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相關 張三丰介紹
2024-11-19 01:47:52
作者: 斷橋殘雪
張三丰
張三丰(生卒不詳),名全一,號玄子,以其不修邊幅又號邋遢,南召縣人。元末明初著名道人。清乾隆十一年《南召縣誌》卷二中有這樣記載:南召縣太山廟鄉口子河裡有「張三丰故里石碑」一通,碑後有其草庵遺址。1917年此處立「張三丰初居此地,而道成於天寶觀」石碑一通。(一說遼東懿州人)由於張三丰的神名噪起,明朝皇帝又給他三個賜號。即明英宗賜他為「通微顯化真人」;明憲宗特封為「韜光尚志真仙」;明世宗贈封他為「清虛元妙真君」。史書記載張三丰龜形鶴背,大耳圓目,須髯如戟,寒來暑往僅一納衣,雨雪天氣蓑衣著身。
1258年,宗教界爆發了中國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佛道大辯論。蒙古大汗蒙哥親臨主持,嵩山少林寺長老福裕和全真教高道張志敬分別率隊參加舌戰,結果道教遭到慘敗。從此,道教日漸衰沉。但一個世紀後,張三丰在武當山創立一個新的道派——三豐派,掀起了中國道教發展史上的最後一波,並成為武當武功的創立者。
一、儒、佛、道三教同一
張三丰年幼時教他學習道教經書的啟蒙老師是碧落宮的白雲禪老張雲庵。中年時與他論玄談道、使他毅然出家的是丘真人。老年時終南山傳播秘訣,使他得道的是火龍真人。這樣,不僅自己出自低微,而且所跟隨的這三位道士也皆不見於經傳,在社會上影響很小,收不到驚世駭俗的效果。於是,張三丰在自稱江西龍虎山張天師的後裔的同時,還自稱師承華山睡仙陳摶老祖。他在《蟄龍吟》最後幾句道:「天將睡法傳圖南,圖南一派儔能繼,邋遢道人張半仙。」他又在《太極煉丹秘訣》中稱陳摶為「希夷老祖」,稱火龍先生為「吾師」,並宣稱,火龍之所以沒有名氣,是因為他輕視浮名,所以連姓名都沒有留下,僅僅給後人遺留一首絕句便離開了人間。其絕句云:「道號偶同鄭火龍,姓名隱在太虛中。自從度得三豐後,歸到蓬萊弱水東。」後來,崇奉張三丰的清代道士李西月因此而將三豐派歸為以陳摶為代表的隱仙派,並排列其師承統序為:「麻衣傳希夷,希夷傳火龍,火龍傳三豐。」事實上,陳摶是否有火龍這個弟子,還大有疑問。但有一點可以肯定,那就是張三丰確實繼承了陳摶以來道教宗師的三教同一學說和內丹煉養思想。
誠然,自唐以來三教合流已是一股強大的潮流,但三教的彼此攻伐卻從未停止過。元朝時有儒士論及三教,說佛是黃金,仙是白玉,儒是糧食,指出金玉雖貴,但有它無多,無它不少,而社會不可一日無糧。這個視佛、道如金玉的比喻背後隱藏著對佛、道的貶斥。張三丰倡三教同一之說,實際上是為道教辯護,替「邪道」開脫。他只承認有正邪之別,否認有三教之分,所謂三教不過是創始人不同而已。他說,儒、佛、道都講道,它們的社會功用都是「修身利人」,「儒離此道不成儒,佛離此道不成佛,仙離此道不成仙」,儒家「行道濟時」,佛家「悟道覺世」,道家「藏道度人」,同孔子一樣,老子所傳的也是「正心修身治國平天下」的理論。儒家修養人道,仙家修煉仙道。