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遊戲競技> 文娛救世主> 第103章 我完美主義起來我自己都怕

第103章 我完美主義起來我自己都怕

2025-03-24 23:16:36 作者: 浙東匹夫

  「金公館」,大客廳。無數水晶吊燈、壁燈,燈火輝煌。一個身著華服的貴婦人,坐在紅木沙發上數著佛珠念念有詞。

  一個英朗俊逸至極的少年,穿著一身介於風衣和西服正裝之間的、略帶燕尾的挺括裝扮,步履輕快地走到旁邊坐下,斟酌猶豫了一兩秒,開口請示:「媽,累了?」

  貴婦人微微睜眼:「又怎麼了?」

  本章節來源於𝑏𝑎𝑛𝑥𝑖𝑎𝑏𝑎.𝑐𝑜𝑚

  「我想出去走走。」

  「你這孩子,一天不出去瞎晃就憋得慌!」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裏路嘛,隨便轉轉而已。」

  「唉,去吧~」

  少年全程表情都很恬淡,一絲浮誇和雞賊都看不出來。但偏偏可以把一個耐不住束縛的性子烘襯得跳脫到位。

  「CUT,過!換下一組。金父金母和姨娘上。」李導演很滿意顧誠的表現,立刻跳到了同一集同一個房間的下一組鏡頭上。

  昨晚和顧誠聊了之後,今天李導演就換了新的拍攝順序,以求幫助所有演員儘快在腦海裏補全「大家族中每一個節點之間的人際關係人設」。

  「說好了的,一定要演出金燕西對父母的不服管束的差異層次來。現在就看你的表現了。」李導演在心中默念的當口,其他幾個演員已經上場了。

  演金燕西父親「金首相」的寇震海也是一名老戲骨了,論拍過的劇數量,絕對是全組最多。希望他可以和顧誠有些層次上的互動吧。

  「ACTION!」場記打完闆子,眾人立刻進入狀態。

  這段戲和上段一樣,也是金燕西在客廳裏受長輩訓誡,表達對他「每天不讀書到處亂晃」的抨擊。隻不過訓誡的主角從母親換做了父親。

  「父親,母親,姨娘?給你們請安了。什麼時候回來的,忙麼?」金燕西和上一組鏡頭一樣進場。

  「你問這個幹什麼?」金父的語速緩慢而威嚴,慢慢擡頭瞪著金燕西,直瞪得金燕西心裡發毛,趕忙把剛坐下時翹起的二郎腿放下。金父這才繼續說道:「盼著我走?是不是我不在家,你們又可以天天胡鬧!成何體統!」

