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125章注釋
2024-12-27 12:17:57
作者: 睿士
注一:鐵血少年團。也就是抗日殺奸團。「鐵血少年團」不過是筆者為這個團體在本書中杜撰的一個名字。這個抗日團體於1937年成立,最初是由軍統支持成立,並派遣人員進行組織和控制的,天津區書記曾澈就是早期最重要的領導人。
1938年至1940年,抗日殺奸團活躍於平津兩地。曾多次展開以刺殺、爆破為主要手段的抗日鋤奸行動。這個團體的主要成員,除了最初軍統派駐的人員之外,基本上都是當地的熱血少年。而這些青年,當時都是平津幾所著名中學,如育英中學、天津中日中學、南開中學、大同中學的高中生。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少年升入大學。輔仁大學、北京大學和南開大學成為他們的主要聚集地。
例如,北京大學未名湖的湖心島的地下室,就是抗日殺奸團核心成員的主要聯絡地點。
請記住ʙᴀɴxɪᴀʙᴀ.ᴄᴏᴍ網站,觀看最快的章節更新
抗日殺奸團能長期存在並能取得一系列較大成績,與其自身的成員構成有很大的關係。這個團體的成員多為達官顯貴之後,比如偽滿洲國總理鄭孝胥的兩個孫子,鄭統萬和鄭昆萬;袁世凱的侄孫,袁漢勛和袁漢俊;同仁堂的大小姐樂倩文(即本書中樂錦文的原型);孫連仲將軍的女兒孫惠君。而且,這些千金大少還親自直接參與刺殺和爆破行動,例如,馮治安將軍的侄女馮健美,就是刺殺天津偽華北聯合準備銀行經理程錫庚的一號槍手。
這些公子千金投入抗日殺奸團是有特定的歷史原因的。因為這個階層子弟,在當時受到的高等教育最多,也最容易接觸學生運動帶來的反日愛國情緒,同時,也反映出了當時中國社會上下同仇敵愾的抗日氛圍。他們的社會背景複雜,消息靈通,牽涉面極廣,使日偽對抗日殺奸團的查辦往往投鼠忌器、事倍功半。直至1940年的「八月大搜捕」,日軍封鎖消息,調動偽滿洲軍警系統到平津兩地實施行動才得以避開抗日殺奸團的情報系統,給其帶來了巨大損失。
1940年7月,抗日殺奸團核心層決定在七七事變三周年之際,對臭名昭著的大漢奸進行刺殺,以示震懾。7月5日,抗日殺奸團的北平負責人、北大化學系學生、爆破專家李振英召集馮運修、葉於良、孟慶時(北京育英中學學生)等行動人員,宣布根據情報,將在日偽在中山公園舉辦「聖戰勝利三周年」慶祝會時,刺殺偽《新民報》報社社長吳菊痴。
7月7日,慶祝會召開。抗團人員利用各自社會關係混入會場,但發現現場警衛嚴密,遂決定在場外下手。孟慶時和朱慧珍等女生在場內散發抗日傳單,收到傳單的人竟無一喧譁和舉報。
慶祝會結束後,馮運修和李振英騎自行車跟蹤漢奸吳菊痴。行至師大宿舍附近,路旁胡同忽然出來一家送殯的隊伍,吳菊痴和所座的人力車車夫都被其吸引。
馮運修就在此時靠近吳菊痴,趁其不備,用掌心雷手槍向吳菊痴頭部連開兩槍,吳菊痴當場斃命。
吳菊痴的被刺身亡,直接導致了日軍「八月大逮捕」行動的產生。日本方面在很久之前就注意到了平津地區的抗日殺奸團,但多次採取行動,都被消息靈通的抗團人士提前察覺,因此收效甚微。1940年8月,日本華北特高課和北平憲兵隊牽頭,行動之前不和北平偽警察部門聯繫,而是直接調動滿洲偽警察進入北平行動,利用已掌握的線索對抗團成員進行搜捕。
