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到大唐 12.踏青
2024-11-21 07:14:00
作者: 小卓翔
清晨,暖融融的陽光穿過漂浮的紫雲落到了院子裡。綠草叢生的圍牆邊,環繞著長滿青苔的庭院,陽光淡淡照著院內芭蕉為展的新葉,蝴蝶在台階上往來起飛,帷簾在微風裡自在飄蕩。白玉的簾鉤上有一雙燕兒低語呢喃,井垣的四周楊花柳絮飛舞,有幾處傳出簸錢為戲的嬉鬧聲。
長孫無忌舒適地坐在寬大的靠背椅上,深吸了口新鮮空氣。今日全家人都要到郊外去展墓踏青,所以起了個大早。後院傳來小女兒銀鈴般的笑聲,自從凜兒清醒過來後,瀅瀅就特別纏著她的三哥哥。凜兒似乎性格也改變了許多,竟然耐心地變著戲法地逗小妹妹玩。幾個小男孩怕是在中庭里嬉戲,沖兒正指使下人準備祭祖用的祭品,這個長子是三個孩子中最為普通的,才學不很突出,對政治既沒有什麼能力,也沒有什麼野心,愛好遊玩和書畫。然而長子為重,皇上也對這個孩子及其看重。二子況兒怕是還在房中念,況兒不太愛笑,待人總是冷冷冰冰的,唯獨能逗他笑的怕就是他娘親。只是這些年他那偏心的母親都把注意力放在了老三身上,這不,才剛用過早飯,她又跑來問凜兒要不要吃青團。
長孫無忌一臉諂笑地看著從自己身邊走過的夫人,竇鳳看了一眼正在偷懶的相公,一臉笑意地說道:「廚房展墓的青團還有幾籠沒蒸好,趁現在大家都在,待會咱們考考孩子們的功課?」說完便又向外庭走去。
長孫無忌耷拉了腦袋,這不是為難自己嘛。這老大已經入職了,不在考核範圍,老二是個書迷,壓根難不倒他,三個小男孩年紀太小,背背三字經也就完事了,關鍵是老三這個不愛讀書的榆木腦袋。上回讓他就一個圓圈做一首詩,他竟然回了首「肚皮園又圓,奶頭尖又尖。一胎生二子,文武雙狀元。」讓自己這個號稱「該博文史」的父親羞於面對列祖列宗,怎知那偏心的母親竟然感動得落淚,雖然鳳兒非才女,但也是飽讀詩書的雅致人兒,怎麼在三兒面前就這點欣賞水平?鳳兒還踢了自己一腳,說你不懂就不要瞎說,凜兒的詩道出了對母親的感激。我怎麼就只聽出帶色的味道啊。
半柱香後,長孫家的幾個孩子都聚在了後院的廳堂,幾個小男孩正爭先恐後地背著百家姓。長孫無忌有些睏乏了,昨日尊祭先師,三跪九磕頭,各種儀式下來,已經折騰一天了。下午回來本和夫人難得清靜,結果凜兒的事情又讓他在家裡記得團團轉。夫人回來後還興致勃勃地跟他說了凜兒和方家姑娘的親近,都快兩個小時了,她還沒收住興奮,自己也只能強打瞌睡聆聽。不過那個所謂的梁雄得提防,他並非怕這廝來撬牆角,笑話,他這麼多年擊退了多少情敵,最出名的就是當今的皇帝。這相信是自己一生最得意的事情。只是這梁雄身邊那淫賊即使知道凜兒是長孫家的,竟然還意圖下黑手,怕對方家世也是權貴,跟自己過不去的估計不應該是原來秦王府的人。然而想來想去也沒想到是誰,可惜凜兒失去記憶,也不記得此人是誰。
「凜兒,到你了,今日娘親想讓你做首關於母親的詩。」竇鳳一臉笑容,想來之前長孫況的詠娘親哄得她幾位開心,長孫無忌在一旁直翻白眼,恐怕這是夫人考學真正的目的。
長孫凜自被叫到廳堂來就忐忑不安,這考學無非就是考詩詞和古文。他自小就熟讀唐詩宋詞,古文造詣也不錯,可是這都是前人遺留下來的,要讓一個現代人去做這些東西,那還是有難度的,何況他還是理工科的。古董他看得多了,可古詩他是造不出來啊。長孫無忌看著兒子緊皺眉頭,心中幸災樂禍地直樂,看你這小子還怎麼哄你娘。
