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軍事> 蘇廚> 第十八章 小康標準

第十八章 小康標準

2024-05-12 09:53:18 作者: 二子從周

  第十八章小康標準

  二十七娘白了蘇油一眼,把杯子奪了過去:「沒品位還偏心,明明就是我的好看!」

  然後和八娘充滿儀式感的互敬了一下,呡了一口。

  八娘看著蘇油目瞪口呆的樣子,笑道:「你是小孩子,不能喝茶。晚上睡不好覺。」

  說什麼呢?請我喝我都不喝好不好!

  趕緊擺手轉移話題:「我們去看看泥,然後就回去吧?」

  泥料非常完美,蘇油讓作坊的人將表層最後沉澱的細泥刮起來,按他們的手法摶制之後,擀製成泥板,切出相等的小片,然後加入不同分量的沙子,和勻之後用來摺疊。

  二十七娘和史大對此莫名其妙,看得面面相覷。

  蘇油解釋道:「這是測試泥料粘度的方法,沙子沒有粘性,慘入不同分量的沙子,可以得到泥土的粘性參數,你們看紅色陶泥,加入五分之二的沙子,摺疊到一半就會斷裂。」

  「而用同樣的觀音泥,加入一半的沙子方能得此效果,這就說明觀音泥的粘性比一般的陶土粘度要高,通過這種方式,可以將泥土的粘性參數化。」

  

  八娘聰慧,對蘇油說道:「小么叔,這也是從《九章》里得來的學問?」

  蘇油點頭:「嗯,數科,這門學問對工匠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其實我甚至覺得,將數科學問用於指導手工作業,以得到更精巧的工具和產品,這其實應該列為一門專門的學問。八娘二十七娘,你們說叫工科如何?」

  二十七娘情不自禁伸手想摸蘇油的腦袋,半路縮手,吐了吐舌頭笑道:「小油太聰明了。等你的工科學問研究出來,記得把我的陶坊搞好。」

  史大也湊趣:「嗯,最好超過鈞窯越窯建窯,到時候做個腰纏萬貫的小少爺!」

  蘇油真沒有想過錢的問題,憑藉自己工科狗屬性,市辦公室的工作經歷,外加原四川西南地區各路非遺的發掘整理人,來到大宋,可以來錢的路子太多了。

  關鍵問題還是要拜名師學文章考進士,這方為大宋立身之正途,否則都是沙上建塔,就算江卿世家,也不一定能保得住產業。

  如今科考還比較原始,要考進士,除了學問,影響力同樣重要。

  要有影響力,就得有大佬舉薦;要大佬舉薦,就得有名聲;要得名聲,就得有人先捧;要得人捧,呵呵呵,蘇油便打算從眉山四大家族開始……

  其實即便如此勞心費力,一樣還是沙上建塔,幾十年後蒙古大軍一到,該撲街一樣撲街。

  想著大宋這艘漏得如同篩子一般的大船,蘇油心裡升起了深深的無力感。所謂修齊治平,只能先從身邊小事慢慢做起,至於能得到什麼樣的結果,完全不敢企望。

  或者,合族隱居可龍里,就是最後的歸宿?

  二十七娘伸手在蘇油眼前晃了晃:「喂!小油你怎麼老是喜歡走神?你還真想做富家翁啊?」

  蘇油這才回過神來:「哦……富家翁似乎不難,反正我一人吃飽全家都餓不著。我在想難度更大的事情。」

  二十七娘眼珠子轉了轉:「那就是想要做官了。」

  蘇油一本正經的向東北方拱手:「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促政通而物滿,撫民富以國強。士農工商,皆安其位;鰥寡孤獨,盡有所養。耀兵西北,秣馬遼南。使大宋疆域邁漢唐,仁信通遠海,恩威布四方。則油之願也。」

  二十七娘抿著嘴嬉笑吐槽:「喲喲喲,說到底還是要做官,還得是大到沒邊的大官!」

  三人一路調笑著回城,蘇油還是步行,手裡拋擲著一枚膽丸。

  這東西的用處,可不止蘇油告訴二十七娘的點豆腐那麼簡單。

  現在手裡的東西,主要成分是硫酸鈉,俗名芒硝。

  別問他為什麼知道,他的腳下,就是未來中國最大的芒硝礦產地,探明芒硝儲量六百五十億噸!

