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章:兄弟反目
2024-11-19 14:59:52
作者: 樓主大大
卻說袁尚日夜陪伴袁紹。此時審配、逢紀亦感覺到山雨欲來,便將袁尚找到側廳商議道:「三公子,大公子這幾日不知在布置什麼,恐怕會先聲奪人,三公子不得不防。」
袁尚怒道:「莫非他敢反嗎?」。
審配沉默片刻:「我若是大公子,必反無疑,現在三公子伺候著主公,袁譚不能進宅,定然會認為嗣位無望。狗急跳牆,何況是大公子仍掌著翼州四成軍馬。」
請記住𝚋𝚊𝚗𝚡𝚒𝚊𝚋𝚊.𝚌𝚘𝚖網站,觀看最快的章節更新
袁尚一時倒是急了:「若如此,該當如何?」
審配道:「三公子手中也有四成軍馬,只要準備得到,定可高枕無憂。現在當務之急,是拉攏許攸,拉攏住此人,便勝望在握。」
逢紀搖頭:「我聽說大公子不久前就曾拜訪過他,許攸則稱病,閉門謝客,如此看來,他是願意坐山觀虎鬥,而不願涉身其中了。三公子還是莫要將希望放在他的身上為好。」
袁尚沉眉不語,許攸的性格確實怪誕,既不干涉黨爭,又不在袁紹面前討乖賣好,他到底要的是什麼?
逢紀道:「三公子何不去見一個人… …」
「誰?」袁尚心知逢紀又有了主意,立即起了興致。
「麴義!」逢紀朗聲道出了這人的姓名。
袁尚、審配頓時眼前一亮,紛紛叫好,一時忙亂,竟差點忘了此人,這麴義在袁紹軍亦有超然的地位,誰若是籠絡住他,這一場奪嫡之爭便可見出分曉。
說起麴義,也許知道的人不多,不過說起漢末那場驚心動魄的界橋之戰,大家一定就很熟悉了。在界橋之戰中扭轉乾坤,拯救袁紹於危難之中的人,就是麴義了。不過,他的死,卻有點撲朔迷離,他是死在他自己救過的袁紹手上的。圍繞他的死,還牽涉到漢末各方歷史角逐的一段迷案。
要說麴義,先要從他的姓氏說起,麴姓,原為鞠姓「漢有鞠譚,生閟,避難湟中,因居西平。改姓麴氏。」由此可見,麴義的祖上原本是姓鞠,涼州人氏,是當地的豪族大姓。他所統帥的士兵應該就是他在和羌族作戰時的部曲。
漢末戰亂不斷,麴義從久居的涼州來到中原,成為了當時的冀州刺史韓馥的部將。不過在獻帝初平二年,麴義與韓馥反目。韓馥派兵征討,但是被麴義打敗。這是得袁紹正想乘機奪取冀州,麴義的叛亂給了袁紹一個難得的機會。通過與麴義的聯合,袁紹手中又多了一支驍勇善戰的勁旅,這也給原本就怯懦無能的韓馥以沉重壓力,加上公孫瓚對於冀州的強大軍事壓力,不得已,韓馥將冀州拱手相讓。在袁紹奪取冀州的過程中,麴義這支力量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麴義投靠袁紹之後,很快在漢末的戰亂之中體現出自己的價值。獻帝初平二年,袁紹的盟友、南匈奴單于於夫羅背叛袁紹,並劫持了張楊,屯兵於黎陽,袁紹派遣麴義在鄴縣以南大敗於夫羅。
獻帝初平三年,袁紹與公孫瓚在爆發界橋之戰。鞠義受袁紹之命率領八百士兵作為為先鋒。並以強弩千餘張對抗公孫瓚的部隊。而麴義面對的公孫瓚則是「步兵三萬餘人為方陳,騎為兩翼,左右各五千餘匹,白馬義從為中堅,亦分作兩校,左射右,右射左,旌旗鎧甲,光照天地」。雖然在麴義的後方有袁紹率領的數萬步兵,但作為先鋒的麴義,他要面臨的是一場敵眾我寡的戰鬥。…。