  金燕西猝不及防:「哪兒的話呢!我天天盼著你們回來還盼不來呢。」

  幸好金母立刻截住話頭:「一回來就給孩子臉色看!「

  後面是一段人物出場的鋪墊對話,然後金父便闆著臉問到金燕西的學業:「上次讓你念的那幾本書,念得怎麼樣了?「

  金燕西帶點小確幸地回答:「都念了!」

  場外的李導演,看到顧誠的表現時,眼神微微一亮。

  按照劇本的初衷,這時候金燕西應該表現出一些心虛,因為他念書念得不好。

  「且看他準備怎麼發揮吧。」李導心中默念,壓住自己直接喊CUT重來的衝動。

  場內,金父繼續闆著臉追問:「那就背給我聽聽!」

  金燕西一錯愕:「背?念過而已,怎麼背得出來?」

  「讀書如果不背書,那讀書又有何用?」金父氣場陡然一提,「既然你看不上去學校,那以後就在家裡背書!再敢胡鬧,家法伺候!」

  這時,按劇本金燕西就該慫了。

  但顧誠演的金燕西,到了這一步卻沒有慫:「不知父親治國,背的是哪一本書?難不成還和前清一樣用四書五經治國?洋人的學問日新月異,靠背一輩子能讀幾本書?」

  劇本裏沒有這句回答,是顧誠即興的。老戲骨寇震海猝不及防,神色驚愕之間,很快穩住陣腳,恰如其分地表現出了一個封建家長被子女頂撞時的憤怒。

  其他人也一陣勸說責備,讓顧誠演的金燕西服軟,這才算收場。

  「CUT!」喊完CUT之後,場記愣愣地看著李導演,也不知道這條算過還是不算過。但畢竟劇本裏這一場到這兒就算走完了,不CUT也沒東西往下演了。

  連李導演都有些矛盾,示意大家休息五分鐘。他自己在數碼的監視器裏慢慢看回放咂摸。

  很明顯,顧誠是想用「母親見識淺、主要靠哄;父親有閱歷、應該適度講道理說服」這樣的差異,來把那群金家少爺們對父母純粹的「逃避管束」分出層次感來。

  但這麼一來,金燕西就不是一個純粹的紈絝子弟了,倒像是反抗封建禮教的賈寶玉……

  「感覺倒是挺好的,文藝程度也一下子拔高了,但怎麼總覺得金燕西在被顧誠一步步洗白呢?這廝太能本色出演,把角色往深邃上帶了……」

  李導演猶豫許久,決定還是留著,等其他幾場演完,再以觀後效。畢竟手頭這兩集拍完之後,是要立刻放出來讓大家揣摩學習全場人際關係的。

  「下一場!」

  ……

  連續四五天,李導演對顧誠的表現越來越滿意。

  在用猥瑣手段覬覦丫鬟的好色大哥面前,金燕西表現得既略有敬畏、又內心帶著三分不齒。

  在一心從家裡多瓜分些家產的貪財二哥面前,他既顧全了兄友弟恭,又帶著幾分博弈似乎還無法理解兄長有什麼必要如此貪戀錢財。

  和喜歡包養京劇花旦搞基的三哥一起出去結交各路狐朋狗友時,金燕西又好奇又想勸,但三哥真出了事兒需要幫忙的時候,他又能表現出義氣的合謀……

  顧誠每天在自己的筆記本上做著功課,揣摩著同為紈絝的三位兄長的差異化細節,用一個理科生的思維嚴謹地建模,往裡面填充自己差異化的應對情緒。

  短短一周裏,他用在「體現對父母敬畏的層次感」上的技法,被潛移默化地挪到了所有兄嫂和姐姐身上。金府這個「大觀園」裏的眾生群相,舉重若輕地描摹了出來。

  前兩集拍完了,李導演讓人用最快的速度剪接製作出來,放給大家看。大家紛紛總結劇本中沒有提到的配角與配角之間的人物關係,集思廣益地讓劇本厚重充實了起來。

  董婕跟顧誠演了一周對手戲,愈發覺得顧誠的深度越來越非比尋常。

  似乎那個少年真的就是翩翩濁世貴公子,天然就該生在金府或者大觀園裡,整個人和環境融合得渾然天成。

  震驚過後,冷靜下來的董婕偶爾也會找成昆聊聊,開豁一下心中的不解。

  顧誠的進步,在她眼中實在是太神秘了。

  事後諸葛亮總比料敵先機容易。成昆畢竟是京影科班出身,正兒八經念過幾年書。

  他便如此對董婕解釋顧誠近期的進步:「顧誠這番揣摩可謂精彩,但絕不是單純靠演技取勝的。一開始,按照李導『對標紅樓夢』的要求,完全揣摩清楚豪門大族的人際關係,那顧誠還差得遠呢。

  但勝就勝在世上有無數『紅學家』,卻沒有『金學家』。所以李導降低了要求,隻要演出人際關係的層次感,不要求這個層次真的符合原著。這時候,一個同時在演技和編劇兩個領域都有一流才華的演員,就有可能提綱挈領把全劇的人際脈絡拎出來了。」

  換句話說,今兒個把劉得華梁超偉拎到這兒來演金燕西,他們在在自我塑造上當然可以完爆依然缺乏經驗值的顧誠。但在CARRY起全劇人際關係脈絡方面,他們也是不如顧誠的。

  但這種不如,不是因為影帝們演技不行,隻是因為影帝們隻專精於演技,而不動編劇,更不是「紅學家」、「金學家」。

  顧誠的優勢,恰恰是前世做過娛樂平台的數據總監,眼前審過的佳作浩如煙海。所以他是一個跨圈的通才。

  在《流星花園》上CARRY全場時,他靠的是演技和攝影才能的兼通。

  到了《金粉世家》,就輪到演技和編劇才能的兼通來CARRY了,或許還要加上一些對古典文化的理解底蘊。

  這是一種很窄眾的跨圈才能需求。或許世上隻有《金粉世家》或者《紅樓夢》、《亂世佳人》、《唐頓莊園》這寥寥幾部劇,有可能用到主角在這幾方面的綜合才能,但偏偏被顧誠撞上了其中一部。