  明清時期雅眉一代成為著名的皮革生產基地,便和地下豐富的芒硝產量有關。

  這東西除了鞣製皮革,用處還很多,洗棉,織布,染色,造紙、制瓷,制釉,制玻璃……

  眉山礦藏極為豐富,蘇油在政府辦看過的資料里,除了芒硝,還有金、銀、銅、鐵、鉛、鋅、錳、煤、石膏……

  別的不說,有煤,有錳,有鐵,蘇油有信心用窮舉法冶煉出高錳鋼。

  因為高錳鋼有個特性就是高溫下極容易加工,然後可以水淬得到極高強度和韌度,甚至都可以不用鍛造,只要熱處理得當,即使鑄造工藝,都能得到高強度耐磨鋼。

  《三國志》記載,當年諸葛亮命蒲元在這一帶鑄造五百口寶刀,能輕鬆切過裝有鐵砂的竹筒,估計就是這玩意兒。

  但是也別小看周邊民族,當今西夏的刀劍,弓矢,強於大宋,這是公認的事實。

  西夏青鋒劍,是大宋很多名將的珍貴藏品。

  宋人引以為傲的神臂弓,其實是叛逃過來的西夏人獻上的。

  而青唐的瘊子甲,使用的是冷鍛技術,強度也高於大宋。

  大宋的處境,就如同一個書生周圍圍了一堆兵痞,他們是不跟你講道理的。

  就連南邊的穠智高,這剛多收了三五斗,就還想稱王稱帝呢!

  還有看似老實的大理,還有多年後逆天的韃靼人……

  又走神了,蘇油收回思緒,看著遠處的眉山治所。

  夕陽下的玻璃河靜靜的流淌,遠處的眉山城沐浴在一片金色當中,居民們進的進出的出,只有這時候,他們才調整了一下悠閒的步子,稍微加快了一些速度。

  兩側荷塘,花畦,開始吐露芬芳。

  鵝鴨上岸,群鳥歸林。

  小學的孩童散學了,斜跨著招文袋,從各個書院出來,嬉笑著各回各家。

  寺廟的晚鐘遠遠傳來,寧靜而悠揚。

  這就是現在的大宋,細膩,溫婉而優雅,這是漢民族文華凝練到顛峰而發展出來的搖盪心魄的美麗。

  前所未有!其後再無!

  看著城門上方「文明門」三個大字,蘇油暗自痛惜,華夏文明,真的不應該承受那麼多的痛苦與摧殘!

  進入城中,回到書坊,掌柜通知蘇油和八娘,程夫人叫他們去蘇宅一趟。

  於是兩人轉身,八娘領著蘇油前往紗縠行蘇家院子。

  院子是程夫人置辦的,繞過紗縠行當街門面,從後邊側門可以進到蘇宅里。

  能培育出有宋一朝六大家中三位的聖地,蘇油進來之後連大氣都不敢透一口,腳步也放輕了不少,生怕濺起一丁點塵土。

  這是大宋西南小康之家的標準院落。

  小康,一個美好的名詞,在大宋各路有不同的標準。

  放到眉山,這標準大致應該是指坐擁價值六七百貫固定資產,外加每年兩三百貫固定收入的人家。

  人口還不能多,按照五口之家來計算,勉強可入小康。

  後世總結封建王朝的滅亡,土地的劇烈兼併,總被納入重要原因之一。

  其實細究起來,事情似乎不是那麼簡單。

  就大宋來說,土地不貴,一畝上好的水田,價值並不算高,目前也就一貫左右,大致與一年土地所出價值相當。

  當然免稅的士大夫置辦才划算,如果是自耕農,那就是好幾年白幹才能回本。

  宋法對士大夫免稅田畝有詳細規例限定,即便是宰相之尊,所購土地也不能超過五十頃,多出的數額同樣必須納稅。

  慶曆新政的一大敗筆,便是暫時性放開了這項禁制,而公田開發,卻沒有跟上。

  結果買地的都是什麼人,可想而知。

  與之形成明顯對比的,那就是自耕農負擔深重,夔州路官田的種植戶,寧願選擇逃亡也不願意繼續耕作。

  即便如此,這樣的口子,也只能算是特殊時期的特殊政策,不能作為常態觀之。古代封建王朝的當政者們都不是傻子,他們一直很警惕這件事情。

  還有就是各種食邑,但那在大宋並不是真正的土地兼併,而是一種官方榮譽,相當於國家從歲入中拿一部分出來作為高官貴族的津貼,並不是他們實際占有了那些地頭。

  那是大宋另外一個蛋疼的問題,稅收使用分配不合理的問題。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