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
2024-04-29 18:29:44
作者: 紫金陳
高棟一個人坐在辦公室里尋思著,如果張一昂他們的調查沒有疏漏,即胡海平案發當天,兇手並沒有進入單元樓,那麼兇手只可能用遙控操縱讓石板掉下去。
據單元樓對面住戶的那個目擊者說,他看到石板是立在六樓的。
石板分量很重,要把石板推下去,需要花點力。如果是遙控裝置,小型的遙控裝置不足以把石板推下去,那會是什麼呢?
現場找得很仔細,唯一發現的就是六樓外面牆角的一塊奇怪的鐵皮,莫非答案果然在鐵皮上?
胡和邵兩起案子兇手的犯罪手法都聞所未聞,尤其邵案兇手到底是如何做到讓邵小兵自殺的,至今找不到線索。
但高棟相信,拋開王寶國案,短時間內胡海平和邵小兵這兩個一把手都遭遇如此離奇的犯罪,手法都從沒見過,可見兇手必定是同個人。
他既然敢做出這麼大的案子,並且把邵小兵案子做得這麼匪夷所思,必然,他用石板把胡海平砸死,不會靠的是運氣,而是有充分的把握。
如果殺胡海平時,兇手身處單元樓內,靠用手把石板推下去,那麼他當時一定是站在擋雨板上的,這樣的目標很大,石板砸下後,對面單元樓的人看過來,不可能沒注意到擋雨板上的這個人。所以這不可能。並且,用手推石板,推的時機和力度把握難以確定,不能保證能夠砸中胡海平。
如果兇手身處單元樓內,並沒站在擋雨板上,而是站在窗內,用木棒之類的東西把石板碰下去,也不可能,因為胡海平走得離單元樓較近時,六樓室內的兇手是看不見他的,沒法判斷何時推下石板。
兇手沒有在單元樓內,而用遙控裝置控制石板掉落,砸死胡,這一切就容易解釋了。只要兇手事先計算好胡海平回家的走路速度,再計算出石板的落地時間,確定出一個點,當胡海平走到這個點時,操作遙控器讓石板往下掉,就能砸死胡海平。
但立直的石板往下掉落的過程中,先做一個翻轉運動,再做自由落體。而根據上回那個大學教師所說,如果兇手沒做翻轉運動的時間計算,而是當成自由落體計算,最後的誤差很可能會導致胡海平沒有在石板落地瞬間踏入那個半米寬的「死亡」區域。
計算翻轉運動所需的時間涉及了微積分,此前高棟只是懷疑,現在結合邵小兵案判斷兇手膽量和犯罪能力,高棟幾乎可以肯定,兇手一定接受過大學教育,並且記得大學的微積分知識,身份可能是大學畢業不久的人、工程師、學校老師這幾類。
確認出兇手的身份類別並不夠,茫茫人海,這三類人群在一個縣裡也數不清,不可能逐一調查。
對於胡海平案,關於那個鐵皮和遙控裝置依舊想不明白。
推下石板需要力道,遙控裝置的體形不會小,那麼裝置會在哪兒?
裝置是否被兇手事後拿走了?
不可能,高棟否定了這個想法。
因為兇手五樓塗玻璃膠,讓警方誤以為石板是從五樓掉下去的,多此一舉的背後必然是要掩蓋真正的證據。如果兇手犯罪後能夠輕易地拿走裝置,讓警方知道石板是六樓掉下去的又如何,不還是抓不到他的把柄?
答案肯定是在六樓,但六樓僅留下牆角的一塊奇怪鐵皮,這一切是怎麼實現的呢?
高棟吐了口氣,搖頭不解。
從胡海平案子的調查來看,現在高棟掌握的線索只有兇手是個知識分子,並且有車。這是兇手的電瓶車在兩個監控中間的路段消失的必要條件。
但光知道是個知識分子,有車,這還遠遠不夠。
他的思緒又回到了邵小兵的案子上。
毫無疑問,胡海平案僅是兇手安裝了石板,又操作石板掉落兩件事。而邵小兵案兇手顯然做了很多事,費了這麼大勁,總會留下線索,哪件事會是突破口呢?
先說家裡,家裡地板有拖過痕跡,但無法判斷是兇手拖的還是邵小兵老婆當天拖的,但高棟認為肯定是兇手拖的。沙發少了一個坐墊,間隔的一個坐墊下方有匕首捅了多下的痕跡,這條線索最顯得莫名其妙,用匕首捅幾下沙發算什麼意思,沙發只是皮破了,裡面的海綿都沒少。除此之外,就是邵聰說金條少了三根。這倒是個疑點,但如果是兇手拿走了金條,短時間內也不會直接把金條變賣,即使兇手缺錢,保險箱裡還有現金,他拿走一些也看不出。現在人手不夠,等過段時間再聯繫各單位周邊縣市的金店問問是否有人去賣金條吧。
之後就是在路上,邵小兵的車子開著大燈,車上遮陽板翻下,根據最新的偵查報告,開車人不光在小區內監控看不到臉部,沿路所有監控也沒拍到臉部,說明開車人一直把臉部靠向後面,沒讓監控拍到。而高棟對比過之前邵小兵開車的監控畫面,他開車時,一般都坐直著,並不是向後躺。雖然開車人穿著邵小兵的衣服,但高棟判斷,開車人就是兇手。
最後,沿路監控拍到車子並未去過其他地方,而是徑直開向沙灘方向,此後車子在沙灘上轉了幾圈,沙灘上也留下過不少輪胎印,但最後車子出現在一公里外的偏僻村莊。留下了邵小兵的自殺現場,並且現場保存極其好,腳印非常清晰。
另外還有個最大疑點,他老婆憑空消失了,任他們派出警犬和大量警力四處搜查,始終找不到。
高棟躺在椅子裡沉吟半晌,看來,邵小兵案的犯罪地點出現過幾次變換,每一處都讓人摸不著頭腦,但最詭異的,還是那個保存完好的自殺現場。
突破口,應該還是在自殺現場。
高棟拿出文件袋,把所有現場拍攝的高清照片全部拿出來,一張張從頭到尾仔細看過,這些照片他已經看了無數次了,並無任何新意。
只是,功夫不負有心人,這一回,他終於在照片中發現了一處端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