「寶寶,別怕,只要是你做的娘親都喜歡。」竇鳳一臉期待地鼓勵兒子,一旁的長孫況也禁不住翻了翻白眼,其他的幾個孩子早就被允許離開了。
長孫凜望著娘親那因為期待的眼神,心裡既內疚又尷尬。這天下的母親都是一樣的,想當年他也是不忍看到母親失望的表情而不斷努力讀書。現在的這位娘親雖曾說過不對自己有所要求,可哪有母親不希望自己孩子更好呢。何況他也知道這位及其寵愛自己的娘親想要的不是一首多麼完美的詩句,她只是想得到兒子表達對母親的愛。只是這種要求有點過於直接哦。
「寶寶,沒關係的,昨日嚇壞了,下次做出來再讀給娘親聽。」竇鳳看著小兒子低著頭看著地面,沒有言語。覺得為難他了,便說了句給他台階下。
記住全網最快小説站𝒷𝒶𝓃𝓍𝒾𝒶𝒷𝒶.𝒸ℴ𝓂
長孫凜抬頭看了一眼依然和藹可親的母親,她正努力用笑容來掩飾內心的些許失望。長孫凜也不知道原來的長孫凜水平是怎樣的,不過他卻是不忍心讓母親失望,來到大唐快一個月了,這位美麗的娘親總是把最深的愛毫無保留地給了自己,她並不知道眼前的凜兒已經換了一個人了。不過那有什麼區別呢?長孫凜也已經把她當成了自己的母親,不知是體內血緣的緣故,還是感動於母親無私的愛,總之,長孫凜也只能把自己的孝心奉獻給眼前的這位母親了。
「娘親……孩兒有做一首詩,想給娘親念念……」,竇鳳一臉高興且期待地看著長孫凜,一旁的長孫無忌也放下剛要拿起的茶杯。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長孫凜依然是低著頭,把這首孟郊的《遊子吟》給念完,此時的他腦海也只有這一首了。他自己都感到非常羞愧,要知道在學術界剽竊就相當於強暴,儘管他原來的世界還有不少人厚顏犯罪,儘管這裡是古代,儘管此時孟郊的爺爺恐怕都沒出世。。
屋裡一片安靜,只有記時的滴漏沙沙在響。片刻後,長孫凜抬頭看了看,發現父親正扶著扶手準備坐回椅子,剛才怕是從椅子滑了下來,二哥一臉驚訝地望著自己。母親更是熱淚盈眶,她看到兒子小臉一臉無辜的開愛樣,也不顧矜持跑了過去,把自己最疼愛的兒子抱在懷裡,泣聲說道:「我的乖兒,娘親不會讓你離開娘的。」誰知道呢?命運真是無常,怕是不久她也開始「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長孫況收回了意識,重複念著這首讓他欣賞的詩。
長孫無忌也回過神來,嚷嚷到:「再做一首父親的,快!」
竇鳳見丈夫滑稽的表情,不禁輕啐道。
「著處繁華矜是日,長沙千人萬人出。渡頭翠柳艷明媚,爭道朱蹄驕齧膝。」
清明時處早春三月,春光明媚,萬物復甦,氣候宜人而到處生機勃勃,是春遊和郊外娛樂的好時光,所以清明前後自然成為人們樂於到戶外、郊野嬉遊的的好時光。
寒食節在農曆三月,清明之前一兩天。漢代以前寒食節禁火的時間較長,以一月為限。漢代確定寒食節為清明前三天。唐宋時期減為清明前一天。從先秦到南北朝,寒食都被當作一個很大的節日。唐朝時它仍然是一個較大的節日,但已開始式微,逐漸為清明節所兼併。後來,因官吏回鄉掃墓,時有耽誤職守的事,朝廷又頒布幾個政令解決假期的問題,開始規定寒食節放假四天。
長孫無忌的母親老太君年事已高,無力出行。長孫家上上下下先到祠堂向老人家叩頭跪拜,尊祈先人保佑老人家長命百歲。一大家子便乘坐馬車,向城郊前進。這兩輛馬車,數匹駿馬,加上身後跟著伺候的下人丫鬟,怕是也組成一個行軍小隊。
