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 三項制度搶人才
2025-01-12 13:49:38
作者: 夢如煙散
第五十三章三項制度搶人才
感謝飛飛dw大大的收藏,夢子感激不盡!感謝dengwoquni大大和問雪大大的打賞,夢子叩謝了!
建安二十六(221)年,這一年註定是個不平靜的念頭,起點不是幽州那個蹦蹦噠噠的張戰,也不是西域風騷無比的趙雲,更不是二貨孫策……
廢話有點多,其原因在於曹艹的一紙《求賢令》——
自古受命及中興之君,曷嘗不得賢人君子與之共治天下者乎?及其得賢也,曾不出閭巷,豈幸相遇哉?上之人求取之耳。今天下尚未定,此特求賢之急時也。「孟公綽為趙、魏老則優,不可以為滕、薛大夫。」若必廉士而後可用,則齊桓其何以霸世!今天下得無有被褐懷玉而釣於渭濱者乎?又得無有盜嫂受金而未遇無知者乎?二三子其佐我明揚仄陋,唯才是舉,吾得而用之!
簡單的說來就是——不管你是何人,不管你出身何處,只要你有才,有才你就來!
此時人才的選拔還大都是靠著孝廉制度選拔的,但是孝廉制經過數不清的年代後,已經徹底被世家控制。這讓寒門子弟難有出人頭地之時。而這一紙求賢令則徹底大打破了孝廉制的弊處!
所有人都在觀望,就像是當年商鞅變法令剛開始頒布之時,沒有人相信他一般,此時所有人都在觀望……
曹艹等不及了,於是在兩個月後再次頒布一次求賢令!
又二月,頒布第三道求賢令!
總是有第一個吃螃蟹的人,當求賢令頒布整整五個月的時候,有人出來了——此人複姓司馬,名芝,司馬芝,字子華,河內郡溫縣人。少年時是書生,到荊州去躲避戰亂,在魯陽山里遇到賊寇。同行的人們都丟下老人和弱小逃走了。只有司馬芝一個人坐在那裡守護老母親。賊寇來到後,用刀逼著司馬芝。司馬芝叩頭說道:「母親老了,殺了我之後放過我的母親吧。」賊寇們說:「這是個孝子啊!殺他是不義的。」司馬芝因此免於被殺,推著小車把他母親拉走了。司馬芝在南方住了十幾年,親自耕種,恪守禮儀節操。
曹艹聽聞過他的事情,司馬芝前來投靠,曹艹直接任命他為東萊郡郡守!
唯才是舉讓魏國迎來了一次全新的風氣,當第一個毛遂自薦之人被封為郡守後,數不清的寒門才子紛紛向著魏國進發!而那些不想被說成是依靠父輩或者家族封蔭的士族子弟也紛紛前往。但是老一輩的士族成員卻對此十分不滿!雖然有人言辭激烈的進言要求撤除此項政策,卻被曹艹血腥鎮壓下去!於是有些大族開始紛紛西遷,投向漢王劉備。其中就有潁川陳氏。
想當年劉備據徐州之時,陳氏一族中就有數人在劉備麾下為官,其中就有陳群。陳群昔日被劉備聘為豫州別駕,後曹艹入主徐州,,辟陳群為司空西曹掾屬。後又轉任參丞相軍事。而此次因為曹艹求賢令的頒布,對士族的損害不可謂不大。陳氏一族中,反對聲音就很多,而被斬的人中,就有幾名是陳氏族人。這就是陳氏決定西遷的原因之一——渡江所要準備的東西太多,兼之錦上添花不若雪中送炭,漢軍雖然剛敗與魏軍,但是其餘三面的戰績卻足以說明一些東西,兼之西域通道正在打通,一旦通了,也就代表著昔日的絲綢之路可以重新通商,絲綢之路能夠帶來的東西,可不僅僅使財富……
已經在魏國站穩腳跟的陳群本不願離去,但卻被家中老夫威逼,不得已之下只得跟著西行。
「長文何以來遲?」劉備已為人主多年,雖然想要出城迎接表示自己的誠意,但卻被龐統攔下——人主需謙虛,但更要有威勢!
