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軍事> 帝王的沉淪> 第72章 皇權、相權,矛盾重重

第72章 皇權、相權,矛盾重重

2024-07-08 04:36:11 作者: 煢煢先生

  時光荏苒,歲月如梭,轉眼間,便已是臨近年關。

  劉駿走在軍營里,步履堅定而有力。同時目光更是不斷,在整齊劃一的隊列中來回巡視,只見入眼的每一個士兵,都精神抖擻,訓練有素的狀態。

  新軍的將士們個個身著鎧甲,手持長矛,眼神中透露著堅毅與勇敢,仿佛已經做好了隨時出征的準備。

  就連軍營中的空氣中,都瀰漫著一種長期訓練之後,才殘存下來的肅殺之氣。

  視察完新軍,看著這些即將和他征戰四方、開疆拓土的將士們,劉駿心中不自然的,就湧起一股豪情。

  顯然劉駿對於這些新軍的表現,十分滿意。

  本章節來源於𝓫𝓪𝓷𝔁𝓲𝓪𝓫𝓪.𝓬𝓸𝓶

  隨後劉駿又對身邊的李懷光誇讚了幾句之後,便火速趕回了皇宮。

  這並不是說,劉駿就不想在這裡多待,而是因為現在他是真的沒時間。

  出征在即,劉駿現在要做的事,實在是太多了。

  為了能徹底保證,此次用兵萬無一失,劉駿刻意把交戰的時間,設計在了除夕夜當天。

  其實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自古以來,用兵皆講究「計謀」。而在眾多計謀當中,「攻其不備、出其不意」可謂使用頻率較高的一個。

  所謂「攻其不備、出其不意」,簡單來說,就是「突襲」或者「奇襲」。

  面對一座重兵把守的堅城,換在其它任何時間,採取任何其它辦法,劉駿都沒有把握,能在短時間之內攻克它。

  但除夕夜卻不同。

  自古以來,除夕就是萬家團圓之時,亦是敵人最為鬆懈的時刻。同時根據掌握的情報,荊南的統治者高家父子二人,又極其奢靡,好大喜功。

  所以劉駿判斷在除夕當天,這對高家父子必會大宴群臣。

  而彼時,就是劉駿動手奪城的最佳時機。

  只要劉駿能快速控制了荊南的治所江陵,俘獲高家父子以及荊南的文武百官,其它地方自然也就不用再費多大力氣,順勢傳檄而定。

  為此,劉駿還特意把身邊最為精銳的鐵甲衛,提前分批次派進了江陵城中,為的就在除夕夜當天能配合大軍一舉奪下城門。

  不過,在親率大軍千里奔襲之前,現在劉駿還有一件事必須要做。

  回到皇宮之後,劉駿立刻就命人叫來了兵部尚書於文忠,並親手把金陵城中的內外防務交給了他。

  其實這些事情,本來劉駿也是可以和朝務一樣,一併打包交託給丞相文種的,畢竟之前劉駿不在的那三年多,就都是這麼做的。

  但是文種這段時間來的表現,讓劉駿實在是有些氣不過。

  自打劉駿回朝,並且逐漸表露出了要掌權的態勢之後,丞相文種就開始不怎麼出來視事了。

  剛開始,劉駿還以為他是想急流勇退,要主動還政於他,也就沒怎麼在乎,甚至考慮到他這麼多年來的付出,劉駿心裡其實還是有些感激他的。

  哪怕是岳凝懷疑,將林碩一事的矛頭指向了他,劉駿都給硬生生的壓了下來。

  可劉駿是萬萬沒想到,文種這一退,是退的那叫一個乾乾淨淨,徹底的是什麼事也不管了,問他意見,就是一切皆由陛下做主。

  甚至連個權力過渡的時間,都沒給劉駿留。

  這下可就苦了劉駿,以前文種在的時候,雖然朝堂上也是派系林立、黨同伐異,但文種作為一個老好人的角色,可謂是把他們之間的矛盾,平衡的極其到位。

  不說執政清明、海清河堰吧!

  但是起碼只要有文種在,朝廷的政令在各部門之間,就還是暢通無阻的。

  可現在文種一退,在朝堂上基本是毫無根基的劉駿。被滿朝的大臣弄的就跟個吉祥物似的,只能每天坐在龍椅上,看著他們推來扯去,結果就是硬是一件事也辦不成。

  除非哪件事,是讓劉駿徹底發火了,大家這才肯集體賣皇帝個面子,乖乖去辦,劉駿的新軍以及配套的餉銀、糧草、裝備就都是這麼來的。

  可問題是,怎麼說劉駿也是個皇帝啊!

  一次兩次也就罷了,總不能天天都跟個「咆哮哥」似的,對著大臣們發火、大喊大叫吧?

  時間久了,劉駿也算是看明白了,好傢夥,原來你文種是在這,跟我玩欲擒故縱的把戲呢。

  哎!

  這一點,劉駿是猜的一點都沒錯。

  文種心裡還真就是這麼打算的,他就是要劉駿意識到,朝堂上沒了他文種不行。等劉駿吃夠了苦頭,自然就會再乖乖把他請回去,繼續當他大權在握的丞相。

  但要說其它的,比如說造反、謀逆什麼的。

  文種還真就從來都沒考慮過。

  說白了,劉駿和文種的矛盾。

  歸根結底,其實就是制度的高度重合之下,皇權和相權的交叉矛盾。

  偏偏二人又都是愛權的,誰都不甘心主動去退這一步。

  想明白了這一點,劉駿氣的是想殺了他的心都有,又怎麼敢在臨行之際,把全部軍國大事再次交託給他。

  再加上,這段時間,劉駿通過儲位一事,不斷對太后一黨的試探,竟然又有一個極其驚人的發現。

  自己的皇兄劉鎮,甚至極有可能還活著。

  基於這一點原因,劉駿就更不敢像之前一樣,對文種再次以身家性命相託了。

  與之相反,兵部尚書於文忠和禮部尚書周儒二人,非但沒有什麼權力欲望,並且這段時間在朝堂上,還是百般力挺劉駿。

  在劉駿看來,這才是真正一心辦事,忠心不二的大好臣子。

  可忠心歸忠心,二人又因為個人性格和品性操守的問題,與同僚之間的關係,其實都並不怎麼融洽,這也導致了站在他們後面的大臣就幾乎沒幾個。

  所以哪怕就是劉駿有著如此兩位重臣的支持,在朝堂上,劉駿也還是陷入了一度孤立無援的境地。

  但這些都不重要了,因為只要這次國戰是劉駿打贏了,到時候班師回朝,攜大勝之威,他也就有了掀桌子的資格。

  只不過,在這之前,劉駿必須還得安排一個人,輔同文種,幫他一起把家看好。

  而在劉駿眼裡,可供選擇的人實在是不多。

  周儒終究已是年過七旬,並且說句不好聽點的還是一介腐儒,在這種背景下,掌管兵部的於文忠,無疑就是劉駿可以託付的最佳人選了。

  而這也正是,劉駿今天在臨行之際,把他叫過來的原因。

  其實除了二人之外,劉駿心中還有一個更好的人選。

  那就是太中大夫范蠡。

  范蠡不但在朝中資歷深、頗有政治手腕,並且還年富力強,和劉駿有著師生之實,又因為共患難的關係,二人之間親密度極高。

  只不過,這位在劉駿眼裡,哪哪都好的座師,就是有一點不好。

  那就是范蠡滑的跟個泥鰍似的。

  除了偶爾在生死攸關之際,范蠡才會給劉駿出出主意之外。

  平時,劉駿根本就抓不住他。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