濛濛細雨驅散春日的寒氣,雨後天晴,斜暉灑向大地,為人間帶來了無邊的春意。長亭邊的柳樹綻出淡黃色的嫩芽,路上行人紛紛。小路青翠碧綠,原野上嫩草如茵,楊柳飄垂著千萬條黃金的柳絲。白天變長了,似乎在催著百花綻放;雨過雲散,微寒乍暖,一片繁花似錦的世界。
長孫府一家人同到先祖墳地,然後致祭、添土、掛紙錢。因這項活動與千家萬戶的生老死葬休戚相關,因而在民間尤為看重。按理來說,長孫家同族人還遠遠不止,長孫晟共育有五子。然而在長孫無忌年幼時,長孫晟染病先亡,幾位異母兄弟不容於長孫無忌兄妹。隨著大唐建立,長孫無垢成為皇后,長孫無忌升任開府儀同三司,其餘幾位兄弟非死既落魄,也只有長孫安業尚在京城苟且餘生。長孫無忌也就成了家族中的主事,這些族中大事,也都得由他來操辦。
長孫凜跟在父親兄長身後,做甚學甚。前世的他因為工作繁碌,再加之遠在大洋彼岸,清明時節甚少回家拜祭,全權由父母作代表。家中兒女尚小,更不知清明為何事。清明對於他而言,也只是童年時候全家人到郊外野遊上香。
嚴格的禮儀規矩下,一一照做的眾人已是汗流浹面,尤以肥胖的家長長孫無忌更甚。一番儀式下來,長孫凜也對此有所了解。對於以往對先人拜祭的不重視,他不禁有所愧疚。許多現代人都追求簡單的生活,對這種傳統的繁瑣儀式,大家都以忙為藉口避之不及。別的不說,適才叩禮當中大聲呼喚祖先的名字,也能讓長孫凜銘記起自己在這個年代的血緣伊始。年幼的孩子會好奇的詢問墓中葬之何人?長輩們會耐心細述這倫理關係,絕不含糊。一一道出祖先所做的豐功偉績,即使是毫無功績的家中婦人,也給孩子道長奶奶如何含辛茹苦勤勞持家,給後輩心裡種下敬仰之情。這中華五千年傳承,怕是如此這般往下延續。
在這個「氣清景明」的節氣中,進行「祭之以禮」的追遠活動,為已逝的親人、祖先,莊重地送上自己的思念與敬意。這神聖的生命交流儀式,一年年輪迴、一代代傳承,構成了人們頑強生存和追求幸福的重要動力,是中華文明生生不息、續展開新的有機構成。國家與文明的歷史,靠個人與家庭的傳續來完成;沒有個人與家庭的傳續,歷史將是蒼白、抽象而沒有人情味的;清明節的祭奠儀式是個體與歷史連接的精神臍帶,使今人的身份清晰而神聖。「追遠」不僅有「民德歸厚」的教化意義,還會讓我們獲得面向未來的力量,確定個體與時代的歷史位置。即使是在崇拜「新」與「未來」的現代,這是必不可少的儀式。我們緬懷先人,祭祀先祖,因為他們是自己的來源,他們的辛勞和奮鬥乃是我們繼續前行的。這是尊重生命與敬畏歷史的不絕之流。清明之祭,是道德的詩性信仰。
若是失落了詩性的信仰,不再有明媚的春光,我們失去的不是寒食、清明,我們失去的,是心中的華夏。
夾岸高柳,絲垂到水。綠樹紺宇,酒旗亭台,廣畝小池,蔭爽交匝,歲清明日,都人踏青。輿者、騎者、步者、遊人以萬計……做完繁瑣的拜祭禮儀,長孫一家人在一靠水方圓,尋一嫩草平原,就地安下。
這附近方圓百里,尚且聚集著不少大大小小一家出遊拜祭踏青的遊人。肅穆的儀式過後,大家也都放鬆心情,盡情享受這明媚的春光。大人們將早已準備好的時候一一擺設出來,以防孩子飢餓。孩子們更是興高采烈,熱鬧嬉戲。
竇鳳一邊細心地往碗中盛入桃花粥,一邊慈祥地看著小瀅瀅糾纏著凜哥哥在放紙鳶。這桃花粥以新鮮之桃花瓣煮粥,乃是唐代民間寒食食品。長孫無忌則帶著老大和老二到河岸邊折柳、插柳。寒食折柳、插柳歷史悠久,不僅插柳,而且戴柳,寒食節時,人們紛紛將柳條編成環,戴於頭上。。
