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有趣得讓人睡不著的中國史> 空前慘敗上報為空前大勝,唐玄宗被騙得最慘的一場戰爭

空前慘敗上報為空前大勝,唐玄宗被騙得最慘的一場戰爭

2024-10-11 17:43:43 作者: 歷史君

  01

  據《舊唐書》《資治通鑑》等記載,爆發於公元8世紀中葉的「天寶戰爭」,是一場本不該發生的戰爭,是以奸相楊國忠為首的唐朝官員,逼反南詔引發的。

  南詔是唐初擴張成為唐王朝附庸的,到了唐玄宗李隆基統治時期,朝廷在四川中部設劍南節度使,治所在今天的成都,雲南地區的事務,從此由劍南節度使統管。

  天寶九年,與「天寶宰相」楊國忠關係密切的今天津薊州區人鮮于仲通,被楊國忠薦為劍南節度使,與姚州(治所在今雲南姚安)都督張虔陀一起,負責監視和控制南詔。

  在此之前,唐王朝與南詔本來相安無事,自從這兩人上任後,一切都變了。

  也是湊巧,這兩個封疆大吏,都是心術不正之徒,作為楊國忠集團的成員,這兩個人的野心,與楊國忠的野心同樣令人切齒:通過逼反南詔再鎮壓建個不世之功,為自己撈取政治資本。

  

  他們以為南詔軍隊不堪一擊,逼反南詔後再率軍平叛,大軍所到之處,南詔軍隊的下場只有一個,那就是望風而逃。

  於是,他們開始故意挑起事端。

  天寶七年,南詔國王皮羅閣去世,兒子閣羅鳳被唐朝封為雲南王。

  按照舊例,南詔國王需經常謁見都督張虔陀,去時需帶上妻子和孩子。

  張虔陀卻把這個慣例,當成了逼反南詔王的機會,不但故意怠慢,還多次向其索取巨額財物。

  閣羅鳳不答應,張虔陀便派人去辱罵,同時向朝廷密告:閣羅鳳這傢伙想造反。

  02

  天寶九年,閣羅鳳再次帶著妻子和孩子,到姚州拜會張虔陀。

  這次拜會,閣羅鳳又撞到了張虔陀的「槍口」上,姓張的竟然當面侮辱他的妻子。

  怒不可遏的閣羅鳳恨不得一刀把他捅了,但他還是忍住了,發完「九重天子難承咫尺之顏,萬里忠臣豈受奸邪之害」的感慨後,派軍將楊羅顛晝夜兼程趕赴長安,向唐玄宗控告張虔陀的罪行。

  在此之前的幾年時間裡,張虔陀就幹過不少令閣羅鳳痛恨的事情,被閣羅鳳歸納為「六大罪」:勾結吐蕃企圖夾擊南詔;企圖扶持閣羅鳳二弟誠節為南詔王,推翻閣羅鳳;唆使爨氏部落首領爨崇道與南詔為敵;凡是與南詔交好的唐朝官員,張虔陀一律不用,只重用仇視南詔的官員;故意對南詔徵收重稅,削弱南詔實力;不時謀劃對南詔進行軍事襲擊……

  南詔王派人來告狀,唐玄宗自然要與宰相楊國忠商議,楊國忠卻故意替張虔陀打掩護:據臣所知,張都督不是那樣的人,閣羅鳳純粹是誣告。

  對於這個大舅哥(楊國忠系楊貴妃族兄)的話,唐玄宗一向「言聽計從」,此次也不例外。

  既然講道理沒用,那麼就用武力說話,告狀無門的閣羅鳳直接發兵,親率軍隊攻打姚州,破了都督府,殺了張虔陀,隨後又率軍北上,占了三十多個州縣。

  閣羅鳳被逼反,正中楊國忠下懷,建立不世之功的機會,來了!

  03

  第二年(公元751年),楊國忠派劍南節度使鮮于仲通領兵六萬,兵分兩路開赴南詔平叛。

  鮮于仲通親率的那一路途經雲南曲靖時,閣羅鳳派的特使楊子芬、姜如之也到了那裡,他們的目的,是向鮮于仲通介紹誅殺張虔陀經過,讓鮮于仲通明白誰是誰非。

  南詔特使陳述的事實說明,事情是由張虔陀引起的,責任完全在張虔陀,不過,錯雖不在南詔,但發生了這樣的事情,南詔願謝罪請和。

  「這只是你們的一面之詞,誰信啊!」鮮于仲通根本不聽。

  南詔特使特意提到吐蕃:之前吐蕃又是威逼又是利誘,叫咱們南詔投靠它,但咱們的心一直向著大唐,咱們兩軍現在最需要做的,是化干戈為玉帛,不給吐蕃趁火打劫的機會,不然,吐蕃將成最大贏家,咱們兩家都會成為輸家,這樣的結果,想必不是將軍您想看到的吧。