是故劉備只是在城牆之上等著,而不是親自出城。
「家族在彼,不得不留,今朝家族西遷,群亦只得隨行。」陳群本來對劉備不太看好,但是現在劉備已經成為了三大霸主之一,這讓陳群不得不重新評估劉備了。
「哈哈……長文來此,可有何好策與孤?」劉備大笑道,但是開口卻就是考校,畢竟現在不是昔日那個被追的四處奔走的劉備了。不會因為是個人才就需要提足相迎。
「不知漢王可曾聽說魏王之舉?」陳群沒有直接回答劉備的問題,而是另外拋出了自己的問題。
「可是求賢令?」劉備眉頭微皺。求賢令一出,著實讓劉備心痛不已,大批的人才向魏國進發,而若是強留的話,估計影響會更不好;若是不強留,不遠說,五年之內,魏國國勢必定大盛,而漢國為衰敗,就算之前曹艹說與自己結盟來對付更年輕的孫策,但是之後呢?一旦孫策真的敗亡了,自己這邊估計也就徹底的毀了……
「正是!」陳群淡淡的笑道,「一紙求賢令,著實是一招釜底抽薪之策!不僅是漢國,就連吳國的一些人也紛紛湧入魏國。長此以往,魏國之盛不遠矣!」
「長文可有何妙策與孤?」見陳群如此淡然,劉備心中一動,立刻換上謙虛的表情。
「群不才,敢問漢王,這天下人才是寒門多耶?士家多耶?」
「自是士家。」這事兒很明顯,最多的存書是在皇宮,但是在這戰亂之時,洛陽皇宮已經被燒作滿地狼藉,其中的藏書自然也就沒了。那麼剩下的都在哪兒?自是士家手中!不可否認,世界上有那些天才般的存在,在某些方面只消一年的光景就可以達到常人數年甚至數十年的努力,但若是有書的話,常人也有可能變成一個人才——不是大才的人才。那麼手中握有天下大部分書籍的世家之中,能夠產生人才的可能性要遠遠大於寒門子弟!
「群有一選拔辦法,名喚曰九品中正制……」陳群幽幽的說出了自己的對策。
「何為九品中正?」
「先在各郡、各州設置中正。州郡中正只能由本地人充當,且多由現任中央官員兼任。任中正者本身一般是九品中的二品即上品。郡中正初由各郡長官推選,晉時改由州中正薦舉,中正的任命權掌握在司徒府。州郡中正都設有屬員。一般人物可由屬員評議,重要人物則由中正親自評議。
中正的職權主要是評議人物,其標準有三:家世(被評者的族望和父祖官爵)、道德、才能。中正對人物的道德、才能只作概括性的評語,稱為「狀」。中正根據家世、才德的評論,對人物作出高下的品定,稱為「品」。品共分為九等,即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但類別卻只有上品和下品。一品無人能得,形同虛設,故二品實為最高品。三品西晉初尚可算高品(上品),以後降為卑品(下品)。
中正評議結果上交司徒府覆核批准,然後送吏部作為選官的根據。中正評定的品第又稱「鄉品」,和被評者的仕途密切相關。任官者其官品必須與其鄉品相適應,鄉品高者做官的起點(又稱「起家官」)往往為「清官」,升遷也較快,受人尊重,鄉品卑者做官的起點往往為「濁官」,升遷也慢,受人輕視。
中正評議人物照例3年調整一次,但中正對所評議人物也可隨時予以升品或降品。一個人的鄉品升降後,官品及居官之清濁也往往隨之變動。為了提高中正的權威,政府還禁止被評者訴訟枉曲。但中正如定品違法,政府要追查其責任。」
陳群話音剛落,龐統就在旁邊給劉備使眼色。
本要應下的劉備見狀只得先令人將陳氏一族接入到城中,之後單獨喚龐統入內。
「士元可是覺得這九品中正有何不妥?」
「此策一出,則天下名為大王所有,實為世家把持!」龐統眼中閃過一絲的忌憚,「陳長文此策聽起來不錯,但若是長久以往,則皇威難再,國將不國……」
「若非士元提醒,孤險些應下!」劉備聽完龐統的述說,這才驚出一身的冷汗。
「不過若是略作修改,倒是可行……」龐統嘴角笑笑,說道。
「哦?」劉備見龐統嘴角露出的壞笑,心裡忍不住抽抽一下——每次龐統露出這種笑容,肯定會有人倒霉!匈奴那次的瘟疫不是天災,而是人為!那些被抓的人都是得了瘟疫的人!而之所以看起來還很正常,乃是龐統餵其吃了續命的藥!每人身上最少耗費了五金!一千四百餘人就是七千多金!七千多金換了三萬匈奴大軍全軍覆沒。值不值那要看劉備心中的天平如何傾斜了……
三日後,九品中正制頒布,只不過不全是陳群所言。
寒門子弟最高可到四品,而世家最低可到七品!這樣就給了寒門子弟一個希望,也給了世家一個壓力——只要你真的有才華,就算你是寒門子弟,也可以凌駕於一些世家子弟之上,就算你是世家,若是一個白痴,那麼只要你不怕丟人,那麼久給你個安慰獎,七品!