果然,戰鬥一展開,公孫瓚就發現麴義兵少,便以騎兵衝擊。麴義的部隊匍匐在地,等公孫瓚的騎兵距離他們不到數十步時,同時跳起,一直向前猛衝,同時千張強弩齊發,公孫瓚的部隊被打了個措手不及,公孫瓚任命的冀州刺史嚴綱及所屬一千餘人被消滅,公孫瓚大敗,率兵逃走。麴義乘勝追擊,在追擊過程中,再次擊潰公孫瓚,並且一路追到公孫瓚的軍營,拔掉軍營中的牙門旗。公孫瓚的兩千潰軍在逃跑過程中,與袁紹不期而遇。此時的袁紹「惟帳下強弩數十張,大戟士百餘人自隨」,雙方又一次展開激戰。幸虧麴義及時趕到。終於解了袁紹之圍。在整個的界橋之戰中,麴義幾乎是僅憑一己之力,就取得了戰鬥的勝利。
也許是因為麴義在界橋之戰中的突出表現,從此麴義便成為袁紹對抗公孫瓚的主要力量。幽州牧劉虞被公孫瓚殺害之後,引起幽州各地方勢力的強烈反抗。獻帝興平二年,烏桓峭王率領七千騎兵,與劉虞的從事鮮于輔迎接劉虞的兒子劉和,並與麴義一起合兵十萬之眾,在鮑丘一帶大敗公孫瓚,斬首二萬餘級。公孫瓚被迫退守易京。麴義又率兵圍攻,雙方相持近一年時間,最後因為軍糧用盡,不得不退兵。在撤退的過程中,麴義的軍隊遭到公孫瓚的偷襲,損失了全部的車輛輜重。這場攻堅戰可說是麴義生涯之中最為慘重的失敗了。這場戰鬥也是麴義命運的一個最為重要的轉折點。
不過麴義這個人也有弱點,他自持有功,對袁紹多有怠慢,正因為如此,袁紹非但沒有給他封賞,反而刻意的疏遠他,麴義與他的一千先登死士就在鄴城之中,卻處處受制於人。
可是袁尚和他的兩個謀臣都明白,只要拉攏了這一千先登死士。袁譚必死無疑。
袁尚拍手道:「麴義此人愛好美女,可立即尋覓幾個美人送到他的府上,除此之外,還可讓他來做并州刺史。」袁尚此時已經有了算盤,他與那個高幹一直不睦,若他掌了權,首先便是要收拾這個表兄。
審配道:「某去尋麴義一趟,三公子等好消息便是。」
……………………………………………………………………………………………………………………………………………………………………
鄴城籠罩著一股莫名的壓抑,壓的人喘不過氣來,幾日之後,袁譚突然帶兵圍住了袁紹的宅邸。聲稱其父已死,乃袁尚與審配等人密謀毒殺。
恰在此時,袁尚軍與袁譚軍在城中鏖戰,袁譚親自帶著一支軍馬要闖入袁紹宅邸,這個時候,一隊人馬突然殺出,一千餘人手持強弩,朝袁譚軍亂射。
袁譚軍一時大敗,被袁尚軍追殺數十里,無奈之下,袁譚只好帶著殘軍前往并州去投高幹去了。
卻說高幹本就與袁譚交好,而厭惡袁尚,於是收留袁譚。袁尚立即掌握住了翼州的軍馬,又派人前去請袁熙的支持,袁熙權衡形勢,站在了袁尚的一邊。
袁譚於是和高幹商議道:「并州本是荒涼之地,常此以往,你我必為袁尚所勝,該當如何?」
高幹亦有擔憂,袁尚占了翼、幽二州,實力雄厚,現在袁尚還在穩固自己的地位,一旦空出了空暇,必然引軍來攻,憑并州軍馬加上袁譚的殘軍,如何能敵得過袁尚。…。
袁譚道:「不若請人擊袁尚。」
高幹大驚:「兄弟相爭,如何能引外人來援,非但令人所笑,恐引狼入室。」
袁譚道:「我聽說曹公在許昌,兵精糧足,又新近占了襄樊,聲勢浩大,可請曹操北上,與袁尚相爭,你我坐山觀虎鬥,若曹操勝,則擊曹操。若袁尚勝,則攻翼州,如何?」