張三丰把二者聯繫起來,以修人道為煉仙道的基礎,強調無論貴賤賢愚,老衰少壯,只要素行陰德,仁慈悲憫,忠孝信誠,全於人道,離仙道也就自然不遠了。他巧妙地把道家的內煉思想同儒家的道德學說牽合在一起,說:「人能修正身心,則真精真神聚其中,大才大德出其中。」這些說法較之於先前的道教宗師可謂別具一格。張三丰還別出心裁地給儒家倡導的仁義與道家煉丹的鉛汞畫等號,稱「仙家鉛汞即仁義的種子」。在他那裡,陰陽家五行的金木水火土、儒家五德的仁義禮智信和人體五經的肝肺心脾腎是一一對應的。他在《五德篇》中說:「仁屬木也,肝也;義屬金也,肺也;禮屬火也,心也;智屬水也,腎也;信屬土也,脾也。」心有五德,身有五經,天地有五行,皆缺一不可,心無仁者必無養育之念,其肝已絕,而木為之槁枯;無義者必無權宜之思,其肺已絕,而金為之朽鈍;無禮者必無光明之色,真心已絕,而火為之衰熄;無智者必無清澄之意,其腎已絕,而水為之昏涸;無信者必無交孚之情,其脾已絕,而土為之分崩。所以說「德包乎身,身包乎心,身為心用,心以德明,是身即心,是心即身,是五德即五經,德失經失,德成身成,身成經成,而後可以參贊天地之五行」。這種觀點的奇妙是空前的,其比附也是絕後的,沒有多少科學價值和社會作用。
二、內丹煉養
張三丰著述豐富,諸如《大道論》、《玄機直講》、《玄要篇》,被後代收積成集,這就是流傳至今的《張三丰先生全集》。其中不少篇章為後代奉道者所推崇,稱他的《大道論》窮盡性命歸真之道,發微聖賢仙佛之理。不過,張三丰的傑作當稱《無根樹》丹詞。千百年來道家理論玄奧,文字晦澀,不能為社會所廣泛接受,從而阻礙了道教的深入傳播。張三丰採用歌詞的體裁、通俗的文字把玄奧的修真理論化為膾炙人口的曲詞《無根樹》。這篇無根樹共24首,包含了張三丰的全部修真理論和方法。只要細細領悟他的《無根樹》,就會打開通玄路,就能步入仙道門,正如他在《自題無根樹詞》中所說的那樣「要知端的通玄路,細玩無根樹下花」。現擇其中幾首以窺探張三丰的修煉主張。。
無根樹,花王幽,貪戀榮華誰肯休。
浮生事,苦海舟,盪來飄去不自由。
本書首發𝔟𝔞𝔫𝔵𝔦𝔞𝔟𝔞.𝔠𝔬𝔪,提供給你無錯章節,無亂序章節的閱讀體驗
無岸無邊難泊系,常在魚龍險處游。
肯回首,是岸頭,莫待風波壞了舟。
丹詞開宗指出人生貪戀榮華富貴,猶如在苦海里漂泊,時常處在危險之中,規勸世人要超脫名利,及時修煉,「莫待風波壞了舟」。
無根樹,花正微,樹老重新接嫩枝。
梅寄柳,桑接梨,傳與修真作樣兒。
自古神仙栽接法,大老原來有藥醫。
訪明師,問方兒,下手速修猶太遲。
這詩針對年老體衰者提出,如果老年不自暴自棄,煉好精氣神三寶,以性接命,仍然可以返老還童。
無根樹,花正青,花酒神仙古到今。
煙花寨,酒肉林,不斷葷腥不犯淫。
犯淫喪失長生寶,酒肉穿腸道在心。
打開門,說與君,無花無酒道不成。
後代對這首詞的理解很不一致。一些人抓住末句「無花無酒道不成」,說張三丰為酒色神仙;而張三丰的崇拜者則把「花酒」解釋為人身元氣,並非實指煙花酒肉。其中「不斷葷腥不犯淫」和「犯淫喪失長生寶,酒肉穿腸道在心」倒似主張戒淫不戒酒。
無根樹,花正孤,借問陰陽得類無?
