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不能改變的接受就好
2024-10-11 18:02:29
作者: 霍慶苓
一位哲人說過,「我希望自己能夠擁有三種智慧:第一,努力做好自己能夠改變的事情;第二,接受自己不能改變的事情,不要為了自己不能改變的事情苦惱;第三,擁有辨別這兩種事情的智慧。」
在荷蘭首都阿姆斯特丹,有一座15世紀的教學樓遺蹟,裡面有這樣一句讓人過目不忘的題詞:「事必如此,別無選擇。」
人生有時很殘酷,總是充滿了變數。如果它給我們帶來了快樂,當然是很美好的,我們也很容易接受。但事情卻往往並非如此,有時,它帶給我們的會是可怕的痛苦,如果這時我們不能學會接受它,反而讓痛苦主宰了我們的心靈,那我們的生活就會永遠地失去陽光。
事實已經發生,它不代表將來,卻能影響將來。有些事情的發展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對於那些無法迴避的或沒有能力改變的事實,即使是怒火中燒,心急火燎,也無濟於事,只會徒增煩惱罷了。既然如此,我們最好不要再思前想後,拒絕面對,而要順其自然,接受這些事實。
接受現實,並不是逆來順受,也不是不思進取,更不等於束手就擒接受所有的不幸,而重在認定事實後及時做出調整,做出積極樂觀的反應,在人生的道路上掌握好平衡。這是一種充滿智慧的人生選擇,也是一種優雅從容的人生態度。當一個女人掌握了這一方法後,便能始終優雅地行走於世。
筱筱一直覺得自己是一個註定有所作為的女人,她生得出眾,學習成績優異,又多才多藝。但自從進入大學後,她越來越感受到,比自己優秀的女孩子多得是。後來,本科畢業前,她又考研失敗,於是下決心不工作繼續回家備考,很遺憾這次又以失敗告終。換了很多次工作後,她一方面對自己產生了質疑,一方面又變得鬱鬱寡歡,認為自己的好運到頭了,自己的人生真是慘到了家。
後來一位學姐告訴筱筱,「大部分人這一生都會過著普通人的生活,做著普通的事,僅有少部分人會成為佼佼者,這一點你必須了解。」天啊,這不是給自己泄氣嗎?筱筱當時覺得這種安慰太傷人了。但隨著年齡的增長,閱歷的增多,筱筱逐漸了解並更加看清自己,心態也平和很多,仿佛很多曾經會為此憤慨或計較的事,現在都能坦然面對了。
比如,筱筱參加工作後考托福時,有個朋友很厲害,每天能背300個單詞,做兩套模擬題,半夜兩點睡是常事。筱筱當然很佩服對方,她拿對方為榜樣,但是堅持了半個月的時間,就累得頭昏腦漲,學習效率比之前低多了。後來,筱筱認識到自己身體狀態不算太好,是無法長期熬夜的,之後她開始根據自身情況調整學習方法和節奏,每天背100個單詞,做半套模擬題。就這樣不疾不徐地按照自己的節奏,一段時間後,她發現自己並不用非常累就達到了設定的目標分數。對此,筱筱得出的感悟是:「每個人從先天智商,到後天情商,心智成熟度都不同,你必須得學會承認自己的普通,並接受自己就是一個很普通的人這個現實。當然,你可以普通,但不應該平庸,在普通人的範圍內,做到發現自己,逐漸積累,達成目標。」
心平氣和地接受現實,好好地把握現在,這是克服任何不幸的第一步。
在英國著名的小說《我死之前》里,泰莎是一個非常有活力,也對生活充滿了無限憧憬的女孩子,但在十六歲那年她卻被告知身患白血病,生命只剩寥寥數月,死亡對於她來說比任何人都更真實。在知道自己生命在一步一步走向毀滅時,泰莎並沒有像其他人預想的那樣陷入痛苦之中,相反她用最短的時間接受了這一現實,並給自己列出了一份遺願清單。
「我想要有個男朋友,他就住在衣櫃裡,掛在衣架上。每當我需要他時,我就把他拿出來。他會看著我,眼神和電影裡面的男主角一模一樣,仿佛我就是那個美麗的女孩。」
「在某一整天裡,對每件事情都說『好』。不管是什麼樣的事情,也不管是誰提出來的。」
「在黃昏降臨之前,抱著我的弟弟。」
「讓爸爸媽媽重新在一起。」
……
她列出了在死之前想要完成的十件事情,有瘋狂、有感動,又有些感性。在生命即將終止之前的幾個月,她經歷了從未經歷的事情,做了很多沒有生病之前不敢做的事情,她與父親、弟弟、原本疏遠的母親、最要好的女友、新結識的男友的關係也變得與往日大不相同。因為愛,死亡變得如此從容。
泰莎最後還是去世了,不過她死時並不是那麼蒼白和痛苦,畢竟她在最後幾個月的時間裡令自己人生充實而美滿。
泰莎已經被醫生宣告了死亡時間,結果已經是這樣了,那接下來的日子,她每天都要哭著過嗎?就算不能接受這些現實,又能怎麼樣?還不如坦然地接受,然後好好地計劃接下來在有限的時間裡,還有什麼想做的、沒做的,全部做了,然後高高興興地過完這些日子,不是更好嗎?
現實有時很殘酷,當我們學會了接受,也就沒有什麼大不了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