不得不說,龐統這一改端的是狠毒至極!給了世家些許甜頭,但卻不會將甜頭盡數給了。較之求賢令來說,世家有一些優勢可言。但是更多的還是要靠才能。
陳群臉色有些發黑,但是卻也不能再說,再說的話,為世家爭來的可能不是好處了……
在一6一9一書一吧一看無一錯版本!
九品中正制較之求賢令更正式一些,而世家也更沾一些光,所以世家子弟更多的是向漢國,而寒門中則多數奔向魏國,那麼吳國呢?難道就這樣眼睜睜的看著人才流失?
當然不可能!早在曹艹頒布求賢令的時候,張戰已經考慮到了另一個選拔人才的政策——科舉制!但是因為對這個不太熟悉,所以只是將大概說了說,然後就把其餘的事情交給了任勞任怨的老黃牛——諸葛亮和徐庶同志。之後又有另一頭老黃牛周瑜同時的強勢加盟,再加上顧雍,蔣琬(老黃還是把弟子帶過來了。)等人的聯合討論,最終在九品中正制出來的一個月後,吳國全新選拔人才的政策也新鮮出爐——科舉制!
科舉考試的常設科目主要有墨義、貼經、策問、詩賦、經意,明算。
墨義,就是圍繞經義及注釋所出的簡單問答題。在一張卷子中,這類題目往往多達30至50道。口試則是口頭回答與墨義同類的問題。
帖經,有如現代試卷的填空與默寫。考官從經書中選取一頁,摘其中一行印在試卷上。根據這一行文字,考生要填寫出與之相聯繫的上下文。
策問,即議論。依據考官提出的有關經義或政事問題,考生發表見解,提出對策。策問所及範圍較廣,有政治、教育、生產、管理等,比起帖經、墨義來難度更大,有的也還有一些實用價值。
詩賦,就是寫詩,以此來考究考生的文學功底。
經義,是圍繞書義理展開的議論,以此來考究考生的自我思考能力。
明算,就是考察考生的術學能力。
科舉分為童生試,鄉試,會試和最後的殿試。
童生試通過者為秀才,秀才可見官不拜。
鄉試通過者為舉人,舉人可賦稅減半。
會試通過者為進士,進士可直接諫言彈劾郡守以下的官員,若屬實,則賞田十畝。
童生試三年兩次,鄉試,會試,殿試均是三年一次。
鄉試第一名為解元,二到十名為亞元。
會試第一名叫會員,擇取前三百名為進士。
殿試前三名為狀元,榜樣,探花。
得解元,會元,狀元者,稱為連中三元!連中三元者將由吳王親自接見考核,並酌情授予州刺史或別駕一職。前五十名為縣令。
狀元可自行選擇郡守到刺史之間的官職,榜眼可自行選擇郡做郡守。探花可為一軍別駕。任期三年為限,視成績著以升遷。當然名稱什麼的是由張戰定下的,但是具體的細節卻是由諸葛亮等人設定的。
而之後不久,張戰又推出了一項新的東西,這項東西吸引了世人的眼球……
本文由小說「」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