長孫凜按照二姨娘,也就是小瀅瀅的母親的指導,在風箏上把一家大小有可能碰到的疾病穢事,都寫在了紙鳶上。瀅瀅睜大著圓圓的眼睛好奇地看著哥哥在那紙鳶上寫字,急不可耐的她不停地催促著。長孫凜放下毛筆後,風箏背面已經密密麻麻不滿了漂亮的瘦金體書法。只是其中有繁體字也有簡體字,咦?上面還有英文aids。
這時長孫凜修長的雙腿起到關鍵的作用,只見他大步邁開步伐,從緩慢起跑到矯健馳騁,風箏徐徐升入空中。興奮地小女娃邁著小腳丫追隨著哥哥,肉呼呼的小手高舉,又蹦又跳,好不快活。蔚藍的天空上白雲朵朵,飄忽的紙鳶戲弄著晴空,清曠的原野遊人點點綴綴;岸邊柳樹婆娑起舞,枝頭翠鳥歌聲飛揚。人景相融於大自然中,好一副如詩如畫的春日圖卷……
竇鳳招呼孩子們過來用食。長孫凜也跑累了,便停了下來,把手中牽線往口中一咬,讓紙鳶隨風飄逝,象徵著全家人的疾病、穢氣都讓風箏帶走了。跟隨過來的小女娃不明所以,望著遠去那彩色斑斕的紙鳶,開始哇哇大哭。長孫凜低下身子抱起了這個和自己前世的女兒年齡相仿的小女娃,哄她說那紙鳶飛走了,小瀅兒以後也就不用喝太醫伯伯那難喝的藥湯了。
草地上各類盆缽容器,擺放著各種節日食物。有麥芽糖做的醴酪;味道脆美的環餅;帶有帶有蘆葉清香的青團;還有燕子形的麵食棗錮飛燕,其他還有桃花粥、棗餅、春酒、紅藕,甚至有些後世連聽都沒有聽說過。看得長孫凜胃口大開,口水直流。可是一旁的小女娃還是半泣半啼,精緻的小臉上淚痕依然,長長的睫毛也點綴幾顆淚珠。長孫凜變戲法地又拿出一張紙鳶,還允諾小傢伙呆會放上天后不會再讓它飛走,女娃娃才破涕為笑。
竇鳳拿出自己用柳條編織的頭環,給三個兒子一一戴上。手中還多出一個,一家人團聚,做母親的自然會更思念遠在天山習藝的長女。一旁的長孫無忌開始覬覦兒子的待遇,竇鳳無奈,將自己頭上的柳環與丈夫交換,手中尚留一個,欲放到女兒閨房。
清明插柳戴柳還有一種說法:原來中國人以清明、七月半和十月朔為三大鬼節,是百鬼出沒討索之時。人們為防止鬼的侵擾迫害,而插柳戴柳。柳在人們的心目中有辟邪的功用。受佛教的影響,人們認為柳可以卻鬼,而稱之為「鬼怖木」,觀世音以柳枝沾水濟度眾生。
用過飯後,大人們還要到祠堂上做法事。幾個孩子卻因為難得出來到郊外,卻是不願意回去那麼早。一番討價還價,最終決定長孫況和長孫凜帶著三個小男孩,留下孫大孫二幾個守護。長孫沖因為業已成年,而且是長房長孫,必須參加祠堂宗事。
小瀅兒還記掛著她的紙鳶,也被留了下來。她騎在凜哥哥脖子上,肉手巴在了長孫凜的額頭上,下巴得意地撅起,開心地跟父親母親作別,小模樣甚是可愛。
三個男孩子拿著一籃染了花花綠綠的雞蛋來玩鬥雞蛋;長孫況則是靜坐在柳樹旁沉迷於前朝依據圖經撰成《區宇圖志》;小丫頭還是纏著三哥玩起了風箏。小孩子總是三分鐘熱度,過了半響,瀅瀅玩紙鳶玩累了,便被小哥哥們五顏六色的彩蛋給吸引住了,也湊了小腦袋進去觀看。
《區宇圖志》共129卷,,是一部圖文並茂的全國地理專著,圖志所敘的山川、郡國和城隍,均附有地圖,是一部地理學的巨著。長孫況手中書卷敘述的是江南富饒之地的繁榮景象,津津有味地閱讀完一章節,他也不免有些嚮往那夢裡水鄉。
「三弟,你說這江南是否真如書上所說般繁華,如詩中所描述的那般美麗?」長孫況看到興奮之處,不免想向人述說自己的心情,而現在他剛好逮住了過來問二哥在讀什麼書的長孫凜,儘管他也知道三弟和自己一樣,除了長安和老家洛陽,哪裡都沒去過。