雄雞卵,難搶雛,背了陰陽造化爐。
女子無夫為怨女,男子無妻為曠夫。
嘆迷途,太模糊,靜坐孤修氣轉枯。
張三丰以雌雄、夫妻的淺顯道理說明陰陽相搶的深奧理論,從而指出不能孤修性或命,而必須性(心理)命(生理)雙修。
無根樹,花正圓,結果收成滋味全。
如朱橘,似彈丸,護守提防莫放閒。
學些草木收頭法,復命歸根還本原。
選靈地,結道庵,會合先天了大還。
描繪還丹的景象,點明只要毫不懈怠地修煉,即可把精氣神融合在一起,結成貌似朱橘、彈丸的純陽之物,就能返璞歸真了。
無根樹,花正雙,龍虎登壇戰一場。
鉛投汞,配陰陽,法象玄珠無價償。
此是家園真種子,返老還童壽命長。
上天堂,極樂方,免得輪迴見閻王。
此言陰陽相配、三寶合煉之法。如果性情持聚,精神凝結,陰陽相配,一氣混合,就完全可以達到返老還童、延年益壽的修煉目的。
無根樹,花正奇,月里栽培片晌時。
摯雲手,步雲梯,採取先天第一枝。
飲酒戴花神氣爽,笑煞仙翁醉似泥。
托心知,謹護持,惟恐爐中火候飛。
這一首則主張採取口訣在乎性定情忘,迴光返照,進而真氣自生,漸入佳境,就好像戴仙花、飲仙酒,其樂無窮。但是,得藥入爐又需要便宜溫養,神明默運,謹守護持,一意不散,否則就會火候差失,爐毀丹飛。
張三丰在內丹修持的各個環節,諸如戒欲、採藥、煉藥等各有一首詞加以闡述。就其內容而言,可以說沒有超乎前人的獨到之處。但是,他卻突破了長期以來道學文字艱深玄奧的規束,把魏伯陽《參同契》、陳轉《無極圖》、張伯端《悟真篇》的鍊形、保精、調神、運氣、歸真還原等修真理論以通俗易懂的歌詞形式表現出來,這便是張三丰在促進道教思想傳播方面的貢獻。後世道眾因此對他的《無根樹》推崇備至,說它「吐老莊之秘密,續鍾呂之心傳」,不少道教宗師不厭其煩地對《無根樹》進行注釋闡發,其中以清代龍門派傳人劉一明和內丹西派始祖李西月的注釋最為詳實和精到。對張三丰本人道教也極為崇拜。明清時出現的道教派別幾乎都同張三丰有聯繫,寶雞三豐派、武當三豐派、王屋山三豐派、三豐自然派、三豐蓬萊派、三豐日新派等相繼出現。據統計,清末時奉張三丰為祖師的道派就達17個之多。其中不乏影響較大的派別,如道光年間李西月自稱遇張三丰親授秘訣,講道納徒,活躍於四川樂山一帶,創立了當時最大的道派之一。
三、創立武當絕技
武當絕技、少林功夫,集中華武術之大成,是民族歷史遺產寶庫中兩顆燦爛的明珠。人們根據武當與少林武術的不同特點,分中國武術為南派北派、內家外家,素有「南尊武當,北重少林」之說。少林拳奉達摩為始祖,武當拳則以張三丰為開山。
張三丰是怎樣創造出內家拳的呢?這是明清以來武術界、學術界普遍感興趣的問題。迄今為止,流行三種說法:
一是真武神授。《王征南墓志銘》和《寧波府志》載,張三丰北赴汴京途中的一個夜晚,夢見真武神君降臨,向他傳授拳法。次日黎明,張三丰被一群攔路搶劫的強盜圍住,便運用神授拳技打敗了這群強盜。從此,張三丰以拳技聞名於世。
二是鳥蛇斗的啟示。在武當山至今流傳著張三丰觀「鳥蛇斗」的故事,說張三丰在「邋遢崖」看見一隻鳥與一條蛇打架,每當鳥上下飛擊長蛇時,蛇就蜿蜒輕身,搖著閃避,不曾被擊中。相持時久,鳥已精疲力竭,無可奈何地飛走了。長蛇也自由自在地鑽進了草叢。張三丰由鳥蛇斗得到啟發:以柔可以克剛,以靜可以制動。於是,模仿長蛇的動作創造出了內家拳。
三是脫胎少林拳。拳師王征南的弟子黃百家在他所著的《內家拳法》中,說張三丰早先精熟少林拳法,後來對少林拳進行加工改造,遂自成一派,名內家拳。金一明所著《武當拳術秘訣》說得更為具體。他說,少林拳以五拳為精髓,以十八式為骨骼。張三丰始習少林拳,既得其精微奧旨,復從而翻之,變十八式為十八字,納五拳法入段錦。內家拳就這樣誕生了。。