高幹沉眉不語,踟躕片刻道:「曹操實力雄厚,若請他北上,恐會令河北盡落他手,不若去請高謹,高謹占有青徐二州,並無吞併河北的實力,只請他來到河北與袁尚消耗,你我再做漁翁若何?」
說起高謹,袁譚倒並不憤恨,雖然被高謹俘虜過,但是高謹還是待他不錯的,於是道:「如此甚好,可立即寫書信一封,命人去見高謹。」
………………………………………………………………………………………………………………………………………………………………
卻說河北兩袁相爭,頓時傳到許昌,此時曹操率大軍出征未歸,主持軍務之人乃是滿寵,滿寵十八歲時,就在郡中任督郵。當時郡內李朔等人各自擁有部曲,為害百姓。太守便滿寵前去糾察,李朔等人聞訊後,前來請罪,表示不敢再作惡。後來,滿寵試任高平縣令。縣中督郵張苞貪污受賄,干亂吏政,滿寵派人將其抓捕並考問,張苞受刑而死,於是滿寵棄官而歸。
192年,曹操至兗州,滿寵被闢為從事。隨後曹操移漢獻帝於許縣,以滿寵為許縣縣令。當時曹洪的親戚、賓客在許縣境內界多次犯法,滿寵把他們抓了起來。曹洪向滿寵求情,滿寵不肯放人。曹洪請曹操去求情,滿寵就在曹操來之前把犯法的人提前處斬了,曹操得知後不怒反喜,稱讚滿寵執法嚴格。
名士楊彪入獄後,滿寵負責審問,荀彧、孔融前來求情,請求不要對楊彪用刑,滿寵不肯。而後來,正是因為對楊彪嚴格拷問而得不到證據,曹操才不得不將其釋放。後來,袁紹雄霸河北,而汝南郡是袁紹的老家,其門生賓客分布於諸縣,擁兵拒守。曹操對此甚為憂慮,以滿寵為汝南太守。滿寵招募500人,攻下二十多個壁壘,設計誘殺首領十餘人,汝南平定。滿寵俘獲百姓2萬餘戶,士兵2000人,令他們回家務農。
滿寵在曹軍之中一直以酷吏的形象出現,這也證明了他的執法嚴格,不徇私情,因此得到了曹操的信任。此次曹操令他管著軍務,便是知道他能夠恪守職責。
滿寵得到回報,頓時大喜,一邊去向曹操報信,一邊將荀攸找來商議,荀攸是潁川潁陰人。他出身於士族家庭,為人善良端正,富有智計。荀攸從小失去父母,是跟著祖父和叔父長大的。他外表愚鈍懦弱,內心卻機智勇敢。
十三歲的時候,祖父去世。過去祖父手下一個叫張權的官吏,主動找來要求為祖父守基。荀攸對叔父說:「這個人臉上的神色反常,我猜他是做了什麼奸猾的事情!」叔父似乎明白了,就趁機盤問。果然張權是因殺了人,逃亡在外,想以守墓隱藏自身。
這件事傳了出去,大家對荀攸都另眼相看。後來荀攸在朝廷做了黃門侍郎。董卓作亂,荀攸參與了謀劃殺死董卓的事件,被關入獄。董卓被除掉後,荀攸才出獄。
當時天下大亂,他有意尋找能夠安定天下的人主。曹操迎獻帝建都許縣後,極力尋訪天下英才,聽說荀攸是個十分有才智的人,曹操給荀攸寫去一封書信。信中說:「今天下大亂,這正是有智謀的人大顯身手的好時機!然而您卻駐留在荊州顧盼觀望,耽誤的時光是不是太久了!」 於是征為汝南太守,後又拜為軍師。…。
荀攸見曹操如此器重,於是便投奔曹操,入朝當了尚書。
荀攸覺得曹操是個可以與之共事的人,便甘願為其所用。曹操久聞荀攸大名,與之交談後,大喜過望,對荀彧、鍾繇二人說:「公達,不是一般的人!我能夠得與他議事,天下有什麼可憂慮的呢!」
