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八章 朝會
2024-05-12 22:12:21
作者: 尋找失落的愛情
「會是誰派人暗殺孟御史?」徐靖饒有興味地摸了摸下巴:「西河王世子衝動易怒,嫌疑最大。也可能是彭城王世子或漢陽王世子。」
趙夕顏沉默片刻,出人意料地說道:「我倒覺得,不是他們,或許是慕容慎的人。」
徐靖目光一閃,看向趙夕顏:「慕容慎已經是喪家之犬,隨他逃出去的親兵沒幾個。這麼多人在搜尋他的下落,他還敢派親兵出來暗殺孟御史?」
趙夕顏淡淡道:「他一敗塗地,躲藏在暗處。應該是聽聞你即將登基的消息,惱恨難忍,一時衝動,才派人暗殺孟御史。如果不是我們早有防備,孟御史一家幾口就要橫遭不測。」
「你去拷問活口,他一定會交代自己是西河王世子的人。」
徐靖迅速反應過來,冷笑一聲:「這招借刀殺人渾水摸魚倒是妙計。」
趙夕顏低聲道:「大朝會就要開始了。你照常和父王去上朝。這個活口,交給徐二五問審。」
「再令人給孟御史傳個話,暗殺一事,不要張揚。不管是誰在暗中搗鬼,都得壓下去。」
「現在最重要的是壓下西河王世子等人,順利登基坐上龍椅。」
有些帳,慢慢算不遲。
徐靖點點頭應了。
上朝的路上,徐靖低聲將此事告訴北海王。北海王自從瘦了之後,身形矯健了不少,一邊走一邊低聲道:「此事不要宣揚。今天照常大朝會便是。」
徐靖低聲笑道:「月牙兒妹妹也這麼說。」
北海王看一眼兒子,也笑了起來:「月牙兒聰慧冷靜,審時度勢極有遠見,更勝過你。遇到事了,你多聽一聽她的。」
那還用囑咐嘛!
他當然聽月牙兒妹妹的了。
……
父子兩人神色自若地進了金鑾殿。所到之處,眾臣皆恭敬拱手行禮。就連支持西河王世子的兩位侍郎,對著徐靖也很恭敬。
西河王世子緊緊盯著徐靖,待徐靖走近,忽然低聲問道:「今天凌晨,有人押送一個斷了腿的黑衣人進了北海王府。這是怎麼回事?」
西河王世子一直派人盯著北海王府,此時正大光明地張口詢問,沒有半點不好意思。
徐靖撩撩眼皮:「一個小蟊賊,無足輕重。」
西河王世子不快的擰起眉頭:「一個小蟊賊,也值得這般慎重地送進北海王府?該不會是什麼刺客吧!」
看來,這幾個刺客,確實和西河王世子沒關係。不然,西河王世子也不能這般理直氣壯半點不心虛的問詢。
徐靖心念電閃,隨口唔了一聲,滿臉敷衍。
西河王世子近來格外心浮氣躁,見徐靖這副德行,氣得腦仁直抽抽。
彭城王世子低聲對漢陽王世子說道:「接連三天大朝會了,今天是第四天。不知今日是否有個結果。」
新君一日沒定,他們兩個也跟著躁動難安,心裡苦惱得很。
不爭吧,心裡不甘。爭又爭不過。還不如早些定下,他們也就認了。
就在此刻,蘇皇后進了金鑾殿。西河王世子不得不按捺下來,和眾人一同拱手見禮。
蘇皇后接連在金鑾殿坐了三日,今天是第四天了。
「擁立新帝一事,不宜再拖了。」一直沒有表態的蘇皇后,今日頗有一錘定音的氣勢:「今日必須商議出結果來。」
眾臣精神一振,再次紛紛張口。
北海王世子的名諱出現的頻率極高。甚至比第一日還要多。
西河王世子氣得鼻子都快歪了。
這三天,他和父王私下去拜會重臣,送了一堆厚禮,許了諸多好處。沒見拉攏幾個,倒是原本支持他的臣子左右搖擺,今日竟支持起徐靖來了。
一直未曾出言的定國公,終於也張了口:「老臣支持北海王世子繼承皇位。」
「臣見過北海王世子領兵殺敵的英姿,如今大晉朝廷不穩,民匪四起。臣以為,大晉需要的正是年輕有為英明神武的新帝。」
大晉的三大武將,慕容堯父子是逆賊,忠勇侯人在清河郡,卻連上了幾道奏摺支持徐靖。定國公這一表態,再無人能和徐靖相爭。
彭城王世子和漢陽王世子各自暗暗嘆口氣。
西河王世子面色鐵青,滿心不甘。
蘇皇后目光掠過眾藩王世子的臉孔,最後落在徐靖的臉上:「徐靖,眾臣擁立你為新帝,本宮也屬意你。」
「從今日起,你就是大晉的新帝。本宮盼你做一個體恤臣子愛惜百姓的明君,不負你死去的堂兄,不負天下人。」
所有臣子都跪下了,齊聲高呼:「請北海王世子繼位。」
西河王世子倔強地不肯跪,西河王一急,踹了他腿彎一腳。西河王世子右腿一痛,情不自禁地跪了下來。
這一跪,代表著他爭奪皇位徹底失敗了。
西河王世子眼眶一熱,眼淚都下來了。
可惜,沒人關心一個失敗者。西河王世子滿臉眼淚,根本沒人多看一眼。
同樣跪下的彭城王世子漢陽王世子就老實多了,和眾臣子一起高呼:「請北海王世子繼承大統。」
徐靖無數次想過這樣的場面。當這一刻真正到來,心跳飛快,熱血沸騰。
他深呼吸一口氣,先沖蘇皇后躬身行禮,又向眾臣抱拳一禮:「諸位都請起,我徐靖對天立誓,一定做一個賢明天子,勤政愛民,令大晉基業萬年永存。」
蘇皇后紅了眼眶,淚眼模糊中,仿佛看到另一個瘦弱的少年背影和徐靖並肩而立。
竣兒,你看見了麼?
徐靖在眾臣的擁立下,已經是大晉天子了。
你在九泉之下也該安心了,早些去投胎吧!下輩子別做太子,有一副康健的身體,娶妻生子,快快活活地過一輩子吧!
蘇皇后將頭轉到一旁,用袖子擦了眼淚,再次轉過頭來,已停了眼淚,面色恢復鎮定:「北海王世子繼承皇位,是國之大喜,傳本宮鳳諭,立刻張貼皇榜昭示天下。」
「禮部立刻準備新帝登基大典。」
「令十三州的刺史和所有駐軍將軍全部進京參加大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