筆者以為三種說法都有一定道理。神授拳法說固然是操道家借神道以施教的故伎,但從夢中得到啟迪,如同世界著名創造家、發明家從夢中得到靈感一樣,還是符合情理的。把長蛇的蜿蜒輕柔與內家拳的以柔克剛牽合在一起,雖然顯得生硬,但模仿動物的動作創造拳法具有一定的科學性。華佗創造的「五禽戲」不就是先例嗎!武術中的猴拳、鷹爪功之類不正是模仿動作而來的嗎!脫胎少林之說將少林的五拳十八式同武當的十段錦十八字對應雖然有些附會,但人所共知,拳家只有在精通多門功夫的基礎之上才能有所創建。張三丰雲遊數十年,足跡遍布江湖,據《道教派別宗譜》,他在嵩山崇福宮住過,學些少林拳腳功夫是可能的。當他精熟少林拳法後發現這些功夫奔騰跳躍,容易為人所乘,就對它加以改造,使其變為以靜制動的新拳法,這也是合乎情理的。
張三丰創造內家拳或多或少地與夢中的靈感、動物的啟示和少林拳的先導相關,同道家理論和道教修煉更是緊密相連。內家拳的定名、路數、打法和特徵處處都打上了道教的烙印。
張三丰精貫道教經書,史稱他「論三教書,則吐辭滾滾,皆本道德忠孝」。他創立的內家拳技,諸如太極拳、八卦拳、形意拳、五行拳、純陽拳、混元拳、玄武棍等的命名和路數都是從道教經書中演繹引申而來的。內家拳博大精深,派別林立,但都奉張三丰為祖師,拳技也有著共同性的特徵,即注重內功,陰陽變化,動作沉穩,姿勢含蓄,勁力渾厚,神意悠然,講求意、氣、力的協調統一;體現在具體的應敵對抗中則是以柔克剛,以靜制動。這些特徵無不與道家清靜柔弱、淡泊無為的主張和道教的煉精化氣、鍊氣化神、煉神還虛的「三寶」修煉相吻合。實際上,學術界和武術界都已看到內家拳是邋遢道人把道教修仙方法,諸如導引、吐納、氣功等融合提煉而成的。行家們說,內家拳是道家哲學在養生之道和技擊之法方面的一種實踐體現。有人還具體地指出,內家拳的「十段錦」是張三丰加工改造宋元道士的修煉方法「八段錦」而來的。
由於內家拳在明代採取身教口授,我們已無法確知張三丰所創拳法究竟是什麼樣兒了,也就只好根據清代以來的著作去了解它的基本練法和打法。練法分練步和練手。練步以馬步為主,凡18種步法;練手本為36字,歷代拳家又精簡為殘、推、援、奪、牽、捺、逼、吸、貼、躥、圈、插、拋、托、擦、撒、吞、吐18字,每字有四句口訣解釋其寓意,如「奪」字訣雲「奪字猛如虎,迎風招架中。回身勢莫奪,分推氣更雄」。張家拳的打法本有一首長長的歌訣,然非習武者難於領會其意,正如內家拳師所自詡的那樣「鐵鞋踏破江湖上,不及張家妙術工」。我們不妨看看它的打法原則。打法著眼於勁、打二字。勁有蓄勁、乘勁之別,打有等打、趕打之分。未打之先,蓄勁為主;已打之後,乘勁為佳。開手之始,等打為優;發手之後,趕打為上。內家拳的精妙之處集中體現在「六路拳」和「十段錦」中。行家們說,六路拳和十段錦多相同處,主在練骨,但作用有所不同,六路使骨骼緊縮,十段則使之開放。六路因攻防中前、後、左、右、上、下6個方位,且每個方位都有一趟拳路而得名,武術著作稱這種拳法極為神妙,「一縮形周身無縫隙,一撒臂通身皆有手」,「拉大架猶如鋪天蓋地,使小式則為仙人變形」。足見其招法之怪異,攻守之神威。
張三丰所創內家拳技「內以養生,外以卻惡」。實踐證明,習練這一拳法可以收到增強體質,延年祛病,陶冶性情,磨鍊意志的功效,同時也能起到防身抗暴,抵禦外敵,振奮民族精神的作用。因而,張三丰創造內家拳有益於人類,是遺澤後世的一份珍貴歷史文化遺產,他將永遠受到後人的仰慕。
傳說故事
