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軍事> 我的岳父是崇禎> 第558章 再戰中美洲

第558章 再戰中美洲

2024-07-06 21:23:35 作者: 隔壁小王本尊

  不久,就在消息傳出半個月後,攝政王周世顯再次宣布下野,與前一次的譁然相比,朝野之中倒是平靜了許多。

  很快李岩李大人再次攝政,當李大人苦著臉坐到了奉天裡,那間代表著無上尊貴的辦公室里。

  周世顯已然帶著嬌妻愛子前往南洋呂宋散心去了,隨之而來的是各種紛爭暫時平息了下來。

  然而有識之士都知道,這平靜只是暫時的,不管是在歐洲,還是美洲新大陸,又或者黑海沿岸,一場新的風暴正在醞釀中。

  一轉眼便是三年後。

  三年後,中美洲,加勒比海城市科隆。

  科隆本來是西班牙人的名字,當明軍占領此地之後,美洲方面軍司令官顏繼祖便嫌棄這個名字不好聽,便改成小琉球。

  請記住𝒷𝒶𝓃𝓍𝒾𝒶𝒷𝒶.𝒸ℴ𝓂網站,觀看最快的章節更新

  這名字……

  似乎是為了紀念顏帥的出生地,反正他是司令官,他說什麼都對。

  科隆城,都司衙門。

  官廳中十分靜謐,外面確實電閃雷鳴,一場百年一遇的暴風雨突然在加勒比海降臨,近兩萬多居民被迫疏散,很多人被安置在臨時避難所。

  窗外是電閃雷鳴,廳中,顏繼祖卻坐的穩如泰山,將手中寫好的公文傳了下去,在這樣的大範圍的熱帶風暴籠罩下,港口,城市將會全部進入緊急狀態。

  不久,顏繼祖揉了揉斑白的鬢角,又拿起了一份公文翻看了起來,各地軍港都遭到了暴風雨襲擊。

  可是因為港口的設施比較完善,所以戰艦沒什麼損失,只是一些往返於中美洲與檀香山之間的補給船受到了影響。

  放下公文,顏繼祖起身走到了窗邊,看著西北方的天空,眉頭微微皺起,前線已經枕戈待旦,可這場大風暴卻讓戰前的各種準備都受到了極大的破壞。

  此時有人從外面走來,甘輝,陳子龍二人穿著筆挺的軍服,挎著戰刀,急匆匆走進了官廳,躬身一禮。

  「顏帥。」

  二人對看了一眼,猶豫道:「這個仗……還能打麼?」

  顏繼祖思索後,決然道:「打。」

  說著他走向了掛在牆壁上的軍事地圖,甘輝,陳子龍趕忙跟隨,三人紛紛將視線投向了地圖上標準著紅圈之處。

  那一個個紅色的箭頭,是大明中美洲駐軍與盟軍,即將開戰進攻的目標,其中一路向北直插墨西哥城,另一路向南進攻秘魯。

  這兩個地方都有西班牙人的殖民總督府。

  新西班牙總督區,首府墨西哥城,1535年設立,管轄新西班牙,也就是墨西哥,中美洲及加勒比海諸島等地。

  秘魯總督區,首府利馬,1542年設立,管轄整個西屬南美。

  明軍在中美洲站穩了腳跟之後,又用了三年時間來積蓄力量,如今終於到了徹底推翻西班牙殖民政府統治核心的時間點。

  包括了明軍,葡軍,英軍在內的六萬名士兵,將會從加勒比海出發,向著這兩個西班牙人的總督府發起進攻,預計戰爭將會在半年內結束。

  關乎這兩條進攻的路線,也不是胡亂選擇的,想當年,自從從1492年哥倫布踏上新大陸開始。

  西班牙人便陸續在加勒比海和美洲沿岸設立據點,並向內陸推進,當時走的就是這兩條路。

  當西班牙人發現落後的新大陸文明,根本無力抵抗歐洲人後,軍事征服就一直伴隨著探險活動。

  1519年西班牙人建立了哈瓦那並控制了加勒比海最大的島嶼古巴島,同年登陸墨西哥並建立韋拉克魯斯。

  此後西班牙殖民者科爾蒂斯,帶兵深入內陸並於1521年征服了阿茲特克帝國。同是在1519年,西班牙人在巴拿馬地峽南岸建立巴拿馬城,並開始侵入了南美太平洋沿岸地區。

  1533年印加帝國被皮薩羅征服,兩年後西班牙人在秘魯建立利馬城並以此作為逐步控制南美其他地區的基地。

  1534至1535年,西班牙北上探索了北美西岸地區並將之命名為加利福尼亞並開始逐步深入北美內陸。

  在西班牙統治的幾個世紀裡,西屬美洲的原住民不斷遭到西班牙殖民者的驅趕和屠殺。

  同時,西班牙人從歐洲帶來的病菌又多次引起瘟疫,使得原住民的人口大為減少。

  後來西班牙人為了開發新大陸的資源,如貴金屬、蔗糖、棉花、菸草、咖啡、可可、染料等,又不得不從非洲引進大量的黑人奴隸來從事種植和開採,從而促成了興盛一時的奴隸貿易。

  和英國殖民地不同,西班牙並不發展殖民地的加工業,而只把其作為原料產地加以掠奪。

  所有西屬美洲的特產和資源都會通過船運回本土,這也造成了後來從西班牙殖民地獨立出來的國家都是較落後的農業國。

  此時外面又是一陣電閃雷鳴,廳中燭火搖曳起來,顏繼祖的手指終於在秘魯,西班牙總督府利馬的位置上點了點。

  就打它了!

  「風暴一停,立刻出兵。」

  甘,陳二將趕忙應諾,行禮。

  於是在一星期後,當熱帶風暴平息了下來,整個中美洲地區便繁忙了起來,與三年前的泥濘不同。

  一條寬大的運河將整個中美洲地峽完全貫穿,不像蘇伊士運河,平整直線,通航只需四小時左右。

  巴拿馬運河的河床是從近乎海平面高度,上升差不多30米至山頂的加通湖,通過湖區後,再降回到海平面。

  船隻在運河內的上升和下降分別都要經過三道閘門,三上三下,通過整條運河用了一個大白天,超過10個小時。

  當然,如果沒有這條運河,從大西洋到太平洋的通航要花更多時間,而且還分外危險。

  好在這個時代的風帆戰艦噸位也不大,戰艦在水兵的槳葉驅動下,小心翼翼地往前挪動。

  一艘艘戰艦,運輸船排著隊通過,實際上名聲如雷貫耳的大運河,船閘也就幾十米寬。

  可就是這樣一條運河,對大明帝國來說,其戰略意義是無可替代的,通過這條運河便可以將兵力,補給源源不斷的運往前線。

  並且這條運河能在三年內建成,所動用的人力,物力,財力都是一個天文數字,這還是得到了當地人的傾力支持才辦到的。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