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小荷嶄露
2024-12-31 18:32:44
作者: 一葉style
馮昭儀與太武帝皇孫拓跋濬的乳母常氏保持著密切的聯繫,她心中自有打算。馮昭儀見太武帝非常喜歡皇孫拓跋濬,其父拓跋晃又貴為太子,因此,馮昭儀暗思,日後若拓跋濬繼承皇位,則他必效祖父太武帝拓跋燾之法,尊乳母常氏為保太后。
到了那時,常氏貴為太后,獨攬後宮大權。若此刻自己便與常氏保持著親密的姐妹關係,拓跋濬繼位後,馮昭儀勢必成為太后之下的後宮二號人物。
馮媛進宮後,被馮昭儀帶在身邊,教她斷文識字,研習諸子百家。由於馮昭儀與乳母常氏特殊的親密關係,乳母常氏也十分疼愛聰明伶俐的小馮媛。
偏巧這個常氏,也是古時女子中並不多見的識字之人,她見馮媛小小年齡,卻已經飽讀詩書,心中十分喜歡,便保薦馮媛成為了皇孫拓跋濬的伴讀。
時間過得很快,一晃眼間,馮媛已經進宮了五年,出落出一位婷婷玉立、貌美如花的少女。太武帝因為立了拓跋晃為太子,自然也就十分關注疼愛拓跋晃的兒子拓跋濬。
在他眼裡,皇孫拓跋濬日後便是大魏皇朝的接班人,便刻意加以培養,經常把一些奏摺讓太監送給皇孫拓跋濬看,讓他從小就懂得如何處理國事。
記住全網最快小説站𝐛𝐚𝐧𝐱𝐢𝐚𝐛𝐚.𝐜𝐨𝐦
馮媛外貌出眾、才藝雙馨,又是拓跋濬的伴讀,在一起成長的歲月里,她和拓跋濬親如兄妹,自然也有機會接觸到朝廷的奏摺。
在這期間,馮媛對宣旨殺她全家的太監中常侍宗愛也有了徹底的了解。
宗愛自小就不爭氣,經常幹壞事,觸犯了大魏朝的律法,因而遭到殘忍的閹割,他永遠地失去了生兒育女的機會,後又被人送進北魏宮廷,成了一名底層宦官。
在皇宮中,宗愛從干雜務開始。由於他的勤勞機敏,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中被太武帝拓跋燾注意到了。從此,宗愛逐漸贏得了太武帝的歡心,被太武帝拓跋燾封為了中常侍,成為了皇帝身邊的親近宦官。
當時的大環境是中國南北政權對峙,北方為拓跋氏的北魏政權,南方為劉宋政權,雙方連年征戰,互有勝負。
北魏太武帝太平真君十一年,太武帝率領大軍進攻劉宋。宗愛作為皇帝的貼身宦官,隨聖駕南下。
南下途中,北魏大軍幾乎所向披靡,不久就渡過了淮河,大軍直達長江北岸。北魏大軍所經過的城池紛紛投降,北魏取得了南下攻宋的空前勝利。
面對此種危急局面,南方政權的君主宋文帝劉義隆遣使向北魏求和,在得到了大量美女和財寶之後,北魏決定停止繼續進攻。
北魏正平元年,太武帝在長江北岸犒賞群臣,作為皇帝的親信,宗愛自然也在受賞之列,太武帝封其為秦郡公。由此,宗愛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位獲得公爵的宦官。
大敗南朝劉宋班師後,太武帝開始巡視全國。拓跋濬少年時聰慧明達,深受祖父魏太武帝拓跋燾的喜愛,常隨祖父左右巡遊。
有一次拓跋濬隨祖父太武帝出巡時,遇到邊將解壓俘虜而過。太武帝靈機一動,想考察一下這位皇孫將來有沒有治國的潛質,便命拓跋濬處理此事。
當初的拓跋濬才十一歲,雖然聰穎過人,可他深知宮闈中皇權爭鬥的可怕,不知太武帝要他處理戰俘是什麼意思,猶豫不決。
九歲的馮媛陪伴在拓跋濬的身邊,低聲告拓跋濬道:「殿下,皇爺爺器重於你,這是想借戰俘處理一下,觀你治國韜略。殿下不必猶豫,即令邊將當場釋放戰俘,盡顯王者之氣,又不失仁厚之心,皇爺爺必喜。」
自小和馮媛一起長大的拓跋濬對馮媛自是深信不疑,當即以王者口氣命令邊將釋放俘虜,因而深受魏太武帝拓跋燾的器重。太武帝從此事看出皇孫拓跋濬資質異於常人,久後即位必是治國明君,因此每有大政,常讓拓跋濬參決可否,開始參於政治決策。
一日,邊關傳來緊急軍情。北方強大的遊牧民族柔然首領吐駕真可汗率領精騎二十萬進犯北魏,北魏太武帝拓跋燾命高涼王拓跋那、略陽王拓跋竭兒、拓跋丕兵分三路迎接柔然進犯之敵,自己則帶著司徒崔浩取中路直逼柔然大軍。
太武帝御駕親征,直達鹿渾谷。這時,太武帝才發現情況不妙,三路大軍都沒按時到達,親率的中路大軍已經陷入了柔然大軍的重圍之中。
隨駕群臣驚慌失措,紛紛跪求太武帝立即率兵突破重圍,退回中原。崔浩力斥群臣,進諫太武帝道:「萬歲,依臣愚見,此時切不可撤退,反而應該迎面給予柔然沉重一擊。」
「敵強我弱,我軍陷入敵人重圍之中。若我軍撤退,則敵必蜂擁而上,我軍必大敗;若萬歲奮天威,直衝吐賀真大營,則敵必慌亂。」
「見我軍陷入重圍,不亂而神勇,敵必疑心我軍外圍有重兵策應,不敢輕動,必分兵把守。如此,萬歲率我威武之師,直殺吐賀真大帳,敵必疑而亂。柔然為遊牧民族,其作戰特點是,勝則猛,敗則亂。只要吐賀真中軍一亂,則敵皆不足懼,萬歲必大破柔然鐵騎,生擒吐賀真!」
太武帝拓跋燾聞言大喜,正欲發號進兵,司徒崔浩又囑咐道:「萬歲,破敵之後,不必疑他,宜奮勇追擊,全殲殘敵,則北方安定!」
群臣皆大驚失色,痛罵崔浩誤國,欲陷太武帝於不利境地。太武帝不為所動,聽從崔浩之計,親冒矢石、披堅執銳,果然如崔浩所料,柔然鐵騎潰不成軍。
吐賀真不得不向太武帝求和,提出和親,許諾不再侵犯中原。太武帝因擔心自己雖然大勝,卻因為是孤軍深入,害怕柔然有大軍埋伏,不敢再依崔浩之計,全殲殘敵,宣布得勝班師回朝。
太武帝回朝後,守邊將士來報,大軍班師之時,吐賀真身邊已經無兵可用。太武帝懊悔不已,謂群臣道:「若聽崔浩之言,此刻已然生擒吐賀真,一戰而定北方!」
自此,太武帝對崔浩更是信任有加,朝內大事,皆聽崔浩之言。水滿則溢、月滿則虧,崔浩權傾朝內外,正風光得意之時,他哪料到後宮中才九歲的馮媛已經盯上了自己,欲報崔浩奏報太武帝言馮邈投敵,馮郎、馮崇兄弟意圖謀反而滿門抄斬之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