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軍事> 江山入畫> 第十二章 齊祿封監國

第十二章 齊祿封監國

2024-12-30 22:46:21 作者: 風過而

  第十二章齊祿封監國

  第十二章齊祿封監國

  平王送走劉安,就立即動身去了武城,在武城平王與順王計議了良久。

  平王將蜀王所提及自己的答覆都告訴了順王,因為當初齊王與他們兄弟談論天下時,是要將蜀國交由順王管理。

  順王此時傷勢好轉,已能下地行走。他早已得知前線消息,知道平王統帥大軍占領了渝城,指日就可揮師西進,與聯軍會合,包圍成城。此時見到平王,獲悉蜀王要和談,願意交出成城,將蜀軍交付齊國,自己只保留蜀王的名號,蜀國軍機大事由齊國派人執掌。

  順王在心裡就暗自思量:自己此時傷勢未愈,齊祿在軍中尚無嫡系親隨;平王與無憂王父子自接掌征蜀大軍,連連獲勝,長此下去,這蜀境內的大軍就要被平王所掌控,自己的龍驤軍也可能心生易變。若是此時答應蜀王求和之請,則平王就要回到齊國,準備對秦國或陳國的征戰。這樣蜀國雖然保留蜀王之位,軍權卻盡在自己與齊祿手中,等齊祿徹底接掌了蜀地的大軍,則隨時都可以廢掉蜀王自立,料想齊王也不會反對。

  想到這裡,順王就對平王說道:「王兄,現今蜀國之事盡有王兄做主,我箭傷未愈,齊祿年幼,一切王兄但據情而斷,我無不聽從!」

  平王聽著,輕搖著頭,對順王說道:「三弟,此言差矣,齊王前曾說過,蜀地之事由三地做主,我此來蜀國只是為著你受傷,替你執掌一陣而已。如今戰事已定,渝城既得,成城是戰是接,但聽你的意思。只要你決定了,我們就稟報齊王,請齊王恩准。」

  順王就點點頭,說道:「王兄既然如此說,那麼為弟覺得,還是能不戰而受蜀國,雖留著蜀王名分,也只是一個虛名,屬地還是歸於我齊國了。這樣一來,既免去軍兵的征戰之苦,又可提前部署對秦國、陳國的征伐,其利大矣。」

  請記住𝚋𝚊𝚗𝚡𝚒𝚊𝚋𝚊.𝚌𝚘𝚖網站,觀看最快的章節更新

  平王見順王爺有此意,就笑著說:「三弟既如此說,那麼我們兄弟就一起稟奏齊王,請齊王恩准。」

  對於平王和順王的奏章,齊王一應照准,並召平王即刻回魯城。無憂王待蜀王獻城後,協助順王父子接管蜀軍,而後率大理、越國、楚國之軍與臨城之軍會合,揮師北上,陳兵秦國邊境。順王傷重,不宜再為國勞神,就在蜀國修養,封齊祿為蜀國監國,接掌蜀國境內所有齊軍及蜀軍。蜀王仍為蜀王,蜀國遷都渝城。

  蜀國既得,順王有傷,齊祿尚需人輔佐,調越國護國公李渠前往蜀國,以助齊祿監國。同時,應楚國之請,籌辦齊祿監國與楚國新月公主的婚禮。

  蘇朗在秦國尚在對秦國王子李弼遊說,想著說服李弼,由他出面稟奏秦王,出兵救援成城之圍。接著就收到密報,說是蜀王已經同意將都城遷到渝城,將蜀軍盡皆交出,蜀國成為齊國的屬國。蘇朗聞報,也不和李弼告辭,帶了幾個親隨,就悄悄潛出王子府,消失了影蹤。

  蜀國與齊國和談的消息迅速傳遍華夏各國。越國、項國、吳國、楚國、大理等國紛紛向齊王道喜。秦國和陳國、燕國卻是一下子走動的緊密起來。

  蜀國遷都渝城,蜀王與文武百官也到了渝城,有些蜀國的官吏自思在齊國監國治下,唯恐一時不慎,反受懲責,便直接向蜀王提出辭官;也有的官吏直接掛冠而去。雖蜀王到渝城蜀國官員已不足半數。幸在齊王自齊國和越國派了能臣前往,所以蜀國吏治倒也還應付得來。至於蜀境內的齊軍,以龍驤軍與徐州軍為主,留下十萬人馬,自然是盡歸齊祿掌控;整編的蜀軍也有十萬人,同樣由齊祿節制。

  越王派來的護國公李渠過不幾日,就帶著全家到了渝城,與順王、齊祿見了,又一起去見了蜀王,在朝堂上與百官也想見了。李渠在越國,身為護國公,對於治理國事,頗有經驗,所以在他的幫助下,蜀國雖然官吏大減,但是吏治井然,蜀國內各項事務,也慢慢恢復。順王雖整日臥床,但是聽到各方的稟報,對李國公也是器重有加。

  齊祿得知李國公前來蜀國相助自己,心裡卻是另有心思。

  在順王府中,順王將齊祿喊來,當面叮囑齊祿,要以子侄輩禮遇李國公。齊祿聽了欣然同意,事李國公如師。順王和李國公也只覺得齊祿被封監國,是有了上位者的大胸襟,也都是各自歡欣:一個是看到齊祿成熟了而欣慰;一個是為服侍一位謙恭的監國而釋懷。

