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
2024-10-11 18:32:09
作者: 鄭振鐸
衍前期歸有光之緒餘的桐城派的古文,在這時期也顯著異常的光芒,給後一世紀以很大的影響。桐城派古文家之中心為姚鼐,在鼐之前者,有方苞、劉大櫆。這三人皆為安徽桐城人,故世號之為「桐城派」。
本章節來源於𝒃𝒂𝒏𝒙𝒊𝒂𝒃𝒂.𝒄𝒐𝒎
方苞(1668—1749),字靈皋,號望溪,著《望溪文集》。他的古文穩重而淡遠,所缺的卻是才氣。
劉大櫆,字耕南,號海峰,其文較苞為尤下,無足稱。
姚鼐(1730—1814),字姬傳,一字夢谷,曾受業於大櫆。自他出來,所謂桐城派之古文始光大而有影響於世。他著《惜抱軒集》,又編《古文辭類纂》,以示所謂古文之準的。鼐的古文也未有多大的才氣,而醇厚清遠是其特色。當時漢學之威風披靡一世,學者競事考證,詆斥宋儒,鼐則頗與這個潮流相抗,以為義理、考證、辭章三者不可缺一。義理為干,然後文有所附,考據有所歸。後來桐城派諸作家皆守此訓言而無違。
當時即受桐城派之影響而別成一支流者有陽湖派。這一派的中心為惲敬及張惠言。
敬(1757—1817),字子居,陽湖人,他著《大雲山房集》,文亦清遠有情致。故謂之「陽湖派」。
惠言(1761—1802),字皋文,武進人,著《柯茗文集》。他是多方面的作家,才氣殊橫逸,於經學則有特長的研究,於駢文則成一大家,於詞則亦成為一派而有很大的影響,於古文,亦雄偉有氣魄,高出於當時古文諸子。
不以古文家著稱,而善於條暢明達之風格敘寫事理者,有藍鼎元、全祖望、戴震、崔述、章學誠、焦循諸人。
藍鼎元(1680—1733),字鹿洲,漳浦人,為官有能名。世俗所傳《藍公案》(小說)即為敘述他的政績者。著《鹿洲集》。
全祖望(1705—1755),字謝山,鄞縣人,著《鮚埼亭集》,其中史料極多。
戴震字慎修,一字東原,休寧人,為當時經學大師,影響極大,著《戴氏遺書》。
崔述(1740—1816),字東璧,大名人,著《崔東璧遺書》,以謹慎的不苟信的態度,去研究古書古史,發現了不少前人所未見到的疑點,改正了不少前人所疏忽的錯誤。當時未有什麼影響,近來始為時人所推許甚至。
章學誠字實齋,會稽人,以《文史通義》一書博得了不朽的榮名。嘗以儒者的眼光,痛詆袁枚。
焦循(1763—1820),字理堂,甘泉人,為當時經學專家之一,著《雕菰樓集》。他的《劇說》,在戲劇研究上是一部很有用的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