  董婕聽了成昆的分析,也是深以為然。顧誠身上的神秘感漸漸褪去,卻留下了更多讓人迷醉的才華。

  就像一個羽扇綸巾的大賢,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然後還能用「吾輩讀書,不求甚解,知其大略即可。尋章摘句,世之腐儒也」之類的言語,為自己的「不專演技,什麼都懂」自辯。

  ……

  拍完前兩集,日子已經是10月底了。眾演員在顧誠的提綱挈領下對全劇人際脈絡有了更深的認識之後,李導演也不得不恢復到一開始的拍攝順序上來:從一集一集拍,改回一個景一個景拍。

  原因無他:北方的冬天太寒冷了,草木凋零特別早。如果到了12月份,肯定不適合拍外景,因為樹木都會變得光禿禿的非常難看。

  李導演當機立斷,10月底和11月份把所有郊外取景的部分都拍完,然後年底拍室內戲。

  大段大段顧誠和董婕的感情對手戲被拎了出來——因為戲中帶郊遊情節的,幾乎都是金燕西和冷清秋熱戀中的情節。

  董婕很入戲,情感尺度的把握非常好,很是追回了幾天拍攝進度。連所有的吻戲,都幾乎是一條就過,沒有借位,沒有閃躲,完全進入了冷清秋由冷而熱的漸進尺度。

  這天已經是11月初。經過三四天的相互飆戲,顧誠和董婕已經非常熟悉對方,代入感也頗強。按照李導演的安排,再有兩天就要進入全劇最唯美的一場戲——

  金燕西把董婕帶到香山郊遊、然後在一片金燦燦的花海當中,用花朵鋪陳出一個花床,然後在花海中擁吻、最終靜靜地牽著手,安詳地躺在花床上,席天慕地。

  這場戲不但是全劇40集裡面感情戲的最高潮,而且還是要被剪切出來作為本劇主題曲《暗香》的收官MV用的。而且金色的花海,也象徵了「金粉世家」這個豪門盛極而衰之前最烈火烹油繁華濯錦的高潮。

  眼看他起高樓,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樓塌了。

  而且,因為要用到花海,這場戲是全劇中最拖不得時令的。因為再過十天半月,如果菊花都凋謝了,那就得等整整一年,或者用暖房造遜色不少的假景。

  顧誠和董婕,也越來越認真。

  不過,他們並沒有想到,這場戲的布景,著實是曲折難產。

  這天收工的時候,顧誠和董婕正準備再聊聊戲、討論一下花海那場怎麼表現。李導演卻告訴了他們一個噩耗:「小顧,小董,劇本可能要微調。你們有個心理準備。菊花海的布景沒法做,可能得改成葵花海了。」

  顧誠和董婕都是一陣詫異,完全沒有心理準備。

  一開始,劉編劇的劇本當中,寫的是男女主角在香山上一片金黃的菊花海中徜徉。

  選菊花,不是沒有道理的。因為女主「冷清秋」這個名字,本身就是很高冷的。在一片冷落清秋節,淡雅如菊的美人,不用菊花映襯,還能用啥?

  而改成向日葵……拜託,向日葵是美洲原產作物好不好!清朝才傳入國內。哪有唐唐古漢語詩詞歌頌葵花的!

  之所以用葵花代替,唯一可以想到的理由,隻是因為葵花和菊花一樣是金黃色的。可以和「金粉暗香」沾點邊兒。但是看著中間那個大瓜子盤,就讓顧誠覺得是菊花被殘了之後一般,毫無美感啊!

  妹子比漢子更加追求唯美,所以一聽李導演的安排,董婕就急了:「菊花不是很好的麼?為什麼不用菊花呢?」

  她可是冷清秋啊!任何有損於她高冷玉女氣質逼格的修改,董婕都會心塞的有木有!

