自信。
黃先生真乃神機妙算,皇爺爺還真就問他這個問題了。
這個事情,自關中旱情傳入京中的時候,黃子澄就曾與朱允炆交流過。
甚至還洋洋灑灑寫了一篇文章,讓朱允炆背誦。
頓了一下,朱允炆道:「留於各地的百姓雖為流民,但也是黃冊登記在案的,這些百姓離開故土,勢必會影響朝廷將來的稅收,因而有必要由各衙門送這些百姓回鄉。」
朱允炆回答的信心十足並未注意到朱元璋臉上的失望。
黃冊是重要,但那也是基於本地能養活了鄉里百姓的情況之下。
百姓溫飽都沒有,若還非要把百姓留在當地,那不等著官逼民反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