  蜀王劉勝在渝城的行宮中,繼續做他的蜀王。至於蜀太子劉暢,被古月天廢去右臂,也放歸蜀王身邊,由齊祿同意,封了一個留王的封號,每日安居在自己的留王府中。

  蜀國各地的蜀軍接到蜀王的昭告,也知道蜀國已經成為齊國的蜀國,所有軍兵都歸於監國齊祿統轄,於是就或是跟隨將領到齊軍的收攏大營報到,或是自行散去;也有那不服蜀王旨意的,想要據城而守,自立自主。齊祿馬上就派遣大軍,前往征剿,大軍到處,嚴酷鎮壓,對於反對者一律斬殺,梟首示眾。

  無憂王在渝城待了兩天,就去成城與霍遠、段王子、東方義等人會合,往北又與子龍會師,兩邊軍馬近二十萬,就壓到秦國邊境。

  至此,整個華夏以南,其實已經盡歸齊國節制。秦國也是一面在邊境集結大軍,一面與陳國、燕國勾連,試圖三國結盟,共御齊國。

  陳國此時已經基本安定下來,陳王對於蜀國的局勢也是隨時了解。及到蜀王獻了成城,將蜀軍盡交齊國,陳是的震驚不已。依著陳王的估計,蜀國至少能與齊軍糾纏到秋後,然後將戰事拖到來年開春,這樣自己就能有充足的時間準備,而今齊軍雖未占領蜀國,仍留著蜀王,但軍權緊握,其實已經是將蜀國收入囊中。齊軍又已揮師北上秦國邊境,看情形是要在秋季就要對秦國開戰。

  陳王收到秦國的盟書,也是覺得事關重大。自己陳國雖說是歸於平靜,兄弟相爭暫時休止,陳國的權力基本掌握在陳王的手裡,但此時的陳國相較兩年前,已經弱了很多;而此時的齊國卻是相較當初強大了不知多少倍!

  陳王也知道,此時除了和秦國聯合,暫時也沒有其他途徑可以選擇,因為唇亡齒寒,一旦秦國也被齊國打敗,那麼接下來齊國的目標一定是自己。

  燕國對於秦國的盟書,卻是不置可否。燕王只是改變了對北方荒蠻部落的策略,改攻伐為安撫,將北部的許多部族收歸自己的帳下。北部荒蠻常年被燕國攻襲,如今見燕國肯示好,自然也就投靠過來。燕國的疆土往北就延伸了不少。因此上,燕國並不熱衷於秦國提出的聯合抗齊之議。

  齊國在國內也是集結了大軍,由平王統帥,由臨城和信城一線,向著秦國壓迫過來。另外嚴令項國的項軍也集結在項陳邊境,臨城的齊軍在諸葛青雲統帥下也往陳國邊境推進。要說此前齊國對于越國和蜀國的攻占還有所顧慮,還需要遮掩。如今的齊國,兵強馬壯,又盡得越、蜀之地,糧餉充足,根本就不需再隱藏自己的作戰意圖了。

  陳國與秦國聯合,也是在齊國的考慮之中,現在齊王和平王之計就是要大軍壓迫,給秦國和陳國施壓。

  到了夏末初秋時節,無憂王所率的二十萬聯軍已經突破秦軍邊境,進入秦地百餘里。平王的十萬齊軍也由信城往北壓在秦國與陳國的邊境。項國的五萬項軍壓向了平關;諸葛青雲的兩萬齊軍也到了陳國焦城城外。

  齊國此次的主攻方向就是已秦國為主。檄文就是要討伐秦軍趁齊蜀之戰,偷襲齊軍。秦軍將大軍部署到與蜀國接境的一側,由王子李弼率領著十五萬大軍對抗無憂王的聯軍;大將軍李定坤率領十萬大軍抵禦平王的十萬齊軍。

  陳國也按照陳王的旨意,加強了平關的兵力,在平關集結了六萬陳軍,由大元帥陳琦親到平關坐鎮。陳誠也將自己的嫡系晉城軍往焦城調過去,連同焦城的守軍,共有六萬大軍迎擊進犯的齊軍。

  焦城地處陳、秦、齊三國交界,戰略位置重要,所以陳王特意叮囑自己的親信大將董起超,嚴防焦城一線,不可隨意出擊,只要堅守。因為焦城之軍,能以一地牽扯臨城的齊軍,使之無法長驅直入陳國,也無法順利的與攻伐秦國的齊軍會合。

  齊國與秦國、陳國的戰事既起,蜀國自然也成了前沿,蜀王傳旨:蜀地軍民應一體努力,出人、出力、出物,協助齊軍,打敗秦軍。監國齊祿也是整日操訓軍兵,隨時準備支援齊軍。

  順王與李國公對於屬國內的官吏也進行了調換,安插了齊國與越國調來的官員。蜀王劉勝也是個懂得適時裝糊塗的人,他也知道這天下終歸要統一,自己一個蜀國無力對抗天道往復。與其為著一個虛名拼得粉身碎骨,還不如順應大勢,做個諸侯王,雖然有名無實,但是也沒有了操勞之苦。最為關鍵的是,自己的兒子又可以回到自己身邊,免去了殺身之禍。所以蜀王劉勝對於順王和李國公的官員任免,幾乎一律照准,在旁人看來,這個蜀王就是個傀儡,蜀王每日也只管在行宮和妃嬪膩在一起,若是沒有順王的知會,連朝也不上了。

  順王和李國公在蜀國是盡掌朝堂,齊祿在外掌控大軍。

  自從李國公一家到了蜀國,齊祿閒暇就會去到李國公家中,與李國公商討治軍之道。對此順王和李國公都是欣慰,認為齊祿是成熟了。而只有齊祿自己心裡明白,李國公府里是什麼在吸引著他。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