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現代都市> 肌肉影帝> 第479章 扶植未來的希望

第479章 扶植未來的希望

2024-05-08 13:01:56 作者: 雅玩居士

  馬上讓蘇瑤聯繫導演,第二天見到忻鈺坤,三十出頭的內蒙漢子見到傳說中的無敵影帝,激動的話都說不清。

  

  「我準備在平頂山取景,就找當地話劇演員,一百五十萬應該能搞定!」

  丁誠微微一笑,這點錢不值一提,好奇追問道:「核心戲劇衝突是一個棺材換了三個主子,這個核心創意你是如何得到的?」

  「這個必須要感謝我的製片人,大概11年的時候,他在飯桌上跟我聊,說給我講一個發生在他老家的真事,他給我講完之後,我就覺得五雷轟頂一般。」

  「當時那個故事一直停留在我腦子裡,我覺得特別棒,那個故事裡有犯罪、懸疑、黑色,還有一些時代背景下的人物命運。」

  「他問我有沒有興趣把它寫成劇本?我說好啊,但我當時想這是塊璞玉,我需要想清楚到底用一個什麼樣的角度來切它,如果切不好就浪費了。」

  經過具體講述,丁誠才明白前因後果,真實故事發生在90年代初,河南以及全國很多農村中的青壯勞力都去外地打工。但因為當時交通、通訊不便利,所以很多家裡面的孩子進城之後就跟家裡失聯了。

  有一些人是在外面掙了錢不回來,但也有一些人確實是在外面遇到了不幸,就失蹤了。然後有一年過年,在這個村子的河裡發現一具燒焦的屍體,當時村民是報了警的,但因為那是個深山裡的村子。

  警察在出警的時候又恰巧出意外,所以當時使那個村子處在了真空狀態,因此所有的村民都來認屍,其中有一家人就通過一些蛛絲馬跡,包括錢包什麼的,斷定屍體是我們家的孩子,於是這家人就拉回去。

  拉回去準備下葬時,他兒子回來了。家人就問:你怎麼回來了?孩子說,我回來過年啊,結果到長途汽車站我錢包被偷了,我沒錢坐車,就只能走回來了。

  當時這家人家由悲轉喜,就又把屍體送了回去。這時隔壁村子又有一個人說:屍體有可能是我們家的,他們又給拉回去了,就這樣棺材轉了三家人,直到警察來了才把這個案子破了。

  其實就是一個女孩騎車去她親戚家送東西,結果路上碰到了一個她以前的小學同學,而那個同學又帶著他另外一個朋友來村里玩,那個朋友想對這個女孩非禮,結果她這小學同學不同意,兩個人就打起來了,結果她小學同學誤把他那個朋友給殺了。

  殺了之後,兩個年輕人就私自毀屍滅跡、焚燒屍體,之後兩個人就跑到城裡,最後繞了一圈,倆人又回來自首,最後就算抓到真兇。

  「最吸引我的就是一個棺材換了三家人的概念。」導演感嘆道:「因為在我們傳統概念裡面,死亡是很重要的一件事,這裡會融進多少悲歡離合多。」

  「我13年決定開始寫這劇本的時候,又發現如果故事是發生當代,這一個電話就解決了很多問題,於是我在改編時只保留核心概念,剩下所有的人物關係和人物背景全部重新編,並且加入父子關係、留守家庭、家庭暴力,還有婚姻的問題。」

  「我覺得這可能都是讓觀眾看上去會覺得有共鳴、有認同感的東西!」

  丁誠有些唏噓,繼續好奇道:「多線敘事的結構,我看到昆汀、諾蘭、蓋里奇……」

  忻鈺坤有些不好意思,解釋道:「確實是挺早以前就開始關注多線敘事電影,當你閱片量上去之後就會發現:今天我們其實有大量人物情感、人物關係都是被反覆用的。」

  「只有好像在敘事結構上可以做出一些花樣來,所以當很早以前看到諾蘭拍完他的處女作《追隨》和《記憶碎片》之後,覺得原來這種方式其實很有意思。」

  「而且當你的觀影經驗多了之後,你可以玩味其中。再後來06年寧浩導演的《瘋狂石頭》出來之後,我當時真的是看完就拍了大腿,覺得太好了!」

  「但當時也看到一點:叫好的都是觀眾,但出來說風涼話的都是業內人?」

  丁誠嗤之以鼻,很明白那個心態,包括今天很多觀眾在去聊說某個影片抄什麼像什麼的時候,其實他那個心態是用來炫耀自己看過多少片子。

  如果是你和一個朋友去看某部電影,朋友看完說:「哎呀太棒了,這片子太牛逼了,真有意思。」

  你肯定會說:「這有什麼呀,我早看過比這更牛的了,那誰誰早這麼拍過了。」

  這就是一種人性。

  今天影史百年以來,有什麼東西是從來沒有人拍過的?

  有的時候你覺得某個電影特別新穎或者特別奇怪,可能還是你看的太少。當年像什麼《羅拉快跑》出來之後,大家拍桌子叫好,但你還是知道之前它早就已經有另外一個更早的原形在那兒。

  「為什麼不考慮專業演員?」丁誠笑道:「如果有投資的話。」

  鳳凰娛樂:這部電影的演員都是從哪裡找到的?

  「其實我也想過找演員的事,但在劇本完成之後,覺得這是一個群戲,如果我只需要男女主角兩個主演,那我還有時間給素人做一些培訓什麼的。」

  「但是這麼多個角色,而且大部分角色都有一些挺重的內心戲和情緒表演。說實話我作為一個青年導演,第一次拍影片,有太多地方還有很多漏洞,所以……」

  丁誠會心一笑,挺有自知之明,新導演就算能請來專業演員,在現場能不能壓的住是另一回事。

  「選角要求一定要長的像,其實我的初衷是希望他們更本土、更本色的,可能這中間也有個度吧。」

  「其實劇本原名是《殯棺》,後來迫於審查才改成《心迷宮》。」

  「我明白大公司運作項目還是盈利是第一位的,所以一定要保險起見,一定要用什麼樣的明星、什麼樣的IP、什麼樣的題材……」

  「比如拍《11:14》那個美國導演就是一個前車之鑑,因為拍了那個影片很快進入好萊塢體制,但他後來拍了一個商業片立刻就完全不行了。」

  「在我看來大公司對你的壓力和剝削可能是毀滅性的,他們可能只需要一個螺絲釘,對於我來說,作為螺絲釘可能我還真不是稱職的那個,有太多比我更稱職的螺絲釘。」

  「就算沒有投資,到處借錢,我更希望保留一個導演的話語權,哪怕只是拿稍微低一點的預算,可以做一些不一樣的東西。」

  「這樣也能豐富市場多樣性,而且觀眾也會覺得其實低成本影片會越走越寬。包括之前曹保平導演的《烈日灼心》,我覺得就是好的案例。」

  「我很尊敬這樣的前輩導演,明明大家都去爭那個票房冠軍,但我就是走一條你們都不走的路,或許它很窄很難走,但它本該就是電影該有的一個類型。」

  聽完導演的心聲,丁誠直接投資三百萬,一切交給他操作,願意怎麼拍就怎麼拍!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