這一次,抗團骨幹四十餘人被捕,京津大部分骨幹都未能倖免,其中多數人犧牲在獄中,殘存人員相繼退出京津地區,抗團總部遷至重慶。此後,軍統全面掌控抗日殺奸團,補充人員、提供裝備。1942年,抗團開始再度滲透進平津地區,只是活動方式由刺殺爆破轉向情報搜集和營救愛國高級知識分子的行動上。
注二:馮運修。原天津中日中學學生,1937年加入抗日殺奸團,1940年考入輔仁大學。表面上是一名品學兼優的大學生,其實是一位出色的書生殺手。
同許多抗日殺奸團成員一樣,馮運修也有著顯赫的背景。他是華北偽治安總署督辦齊燮元的親外甥。經常有機會出入偽軍軍營,以學槍打獵為名,練得一手好槍法。齊燮元對此也有耳聞,嘗嘗訓斥他不務正業,做夢也沒想到外甥的真實身份。
八月大逮捕中,馮運修是日軍的重要目標。8月6日深夜,日軍秘密包圍馮運修在西四北四條的宅院,警覺的馮運修當即發現,此時如果他翻牆撤退,是很有可能逃脫的。但馮運修卻負責保管抗團的組織材料和有關文件以及行動槍枝彈藥,加入這些東西落到日軍手中,後果不堪設想。於是馮運修將所有東西搬到廚房,將文件焚燒。
日軍破門而入後,抓捕了馮運修的父親和弟弟,要求馮運修投降。馮運修不予理會,繼續焚燒文件,日軍聞到燒紙的味道,恍然大悟,開始發起進攻,馮運修躲在廚房內,仰仗充足的彈藥開始還擊。馮運修槍法如神,加上手中火力充足,憲兵和特務竟然拿他沒有辦法。
期間,有特務曾以馮運修的父親為擋箭牌逼近廚房,卻被馮運修一槍爆頭。剩下的特務再也不敢靠近。
直到日軍將機槍架設起來,衝著廚房掃射後,廚房的槍聲才沉寂下來。日軍進入廚房,發現馮運修身中數彈,已然戰死良久,所有文件全被銷毀,無法辨認。
馮運修犧牲的時候,年僅十九歲,他的父親也在同時被捕,所以他犧牲的經過才得以流傳下來。馮運修的父親巧妙的將馮運修犧牲並已銷毀所有文件的消息傳遞出去。因此得知消息的抗團成員都知道日軍手中並沒有確鑿的證據,所以能咬牙堅持,不接受指控,有一部分人因此而無法被定罪,最後得以逃出魔窟。
據知情人所講,抗日殺奸團的成員中,除個別人屬於軍統外,絕大部分其實並不是軍統人員,他們家境優越,但奮勇殺敵,頑強不屈,直至以身殉國,只不過是僅憑著胸口的一腔愛國熱血而已!
注三:曾澈。江西瑞安人,1913年生人,上海法學院學生,後加入軍統,曾擔任蔣介石侍從室偵查科科長,後任軍統天津站書記,天津區區長。
1937年,曾澈通過長時間的一線基層工作,感覺軍統對目前的對敵鬥爭缺乏明確的指導方針,很多家境優越的進步青年,懷揣拜服離開城市來到農村和山區參加敵後抗日救**。但所接觸的軍統領導下的部分敵後抗日隊伍卻是名不副實,很多人失望而歸。曾澈與這些青年交流後,決定以學生運動為基礎組建抗日殺奸隊。
抗日殺奸團的一系列行動引起了日軍的重視。八月大逮捕中,天津站軍統人員裴級三被捕叛變,供出曾澈,及抗日殺奸團部分成員名單以及聯絡點。曾澈和抗團骨幹李如鵬、丁毓臣相繼被捕。之後,三人經受了日本憲兵長達一年的嚴刑折磨,但始終堅貞不屈。
本小說最新章節在6@9書#吧首發,請您到六九書吧去看!
1940年9月9日,曾澈等三人於北平從容就義。時年,曾澈二十七歲、李如鵬二十五歲、丁毓臣二十一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