  李導演也無奈:「編劇一開始寫的時候,有點想當然了。因為劇裡面需要的是一副有『青紗帳』效果的花海,男女主角在花海中相互尋尋覓覓,所以花一定要比人高才能遮住視線,達到那種藝術效果。

  葵花比較高,可以長到2米。菊花最多1米2,連1米6高的女生視線都擋不住,還哪來『曲徑通幽』、『尋尋覓覓』的感覺?當然,這事兒也怪我們一開始編劇的時候不懂生物常識……唉。」

  顧誠見董婕很鬱悶,便幫襯著說:「真有1米2的菊花也不錯了。大不了拍攝的時候,把花田裡挖出一些土壟。花種在高起的壟上,人走在溝裏,用土壟弄出二三十公分的高度差,好歹就能遮到女生眼睛那麼高了。」

  「問題是,1米2的菊花那也是理論上呀。國內根本找不到那麼高的成片花海——花農們為了讓花長得快、花開得大,在菊花很矮的時候就會『摘心』,也就是把頂芽摘了,防止菊花的主要營養浪費在長高上。所以國內我問了無數供應商,都隻有60公分高的菊花田——這個景色還怎麼取!隻能上葵花了。」

  「摘心」這種農學上的手段,顧誠也是知道的。但他原先隻知道棉農會這麼幹——摘了棉花的頂芽之後,棉花營養就都會往花上灌輸,花就開得特別大,能多收點棉。所以理論上所有以收穫花為目的的作物,農民都有可能摘心。

  董婕很是失落,似乎剛看到點希望,又絕望了:「就沒有不為多賺錢、純粹為了花藝讓菊花長到最高的麼?」

  李導演也無奈:「國內主要供應商我都問了,真沒有。」

  顧誠也不希望唯美的東方古風場景,被西式的向日葵給取代了。既然自己介入了這個片子,以他的完美主義者天性和藝術家軸性,怎麼也得想辦法硬上。

  「李導,還有兩天時間麼?要不我讓我的經紀公司也幫忙找找供應商。我在灣灣和東夷都有藝人,說不定他們找到的供應商門路廣呢?」

  李導演聽說還有一絲希望,自然也不願意放棄,便讓顧誠幫忙問問。

  顧誠當天把需求發給林志淩,讓她動用一切資源找找看,結果第二天晚上她就把結果發回來了。

  果然有戲。

  顧誠立刻拿著幾張照片去找李導演:「李導,找到資源了。去福岡或者熊本就能拍到高杆菊田的外景——扶桑人有高杆的肥後菊品種,而且眼下花期剛剛好。」

  李導演看了,對照片裡的菊花很是滿意。

  肥後菊是中型菊,花盤不到15厘米,但比大型菊長得高。花瓣也比較寬大,不是普通菊花那樣一絲一絲的,而是和葵花瓣一樣寬。大部分肥後菊是白菊,但也有精心改良的黃菊亞種。

  不過,李導演欣喜之餘,立刻犯難了:「要去扶桑拍?預算上沒有這塊啊。」

  央企拍戲,道具上多花錢都好說,但是出國去浪,很容易留下把柄的。

  「放心——這才幾個錢?這場戲隻要我和董姐兩個演員去就行了,再加上您、攝影師、一個場記、一個布景,6個人就夠了。」顧誠勸說了幾句,見李導演依然面有難色,他便爽氣地說,「這樣吧!多出來的錢我出。我知道你們央視的尿性,不接受民資分成,就算我白送你的!我隻希望我的形象最完美!」

  李導演聞言竟然有些羞愧:顧誠明明是被抓包過來的,卻如此追求藝術的極緻唯美。

  他老臉一紅,也拍胸脯道:「這片子的投資方是沒辦法加塞的。不過小顧你這麼仗義,到時候我幫你說和,片子拍好後把網絡電子版複製傳播權1塊錢賣給你。」

  2001年沒有網絡視頻,DVD也都是盜版商刻盤為主,所以電視劇的電子版複製傳播權並不值錢。李導演拍了這個胸脯,就肯定能說和下來,大不了差價算作顧誠片酬的一部分。

  他心裡還覺得挺對不住顧誠的,拿這麼個毫無正版保障的玩意兒忽悠顧誠的投入。

  「成交!那就這麼說定了!」顧誠根本不在乎這些小錢。


  • 小提示:按【空格鍵】返回目錄,按(鍵盤左鍵←)返回上一章 按(鍵盤右鍵→)進入下一章

  •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
    • 報錯
    • 手機上看
    關閉
    友情連結:半夏小說|Cookies Policy|DM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