這表現了曹操對他的嘉許和信任。
在曹操的眾多謀士中,荀攸的地位僅次於荀彧,也是貢獻最大的之一。
建安三年,荀攸隨曹操征討張繡。荀攸看出當時的形勢對曹操很不利,就對曹操說:「張繡與劉表聯合,互為犄角之勢,但是張繡人馬靠劉表供給,時間一久,劉表力不能支,必然與張繡分裂。我不如緩兵以待其變;若急切進攻,劉表必拼死相救,我軍不易取到。那時就會形成進退維谷之勢。」
曹操沒聽勸告,出兵對張繡作戰,劉表果然發兵相救,曹軍失利,曹操幾乎死在那裡。
後來就是曹操對荀攸說:「沒有用你的計策才至如此。」從此,曹操對荀攸言聽計從,甚為倚重,再也不敢輕易否定他的意見了。
荀攸有著超人的智慧和謀略,不僅表現在政治鬥爭和軍事鬥爭中,也表現在安身立業、處理人際關係等方面。他跟隨曹操許多年,能夠從容自如地處理政治漩渦中上下左右的複雜關係,在極其殘酷的人事傾軋中,始終地位穩定,立於不破之地。
三國時代,群雄並起,軍閥割據,以臣謀主,盜用旗號的事情時有發生。更有一些奸佞小人,專靠搬弄是非而取寵於人。在這種風雲變幻的政治舞台上,曹操固然以愛才著稱,但作為鐵腕人物,剷除功高蓋主和略有離心傾向的人,卻從不猶豫和手軟。而荀攸卻能左右逢源,可見他的厲害之處。
荀攸為曹操出過很多計策,自他起仕之後,先是從中平六年漢靈帝去世,何進輔政,為與中官權斗而清選朝官,重用豪門袁氏兄弟,並徵召鄭泰、華歆、荀攸等國內名士二十餘人,荀攸被封黃門侍郎開始,直至何進敗亡,董卓掌權。當時關中多戰事,董卓慘無人道,焚壞古都洛陽而遷長安,致使司隸飢亂,引天下名流大夫所共憤,荀攸於是與鄭泰、何顒等人密謀刺殺董卓,不料事情敗露,荀攸被捕入獄,待董卓死後,才被安然釋放,之後棄官歸鄉,在李傕、郭汜掌權時又被徵辟,封任城相不就職,卻請求為蜀郡太守,因道路不通滯留於荊州。
滿寵對荀攸自然推崇備至,現在曹操勞師遠征,郭嘉身體欠佳,他只能尋這位荀攸來商議此事。
荀攸聽了河北的消息,頓時道:「伯寧為何還與我商議?立即發兵攻河北便是。」
滿寵猶豫不決,道:「公達,吾亦知道機不可失,可是曹公率大軍在襄樊,現在留守的軍馬不過四五萬人,現在北上,恐過於倉促,反而會落於下風,更何況曹公未下達命令,我等便擅做主張,怕是不妥。」
荀攸跳腳道:「若是等曹公回來,河北恐要被高謹奪了,現在袁譚、袁尚兩個兄弟不睦,正是進擊河北的大好時機,伯寧可派一人前去并州見袁譚,與他交好,隨後相約起兵,一齊攻袁尚,待奪了翼州,曹公引軍回來,再發大軍攻幽州,擊袁譚,如此一來,河北盡在我手,若再遲疑,恐怕再無良機了。」
滿寵仍然有點猶豫,輕易發兵,他是不敢的,他是個能吏,卻不是個智謀高遠的人物,若是曹公回來,要問罪,他該如何回答,還是守成一些的好。
荀攸見滿寵如此,怒容滿面,心知定會錯失良機,嘆道:「豎子不與謀。」便起身離去。
滿寵沒來由的挨了一頓罵,心裡頭也很是不痛快,他心裡計算,現在已派人去荊州去信,想必只需一月時間,曹公便有回音,三月之內,曹公便能引軍回來,現在尚未開春,不宜征伐,正好等待時機,遂不理荀攸的意見,專心等候曹操的回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