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軍事> 帝王的沉淪> 第122章 兵出何方

第122章 兵出何方

2024-07-08 04:37:41 作者: 煢煢先生

  姬文死後,自感大周之內再也沒人,可以動搖到自己的地位,姬夜瞬間徹底瘋狂,開始逐漸放飛自我。

  「去,叫禁軍把蘇承、伍子胥,還有朝堂上,那些以前敢跟朕作對的,馬上通通都給朕宰了。」

  殿內,姬夜神色陰狠道。

  吩咐完,姬夜還覺得有些不夠,又喚來一個狗腿子補充道。

  「對了,還有朕的好妹妹,去把長公主給朕請過來。」

  說完,姬夜還極其邪惡的,舔舐了一下嘴角。

  ……………………

  「恩師,現在我們是不是也該走了?」

  蘇府內,門生陳應向蘇承拱手詢問道。

  「是啊,該走了,再不走一會可能就不了,你們就從神武門出洛陽吧,神武門守將是老夫的人,料想應該不會難為你們。」

  本書首發𝗯𝗮𝗻𝘅𝗶𝗮𝗯𝗮.𝗰𝗼𝗺,提供給你無錯章節,無亂序章節的閱讀體驗

  蘇承聽完,頗有所思的感嘆了起來。

  可陳應聽後,卻立馬大驚失色,連忙開口問道。

  「恩師難道,不和我們一起撤離洛陽嗎?」

  蘇承這會表情,就複雜了許多,只見其轉身,目視東南的方向,緩緩開口道。

  「走,走,你們誰都能走,可卻唯獨老夫不能離開。

  辛辛苦苦布局了這麼久,老夫不死,有些人又豈能徹底安心?他不心安,你們又如何能有機會?」

  跟隨蘇承多年,陳應自是十分了解蘇承,知道蘇承主意已定,心知即使再勸亦是無用,便老老實實的跪在地上,對其叩首拜別。

  可其剛欲離去,卻被蘇承應聲叫住。

  「如果可以的話,你們把姬嫻那丫頭,也帶上吧!」

  陳應走後,蘇夫人從內堂走至蘇承身旁。

  「可終究還是心軟了?」

  聞言,蘇承微微搖頭道。

  「不過是一報還一報罷了!我既能尚留得一條血脈存世,對他而言,亦是理當如此?」

  說完,蘇承又看著蘇夫人滿懷愧疚道。

  「為夫一生錯看兩人,連累你與我半生蹉跎,老年喪女,臨了、臨了,終究還是有愧於你啊!」

  言罷,蘇承攜夫人緩緩走進後堂。

  沒一會,蘇府之中,便燃起熊熊大火。

  有道是:「塵歸塵,土歸土,及盡繁華,不過一掬細沙......……」

  這邊,伍子胥亦是十分剛烈。

  自姬文進宮後,伍子胥便攜一眾大臣,在懷王府中繼續等待消息。

  可眾人卻萬萬沒想到,最終等來的是姬夜的屠刀。面對叛軍,伍子胥毅然拔劍反擊,可惜,最終勢弱不敵。

  眼見落敗,伍子胥不忍受辱,連連感嘆「婦人之仁」,隨後拔劍自刎。

  另一邊,相對而言周國長公主,姬嫻就要果決的多。

  在姬夜領兵入宮時,姬嫻正在城外的甘泉宮處,得知消息後,姬嫻立刻帶人直奔皇宮。在宮門受阻後,姬嫻更是一刻都沒有耽擱,立刻馬不停蹄的,就帶人趕往了懷王府。

  但終歸這一來一回,還是耽誤了大量時間,等姬嫻趕到懷王府時,姬文已然身入皇宮。

  問清楚情況後,察覺情況不妙,姬嫻半分都沒有猶豫,當即便建議伍子胥,立刻調兵入京。

  可終究因其「女子之身」人微言輕,加之姬文入宮的萬般囑託,沉思良久,最終伍子胥還是選擇了聽從姬文的命令,在府中靜待消息。

  眼見說服不了伍子胥,姬嫻便帶著懷王家眷,出城而去。

  ……………………

  「臣本布衣,躬耕於野,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然天下紛爭、生靈塗炭。……今朝堂已定、兵甲已足,當獎帥三軍,南盪閩楚…………」

  金陵朝堂上,新任廬州都督岳凝的一紙奏疏,瞬間引起了軒然大波。

  「怎麼樣,諸卿議一議吧!」

  奉天殿內,劉駿高座上首,把這個問題,再次拋給了滿朝大臣。

  其實,劉駿在讀完岳凝奏疏之後,心中就已經有了決斷,只不過,他還是得把這個拿到朝堂上來,交給滿朝大臣們走個形式。

  一來嘛:走個形式自然是為了避免,朝臣說他乾坤獨斷,以此堵住悠悠之口。

  再說了,無論什麼決議,只要通過朝堂走一遭,他這個皇帝就可以不用獨擔責任,他又何樂而不為呢?

  二來嘛:說實話,劉駿最近這段時間,是越來越適應,這種大權在握、唯我獨尊的感覺了。

  有時候,看滿朝大臣,分成好幾隊,在那裡吵,然後最後在一擁而至,等待他最終裁決。

  這種狀態,劉駿確實是感覺挺舒服了。

  滿朝大臣互相吵好啊!他們只要吵起來,就不會在聚在一起,商量著怎麼對付他。

  片刻之後,新任內閣首輔範疇率先開口道。

  「稟陛下,臣覺得岳將軍所言在理,這半年來,我大唐厲兵秣馬,加之有吳國賠款作為支撐,無論錢糧上,我大唐皆可一戰。」

  範疇說的也確實沒錯,這半年多來,唐軍確實實力大增,因為吳國賠款的原因,唐軍目前國庫非常充足。

  軍事上,雖然金陵事變,加之對吳作戰,唐軍確實損失不小。但同樣在金陵事變之後,唐軍上下便也再無掣肘,整個唐軍更是徹底擰成了一股繩。

  尤其是,這半年以來,通過不斷招兵買馬,唐軍已經恢復了不少元氣,也是時候,該讓這些新兵去見見血了。

  不過說著說著,範疇卻立馬話鋒一轉道。

  「不過臣認為,此時要打,我們還是攻打吳國更加合適。太湖之戰後,吳軍已經成為驚弓之鳥,惶惶不可終日。我大唐天軍一至,其必四散而潰,一戰避可滅其國。」

  然而,針對此言,新任兵部尚書盧醒,卻立刻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盧醒認為,如若此時發動滅吳之戰,出於「唇亡齒寒」的原因,楚國必會全力救援,到時唐軍兩線作戰,恐會不利。

  但是如若,先攻閩楚,此前就已經被嚇破膽子的錢淑,必不敢引兵來援。

  上次與吳帝錢淑的談判,劉駿就是派盧醒去的,所以他是了解錢淑,正是因此,盧醒才敢做出這樣的判斷。

  盧醒發完言後,朝堂上又先後有多位大臣出般陳奏,支持攻吳者有之,支持伐楚者亦有之。

  一時間,朝堂上可謂是吵的不可開交。

  而劉駿坐在上面,自然也是滿意極了。

  突然,魏忠賢走到劉駿耳邊,悄悄耳語了幾句。

  劉駿聞言,立馬臉色一變道。

  「洛陽有變,此事容後再議!」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