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敢直視對方的眼睛
2024-10-11 18:33:22
作者: 盛唐,楊珊珊
——社交恐懼症
徐蕾是一名大學二年級的學生,從小品學兼優,身體健康,是深受爸媽寵愛的乖女兒。徐蕾的父母都是老師,對她的管教相對嚴格,希望她做一個規規矩矩的女孩,而且,徐蕾本身也是一個性格內向、膽小、孤僻、不善與人交往的孩子,因此在整個中學階段,徐蕾非常聽爸媽的話,不曾和男孩子來往。
每天只有上課、學習的日子裡,徐蕾過得輕鬆自在,上完課被爸爸接回家,第二天接著上課,單調的生活讓徐蕾除了看起來太過安靜之外,行為上並沒有與眾不同的地方。上了大學之後,徐蕾卻開始面對各種焦慮的狀況,以至於,她不得不走進心理諮詢室,尋求老師的幫助。
徐蕾不敢和男生說話,也不會和男生來往。有一次,徐蕾在課堂上回答老師問題時,因為著急一時口誤,惹得周圍的同學哈哈大笑,男同學笑聲特別大,有的男生還對她做鬼臉。從此之後,徐蕾一見到男生就緊張、臉紅、手腳發抖,不敢看對方的眼睛。走在路上,如果對面走過來一位異性,她也會覺得對方正在注視著自己。
為此,她儘可能不出席任何活動場合,學生社團她也不參加,只要一想到別人都在看著自己,她就神經緊張,表情尷尬,在別人面前說話都不自然,儘管她努力克制身體的感受,結果越克制緊張感越強烈,她只好儘量躲避人群,一個人獨處。
請記住𝔟𝔞𝔫𝔵𝔦𝔞𝔟𝔞.𝔠𝔬𝔪網站,觀看最快的章節更新
徐蕾查了一些資料,覺得自己可能患了社交恐懼症,這是一種病態心理。有幾次,她還壯起膽子預約了心理老師。結果,學校為她安排的都是男老師,徐蕾勉強坐下來說兩句話,就找個藉口先離開了。兩年多來,徐蕾只和同宿舍的女生比較要好,基本沒有其他朋友,學習成績也因此下降。
三年級的時候,徐蕾終於通過特別預約,見到了心理諮詢室的一位女性老師。向老師說明了自己的情況後,老師為她做了放鬆訓練,並且用系統脫敏的方法幫她治療,建議她一點點和異性接觸。每一天,徐蕾要寫出她的心理狀態以及和異性接觸後的感受,之後定期到心理諮詢室做放鬆訓練,反饋她的治療成果。一個學期後,徐蕾心中的包袱漸漸放下,除了身邊的好姐妹外,她開始和同班的男生聊天,一起吃飯,在男生面前,她不再覺得緊張、冒冷汗了。
在我們身邊,的確有些人非常害怕面對人群,甚至討厭人群,有的人是無法自然地應對人群中的異性,有的人則是害怕整個人群,只要站在人群中,他們就會覺得害羞、不好意思,如果能在自己的世界裡待著,他們絕對不會到大街上遊走,和人群接觸。很多人會誤會,覺得這是因為他們性格內向、害羞、不善於和人交往,實際上,他們和徐蕾一樣,患上了社交恐懼症。
社交恐懼症是由生理、心理和社會多方面原因引起的焦慮障礙。作為神經遞質的一種,5-羥色胺負責向大腦神經細胞傳遞信息,當它過多或者過少時,都會引起人們的恐懼情緒。社交恐懼症的患者體內普遍存在5-羥色胺失調的現象。如果患者小時候身處的環境較惡劣,在人際交往中受到了許多挫折,或者缺少父母管教,沒有學會必要的社交技能,也會導致社交恐懼。
患者本身的性格原因也是重要因素。社交恐懼症患者普遍有完美主義傾向,他們希望一切順利、完美無瑕,因此害怕做事情出問題,害怕在別人面前丟臉,擔心別人和自己太過熟悉後,會看到自己的缺點,從而選擇迴避社會,不願意和他人交往。
社交恐懼症的患者對周圍的人看法都是負面的,除了幾個親近的人之外,他們不願意與外界溝通,也不願意加入一個由陌生人組成的群體。患者在人多的地方感到不舒服,總是覺得別人在注視自己、議論自己甚至批評自己。由於擔心出糗,他們選擇活在自己的世界裡。一般情況下,輕微的患者能夠正常生活,嚴重的話,則會造成生活上的障礙,導致無法正常求學或工作。
社交恐懼症的患者違背了一個人類社會的本性——人是群居的社交動物,只有在人與人的交往中,才能實現社會的互助互惠。心理學也鼓勵人們積極地參與人際交往,這樣可以減少很多心理負擔,促進情緒宣洩,使人有信心。在人群中,被排斥或者當眾羞辱一直是人們極力躲避的事情,這就導致那些過度擔心當眾難堪的人主動迴避一些重要的社會情境。