「當然。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這江南的富饒美麗,怕是要流傳千古。」長孫凜看到二哥那好奇而興奮的表情,倒也不徇私,引用了白居易的詩歌,能夠很好的概括江南之美。他在前世遊覽過祖國乃至世界的大好風光,在他看來,最美的依然是淳樸的江南水鄉和純淨的聖地高原。
然而長孫況卻是兩眼放光般地緊盯著眼前的弟弟,一種熟悉而又陌生的眼神,兩手緊握著長孫凜的右手。「三弟……我就知道你會回來的,當年……當年若不是你大病一場,我們哥倆便會向從前一樣,談古論今,寫詩造賦。」那激動的神情,眼淚甚至都快逼出來了。
長孫凜自然不了解當年發生了什麼事情,他只是莫名奇妙地看著長孫況:「二哥,我一直都在啊,怎麼了?」心裡也不免有些心虛,難道對方看出自己是個冒牌貨。
「三弟怕是不記往事,想當年我哥倆同臥一室,同入一學,同拜一師。你當年乃是天縱之智,甚得先生稱讚,哥哥我經史學得也不錯,好事之人都稱我倆乃長孫雙子。誰知你大病一場後,只是終日靜坐,木訥無語。此後更是……」,長孫況頓了頓,看了一眼長孫凜,轉移了話題。「哥哥一直都遺憾當年那才智奇絕的弟弟。今日聽你為娘親所寫詩句,便知那個弟弟回來了。」
「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哈哈,哥哥今日真的很高興!」長孫況言語之中,眼眶濕潤,可見兄弟感情之深。
「二哥,我當年得的是什麼病?怎的娘親沒有和我提過?」長孫凜才知道有這麼一回往事,疑惑地問道。
「不知,當年我跟隨阿婆回洛陽省親,歸來你已躺在床上,而那綠……」,長孫況欲言又止,卻轉了話題:「三弟,你不曾去過江南,這些年你也尚未入學堂。何以能做出如此美好的詩句?」。
長孫凜這才發現自己又犯了個錯誤,這白居易要到百年後才出世。他便撓頭尷尬地說道,「這是我在青樓的時候聽一個叫白樂天的傢伙說的,這詩句也是他做的。」一副與我無關的模樣,他知道原來的長孫凜最常去的就是這些地方,只能瞎掰了。
「在青樓也碰到如此絕學之人士?那種地方?」長孫況一臉不相信的樣子,他也不過是十七八歲,只是一個沒見過世面的書呆子。
「這青樓的女子,也並非全是俗人,去那玩樂的三教九流皆有,也不缺乏風流才子。」長孫凜這話說得沒錯,這知識分子與妓女的情孽,本是淵源有自的,早在唐朝就大為流行。唐朝知識分子以走動秦樓楚館為正業之一,從元白到李杜,無一例外。「再說了,能給你學識的地方,就是你的天堂……哦,是你的極樂之地。」長孫凜適時地想把他的平等思想灌輸給二哥。
「對,三弟說得對極了!下回弟弟去那,也叫上哥哥。」長孫況似乎相信了,喜笑顏開道。「三弟你說,這江南真有那樂天兄所說的那麼美嗎?」
「當然,有機會咱們都得去看看。所謂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不只是江南,這大千世界,美景美物是數不勝數。」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弟弟今日給為兄太多的驚喜。」長孫況興奮地拍掌喝道。
兩人話題打開了,長孫凜也不藏私地把他在青樓「聽到」的所見所聞,都一一敘述,到最後他才發現這個平常沉默寡言的兄長竟有那麼多口水。「這一直往下走最後真的會回到原點?」「這個世界上真的有比碳墨還黑的人嗎?比崑崙奴還黑嗎?」「那個叫美利堅的地方真的比我大唐地域廣闊?」最後還邀請他晚上抵足共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