張三丰歸隱武當,人稱隱仙。他最恨某些道士,修了幾年道,學得了一丁半點秘術,便藉此去巴結權貴,換取榮華富貴。偏偏明朝中期的幾個皇帝都崇信道教。比如嘉靖皇帝,二十年不早朝,幾乎天天在宮中做醮事,給仙上章奏。章奏用的文書有專門格式,稱為「青詞」。嚴嵩等人青詞寫得好,深得皇上寵愛,高居相位,人稱「青詞宰相」。至於得寵的道士,有的竟然被封為三公。因此,社會上一班阿諛奉承之徒,紛紛混進道士、方士隊伍,想走終南捷徑,撈取榮華富貴。張三丰對此十分憤慨,常常施術戲弄懲罰這群道門敗類。後人搜集這類故事共有七個,稱做「七戲方士」。這裡只講其中的兩個。
方士郭成顯,原是個無賴。學過一種稱為五雷法的道術,能役使五方雷霆,斬妖捉怪,呼風喚雨,據說開始時頗有靈驗,因此想入京師借術圖個進身之階。張三丰在途中候著他來,自稱「賽天師」一見面就對郭說:「你身上藏著五雷正法的秘訣?」郭一聽,知道他未卜先知,定是神人,不敢隱瞞,連聲稱「是」。賽天師說:「我還有六雷法要賜給你,只要依法施行,能夠召來天仙,化為美女,跨上鸞鳳,遊戲人間。近來李孜省權傾中外,你挾著這法術去投靠他,那顯赫高官馬上可以獲得。」郭一聽大喜,急忙叩頭請他傳法,事訖又叩頭辭謝。
郭到了京師,先向李孜省演五雷法,孜省也信此術,引為同道。郭趁機得意地笑著自誇:「還不止這些哩,我還有六雷法,傳授此法的人說,用它能召來天上美貌的仙女。」李一聽便催著郭成顯快快演法。郭卻趁機搭起架子來,先讓搭起法壇,周圍布置,務求全套精緻行頭,掛紅燈,圍翠幔。一切布置就緒,方擇日登壇演法。李家的侍妾和下屬,紛紛或遠或近地趕來觀看。。
且說郭成顯在壇上作起法來,果然有四五位仙女跨騎赤色虬龍降在壇上。其中兩位尤其美貌,清囀歌喉,唱起曲來。音節清脆,歌聲如怨如慕,似諷似嘲,孜省手下的門客術士都聽得呆了。忽然雷雨當空,風颳黃沙,滿壇***一時吹滅,似乎狐精鼠怪趁機都跑了出來。一陣工夫,這一切又都消失,天際只有纖淡的雲片,彎彎的月亮掛在檐頭。隱約聽到有呻吟聲從法壇深處傳來,點起燈燭一照,卻見有四五個李家的侍妾,赤身裸體各跨著個傻大漢——都是李孜省搜羅來的術士——僵在那兒,家奴過去強扶他們進去。再看郭成顯,還站在法壇上,滿口糊塗話,正得意揚揚在作法呢。李孜省又羞又怒,提劍上去將郭斬為兩段,拋屍在後花園池塘中,並嚴令家人不得外傳。但這般醜事,哪有瞞得住的,第二天就傳遍大街小巷了。
有個道士鄧常恩,僥倖做到太常卿這一高官,他為人極為陰險狠毒,曾經暗害一人致死。那人陰魂不散,化為厲鬼,常在鄧府作怪。鄧在做道士時,就聽說太行山西有位馬仙翁,能用神箭射鬼,人們去求他,真是萬試萬靈。於是派徒弟陳歪兒去求馬仙翁的箭術。
陳歪兒奉命上路,行至中途,碰見個道人,神態軒昂,手執長弓,腰插七箭(長弓寓「張」,七箭,寓「三豐」二字筆劃七劃),自稱能射鬼,百發百中。陳對他半信半疑,因是同路,且跟著同行。晚上,在一座破廟中過夜。這兒林深月黑,篁竹古木中傳來啾啾鬼叫,陳歪兒十分驚怕,道人卻說:「不用怕,你正好可以看我的神箭。」便在窗隙中一箭射出去,只聽到那鬼哀號著逃去,陳這下大為欽服。次日早晨,叩頭懇請道人傳他法術。道人倒也慷慨,立即傳給他神箭之術。
陳歪兒回來見師父,謊說:「馬仙翁外出,尋找不到。幸而托師父的福,在路上遇見神仙傳了箭術。」常恩聽後大喜。這天夜間月色朦朦,府中花園鬼聲又起,急忙讓陳顯一顯他的神技。常恩自己則轉過迴廊,在對面樓上監視。陳戒備不懈,忽然見一鬼飛入對面樓上,陳便挽起強弓,一箭射去。箭聲響處,只聽大叫一聲,有什麼東西應弦而倒。忙點起燭火照看,卻是鄧常恩,幸而箭未中要害,只射傷了左臂。回頭再找陳歪兒,早已逃之天天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