社交恐懼的患者中,有的人對人群中的某一個類型感到恐懼,如徐蕾害怕與異性交往;有的人對某一特定的社交場合感到恐懼,比如當眾演講。那些無法站在全班同學面前講話,或者當著公司同事做報告的人,只要面對類似的場合,就會渾身冒冷汗、嘴巴打戰。實際上,他們擔心的是當眾出醜,被別人看到自己的錯處或不足之處。一旦真的不小心說出了愚蠢的話,必然更加緊張、發抖、出汗,甚至渾身僵硬,邁不動步。如此一來,下一次再遇到這樣的場合時,患者就會用一種異常嚴格的標準來監督自己,導致神經更加緊張,身體抖得更厲害。
梁小樂在公司中最無法面對的就是將自己的想法在策劃會上表達出來。梁小樂是做GG策劃的,她很能幹,腦袋裡不斷地蹦出來新奇的點子。在私底下,她可以和同事熱火朝天地討論,可是,當被要求在公司的高層面前將自己的想法說出來時,她卻開始笨嘴笨舌,半天也說不清楚。
只要見到領導,她就磕磕巴巴說不出話來,好像所有的思路都堵在了嗓子眼裡,越是想表現越是不知所措。當她看著老闆漸漸失去耐心的臉和越來越緊皺的眉頭時,原本不成條理的報告更是七零八落。幾次失敗後,她將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文案上,希望老闆能在文案中看出她想法的獨到之處,她的表達能力也就越來越差了。
在公司是這樣,在私下的聚會場合也是如此。梁小樂最害怕的就是參加各種聯誼會、同鄉會和同學聚會,因為她不知道該穿什麼,也不知道要如何講話。上個星期,她剛接到班長的電話,說要搞一個畢業10年的同學聚會。接到電話後,梁小樂就開始心緒不寧。她非常想念老同學,可是,她非常清楚聚會的流程,又要唱歌,又要跳舞,還要做遊戲,在那麼多人面前放開自己,她是無論如何做不來的。
況且,最近真的不是她的最佳狀態。由於熬夜加班,梁小樂的臉上長了許多痘痘,她也沒有幾件像樣的衣服,可以讓她光彩照人地出現在同學面前。思忖半天,她藉口出差推掉了聚會。實際上,除了公司年會之外,梁小樂逃掉了所有的私人聚會。
生活中,任何人都無法避免地要和別人打交道,尤其像梁小樂這樣的Office Lady,經常要出現在談判、酒會、晚宴等人群聚集的場合。雖然總是不由自主地退縮,迫於外界的壓力,還是要硬著頭皮上場。結果,要麼是因為過度緊張而失態,要麼讓展現實力的大好機會白白溜走。帶著懊惱、後悔的心情期待下一次彌補的機會,當下一次機會來臨時,又開始退縮、憂鬱、惴惴不安,到了現場也是心慌、手顫,久而久之,參加聚會、發表演講變成了生活中最痛苦的事,自信心就在一次次的痛苦中被消耗殆盡。
在社交恐懼症的治療中,精神分析師會選擇催眠療法,將患者的潛意識記憶挖掘出來,看看患者在童年期是否經歷過窘迫的事件;篤信行為主義的醫生則會強迫患者站在車水馬龍的大街上,以完全暴露的方法讓患者站在異性或者人群面前。這種方法非常危險,心理承受力弱的患者容易受到治療傷害。
相對溫和的治療方式是情景治療和認知療法。在假想的空間裡,心理醫生與患者模擬引起社交恐懼的場景,如果患者能適應假想中的焦慮,可以轉移到真實的社交場景中嘗試一下。認知療法就是由心理醫生不斷灌輸正確的社交觀念,以改變患者的心理認知。認知療法在心理治療中通常作為輔助手段。
如果患者的社交恐懼症並沒有非常嚴重,尚且能夠正常生活,下面是幾種調整心態的方法,或許可以幫助患者克服社交環境中的焦慮症狀。
1.放鬆自我。當身體因為恐懼而變得緊張時,試著將腳尖踮起,幾秒鐘後落下,然後再踮起,落下,配合胸式呼吸或是腹式呼吸。如此反覆做30下,能夠緩解當下的軀體緊張。
2.避免尷尬。站在人群中時,如果雙手空空,就會讓人變得緊張,心情焦慮,一雙手也不知道是要放在胸前、放在口袋裡,還是乾脆搭在桌子邊緣。一張紙、一支筆都可以讓人感到安全,從而消除社交中的恐懼感。
3.看著對方的眼睛。社交恐懼症的患者最害怕的就是直視別人的眼睛,只要盯著對方看,就開始覺得渾身冒汗,仿佛對方是來自神話中的怪物,自己一句話說錯,對方就會張開血盆大口。可以用系統脫敏的方式一點點注意別人的眼睛,先短暫地略過,然後注視一兩秒鐘,慢慢延長時間,最後再長時間地注視。勇敢的人也可以試一下:一直盯著對方看,看他會怎樣。當然,這是很失禮的行為。
4.轉移注意力。社交恐懼症的患者總是將自己看作人群的中心,覺得別人都在盯著自己,審視著自己。因此,在說話、走路、舉手投足之間,都非常在意,生怕哪一個細節表現不好,被人家抓住把柄,嘲笑一番。如果將注意力轉移到周圍環境、他人的表現上,就會從容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