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野筍疙瘩湯配閒話
2024-06-17 04:06:31
作者: 米可麻
這天還沒到晚呢,張莊頭就託過路的農人給田老五家捎了信。
油坊的戶頭再次開啟,隨時可以去支取今年所用之油,待秋天桃仁出了貨,再還債。
捎進話來時,二丫不在家,正在果園子裡忙呢,她娘聽見了,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二丫對她的允諾她不是不信,不過真落實到現實的好處里,還是讓她情不自禁傻了眼。
農人看她沒什麼反應,哼了一聲向外走去:「這天上掉餡餅的事還真沒親眼見過,看來也不是什麼好事。才好了閨女,這回傻病又攤上娘了。」
二丫一身泥水地從外頭進來,迎頭看見個人從自家出來,又聽他嘴裡不三不四地說這種話,不由得怒了。
本章節來源於𝖇𝖆𝖓𝖝𝖎𝖆𝖇𝖆.𝖈𝖔𝖒
「說誰呢說誰呢?!」二丫咚地一聲將肩膀上的鋤頭重重摔到地上:「誰又犯傻病了?」
農人沒吱聲,繞過她低頭走了。
二丫娘忙出來拉她:「人家是好意,給咱們遞信來了!張莊頭說了,從今兒起,咱家就能支用油了!」
二丫一聽是這話,有些疲憊的臉上露出笑意:「那可太好了,沒白冤我跑一趟。」
雖是意料之中的事,卻也有著格外的欣喜,對累了一天的她來說,也是極好的安慰。
「來來,」娘撿起鋤頭扶著她向屋裡去:「快進來洗洗,看這一身的泥水!」心疼地替二丫掠了掠頭髮:「讓你等等我,我手裡幾件縫補的活計,等明兒了結了,跟你一塊下地不是好?」
二丫笑了笑:「時節不等人哪娘!再說您忙您的,我又不是干不來。」
前世有過伺候園子的經驗,她開的甜品鋪就是以自家有機食材為招牌,講究的就是當日現摘即刻做,讓食客們能吃到飽滿的植物靈魂,而不是枯萎死亡後的敗枝。
所以她不怕做農活,再說,還有個很好的幫手呢。
聽見二丫說,啞巴也跟她一起下地了,二丫娘驚得嘴都合不攏了。
「哎呀這可使不得!」
二丫從溫水盆里抬起頭來,就著娘手裡的乾淨布巾擦了把臉:「怎麼使不得了?我看他手腳挺靈活的。雖說看起來是不常幹這些事的,不過還算一點就通!」
二丫娘重重跺腳:「哎呀你可闖下禍了!你不知道,吳家三姨從來不讓啞巴沾手農活!」
二丫不解地拭了拭鬢角:「不讓他沾手農活?!為什麼?他住在這莊上,腳下踩著田身邊都是農家活計,不沾農活怎麼可能?」
二丫娘被她反問得說不出話,咀嚅半天,憋出一句:「反正她就是不讓啞巴做農活!」
二丫哈哈大笑:「這吳家三姨規矩可真多!到點回家陪吃飯算一個,不讓沾手農活又算一個!」說著湊到娘眼皮子底下:「這啞巴到底是她什麼人?不會真是兒子吧?」
娘白她一眼,高起輕落地在她身上拍了一把:「說什麼呢!人家一輩子沒出閣的小姑,哪兒來的兒子!這話你可不能在外頭亂說!吳家最講究名聲清白,他三姨更在乎這個,你這樣說,她動起真氣來能提你見官!」
二丫滿不在乎:「見官我才不怕!」眼珠子一轉:「那娘你說說看,這吳家嫌棄農活,為什麼又要住在這村里?」
娘搖頭:「這說來話可就長了,正好,鍋里疙瘩湯也燜熟了,你吃著,我講給你聽。」
手裡捧著熱呼呼的野筍疙瘩湯,就著切得絲兒大鹹菜,二丫吸溜一口,聽一句故事,吸溜一口,又是一句故事。
「這吳家呢,」娘的聲音跟她的人一樣,細長溫潤,如潺潺的小溪,流之不盡似的。
吳家祖上出過京官,可後來不知怎麼的弄壞了事,就抄了家敗了業,最後剩下一支總算沒死。
田家村本是吳家祖塋所在之地,吳家飛黃騰達時又多買了些田地,也是心裡有個主張,趁今日富貴,將祖塋附近多置田莊房舍地畝,以備祭祀供給之費皆出自此處,將家塾亦設於此。
這最後剩下的一支,便是族中定了則例,日後按房掌管此處地畝,錢糧,祭祀的。
本來是作抽身退步之想,不想有了罪,抄了家,這祭祀產業卻連官也不入的,真到吳家敗落之後,這一支依舊可在家讀書務農,祭祀也算得使永繼。
因此家業是比一般村民是強些,不過田地自己是不必經手的,一直以來,都有老幫傭經理。
然後他家,跟村上人的關係也好。
某年閏三月,二十四日一夜驟雨,河塘皆溢,稻麥全爛根。村里人哭喊著都趴到了自己的地旁,這一年的心血全打了水漂,只有等著餓死一項了。
不曾想吳家卻放了全年的租不讓不說,還讓出家裡存糧,半借半送,讓一村的人過了這個難關。
因此提到吳家,村里人人都心裡有數,是欠了人家還命之恩的,因此滿村老小,沒一個嘴裡肯多嚼一句吳家的閒話。
二丫聽到這裡,眉心裡攏起了幾縷若有所思的皺痕,唇角微抿,春水般的眼眸中似有暗光閃爍。
「娘你說了半天,我算是明白了。原來這吳家比大頭娃娃那全家還有勢力哪!」
娘卻搖頭:「那也是你爹小時候的事了,這幾年不比舊時,他家也慢慢敗落下來,到底家運不濟,坐吃山空,哪裡當得許多?不過吃飯是不成問題,家塾也還在,只是家中子弟日漸凋零,也只不多幾個孩子罷了。對了,啞巴的啟蒙也是在那裡開始的。」
二丫愣了一下:「啞巴也學?他怎麼學?」
娘又嘆氣:「這就要說到吳家三姨了。」
這三姨長來就聰明伶俐,吳老太爺在時,是當她男兒一樣養的,說她大了,只怕還能承繼些家業,也許吳家這支,就此不至於沒於凡塵。
後身為女流,卻毫不讓鬚眉,這是老太爺對三姨的祈願。
不想吳老太爺在她四歲時就沒了,那時三姨才剛進家塾,沒了老太爺的支持,半年不到,便從家塾回到了繡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