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現代都市> 我的夢幻年代> 第三十三章 電影節?(第三更)

第三十三章 電影節?(第三更)

2024-05-08 10:17:40 作者: 油炸大金

  楷哥大導演…

  最近挺尷尬的。

  《道士下山》…

  影評人magasa老師有句話說的很有道理:

  

  藝術才華對一些導演來說,是總量恆定的。

  若是在前面支取過量,整個後半生都會處於透支的狀態。陳導演從《黃土地》到《霸王別姬》再到《荊軻刺秦王》,這十餘年的創作無論成敗,都壯懷激烈,淋漓盡致,但從《和你在一起》之後,經過《無極》,到《趙氏孤兒》,再來到現在的《道士下山》,感覺就像霸王從垓下出來,不管怎麼用力拼殺,挽回頹勢,每一步都只是在逼近烏江!

  很對,《妖貓傳》空有形式,《白粥流星》乾脆基本的現實邏輯都不講了!

  當然,他不缺洗地的!

  也不缺資本追捧,再不濟,也能跟小四一起擔任導師嘛!

  順便帶一下自己老婆的藝人…

  打工人·楷哥!

  反正,他已經從一線大導演掉隊了…

  既沒有商業成績,電影也不出彩,但不管怎麼講,人家也是坎城金棕櫚獲得者,這種對話李胺的情況,總應該邀請人家的!

  陳棟見沈夢溪沒說話,勸了一句:「我覺得您還是去一趟比較好…」

  「怎麼了?」

  「怎麼說你也是電影學院的驕傲啊!」

  「…什麼時候?」

  「28號,聽說他的新電影《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用了120幀、4K、3D的技術…」

  沈夢溪點頭:「我知道這個事。」

  順便加了一句:「凡是用技術、特效主打宣傳的電影,要麼故事講的不到位,要麼故事本身很沉悶,不討市場歡心!」

  陳棟下意識就問:「《阿凡達》?」

  「…」

  每天一個辭職小技巧?

  沈夢溪語塞了,陳棟趕緊換了個話題:「你不看好這部電影嗎?」

  「談不上看好不看好,《少年派》透支了李胺太多的思想,他現在有點沉迷技術…認定了120幀是電影的未來!」

  「那你覺得是嗎?」

  沈夢溪搖頭:「誰知道呢!」

  ……

  電影的本質是以一個被觀賞的形式純在的!

  誕生一百多年,這點一直沒變。

  有個話題:電影將來會是什麼沒樣子?

  應該還是技術上的革新,讓觀眾有身臨其境的感覺,比如能感受到氣味、有觸感、視角自由等,總而言之,有更多的參與感。

  這些技術在現在也已經初現端倪了。

  比方說交互式體驗…

  早在1967年的加拿大世博會上就已經有最早的交互式電影了——觀眾需要在關鍵情節處通過按鈕選擇決定劇情走向。

  但一直沒發展起來,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技術的局限。

  在電影院座椅上加裝按鈕投票決定劇情走向,不止體驗單一,小部分觀眾還會一直選不到自己心儀的走向,肯定是達不到預期的互動效果。

  隨著載體的進步,內容消費的主要終端開始轉移到了小屏幕,也就是智慧型手機上,互動有了進一步的發揮空間,奈飛有《黑鏡》等互動劇,騰訊也做了《最後的搬山道人》…

  當然啦,電影不會消失!

  隨著觀眾審美的提高,大眾對於文化的需求慢慢強烈。

  藝術電影應該會出現新的高峰!

  至於120幀…

  意義不大!

  電影在這種超高清里失去了本質和定義,原來和電影有關的詞彙,比如夢幻,顛倒,燃燒,神秘,燦爛,憂傷,矛盾,等等,全部被數字奪走了魂魄。

  所謂的「沉浸式數字體驗」,跟高畫質電視有什麼區別呢?

  ……

  沈夢溪答應了會出席交流會,陳棟離開。

  執行製片又跑了過來:「導演…」

  「怎麼了?」

  「有人找!」

  「誰呀?」

  「賈章柯還有馬可·穆勒…」

  「誰?」

  沈夢溪懷疑自己聽錯了…

  老賈還有馬可·穆勒?

  他跟這倆人完全不挨著!

  馬可·穆勒是2011年之前的威尼斯國際電影節的主席…

  沈夢溪壓根沒參加過威尼斯,雖然跟老馬認識,但一點私交也沒有…

  賈章柯更不用說了,沈夢溪當年可沒少噴第六代!

  「好修是因為平遙國際電影節,他們想讓咱們的電影開幕!」

  「…啊?」

  沈夢溪有點猶豫…

  《看不見的客人》立項的時候,沈夢溪給吉爾斯·雅各布發了郵件,說自己有一部電影,準備用羅生門結構敘事,後者很感興趣,直接預定了主競賽單元門票——沈夢溪是坎城嫡系啊,就連《唐人街探案》這種純商業片,坎城展映,主辦方也用了最高禮儀,盧米埃爾大廳放映!

  而且,明年是坎城七十周年…

  阿謀有《痛苦與榮耀》,沈夢溪則有《看不見的客人》…

  多好!

  現在,平遙影展來搶片子…

  沈夢溪不是很想答應。

  「你去跟他們說一下,就說我已經答應雅各布會把電影帶去坎城…」

  「…那好吧,」執行製片猶豫一下:「導演,要不然您親自去跟他們說?」

  「…行!」

  ……

  老賈想做電影節,而且不只是小眾的電影節…

  其實平遙國際電影節,從它誕生就帶有獨特的氣質,這種氣質來源於賈章柯、來源於平遙古城的地標、或許也來源於藝術總監馬克·穆勒的策展安排。

  獨立、文藝、小眾電影…

  就是它的符號!

  但是老賈想做大,不想小眾!

  怎麼做大?

  最快速的方法就是讓沈夢溪也加入…

  有沈夢溪的地方,就由大眾關注!

  你說,為什麼不找流量?

  邀請楊小蜜之類的擔任形象大使或者宣傳大使…

  那還叫電影節嗎?

  不如叫金鷹獎!

  「賈導演…」

  「馬可·穆勒先生!」

  沈夢溪很熱情走了出來…

  「沈導演…」

  三人直接用中文交流——馬可·穆勒一嘴流利的中文。

  其實威尼斯電影節定位挺噁心的,新任主席阿爾貝托·巴貝拉親口說的:電影節是為製片人提供可能性的。

  我們有充分的自由欣賞來自世界各地的電影,其中也包括那些有著嚴格審查機制、不允許作品自由流通和被觀看的國度。

  什麼意思呢?

  就是鼓勵第三世界國家的導演拍一些禁片!

  所以,這幾年,中國電影不怎麼參加威尼斯了…

  「我已經答應雅各布會把電影帶去坎城…所以…」

  沈夢溪聳了聳肩…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