  南詔使者的真誠,始終打動不了鮮于仲通,他繼續率軍前進,兵鋒直指洱海。

  閣羅鳳不死心,繼續派使者請和,使者這一次見到鮮于仲通的地點是位於雲南彌渡的白崖,鮮于仲通不但拒絕和解,反而把南詔使者扣了。

  洱海壩子位於南詔的腹心地帶,西依險峻的蒼山,東臨浩瀚的洱海,南有龍尾關,北有龍首關,此地先後建有南詔三座都城,一座叫太和城,一座叫大趨城,一座叫陽苴咩城,歷來是南詔的政治中心,易守難攻。

  然而,唐軍的一隊驍騎,還是在王天運率領下,秘密來到蒼山西坡,打算發動奇襲。

  鮮于仲通則親率主力,直抵位於江口的龍尾關,打算對南詔來個「關門打狗」。

  04

  閣羅鳳仍寄希望於求和,第三次派使者去見鮮于仲通。

  這一次,鮮于仲通對言和更是嗤之以鼻:老子的六萬大軍已經包圍了你的腹地,分分鐘就可大功告成,天王老子也休想叫老子放棄,除非我腦子被驢踢了!

  實際上,閣羅鳳面臨的形勢,比單純被六萬唐軍包圍更加嚴峻,因為除了唐軍,駐守在洱海北部浪穹一帶的吐蕃軍隊,同樣對南詔虎視眈眈。

  唐軍和吐蕃軍,對南詔形成「南北夾擊」之勢。

  這支吐蕃軍隊的頭頭,是吐蕃御史論若贊。

  形勢萬分危急,閣羅鳳急得嘴皮冒泡,突然靈機一動:既然唐朝人油鹽不進、拒絕請和,那麼可不可以向吐蕃求援,化這個威脅為援手,咱們兩家共同抵禦唐軍呢?

  吐蕃御史論若贊是個聰明人,當然不會拒絕這個自己找上門來的機會,他明白,待他幫閣羅鳳化險為夷,到時候叫南詔歸附吐蕃,相信閣羅鳳再也不會拒絕。

  所以,論若贊二話沒說,一接到求援就命軍隊向洱海開拔。

  這是「天寶戰爭」的第一次PK,在蒼山西坡的「丘遷和」,也就是現在的漾濞石門關一帶,閣羅鳳長子、南詔副王鳳伽異和大將段全葛率領的軍隊,率先與唐軍精銳展開生死之戰。

  PK的結果,腹背受敵的唐軍不但敗了,而且敗得很慘,主將王天運戰死,腦袋被砍下來,懸掛在轅門示眾。

  閣羅鳳則親率南詔和吐蕃大軍,在魯川(今雙廊)、魯南(今海東)、江口(今下關)連打三仗,除了主帥鮮于仲通一人,唐軍被殺得一個不剩,洱海兩岸,堆滿了唐軍的屍體。

  也就是說,第一次天寶戰爭,六萬唐軍僅倖存一人。

  05

  這樣的慘敗,在整個唐朝的戰爭史上,都是空前的。

  然而,這麼大的敗仗,楊國忠居然謊報為「空前大勝」,朝廷上下都被他蒙蔽了,其他事實也被他歪曲,比如南詔被逼自衛,被他說成是勾結吐蕃謀反。

  被楊國忠蒙在鼓裡的唐玄宗,居然為鮮于仲通設宴慶功,並擢升他為京兆尹,至於那六萬人都到哪裡去了,則根本不過問。

  緊接著,唐玄宗命令楊國忠再次備戰,準備趁熱打鐵,再到雲南去搞他一傢伙,爭取徹底消滅閣羅鳳,一勞永逸地解決雲南問題。

  三年後的天寶十三年,楊國忠「準備好了」,唐軍再次踏上南詔的土地。

  這一次唐玄宗任命的主帥,是前雲南都督兼侍御史李宓。

  這一次同樣兵分兩路,一路從北方南下,一路從安南北上。

  與上次相比,唐軍的人數更多,戰鬥人員加上運輸人員,比上次整整多一萬。

  邊走邊打的唐軍,抵達洱海之濱時已是當年六月了,對南詔都城太和城形成了包圍態勢,南詔軍隊,被圍困在大理壩子狹窄的區域內。

  李宓的理想很豐滿:水陸協同作戰,兩隻拳頭同時出擊,南詔軍隊人少,定會顧東顧不了西。

  於是,他命令士兵日夜趕造戰船,準備讓水師從洱海東岸渡海作戰,同時命令陸上猛攻龍尾關和龍首關。

  閣羅鳳則沉著應對,先是密令軍將王樂寬襲擊唐軍水師,搗毀了唐軍的造船廠,唐軍已經造好的船隻,則全被南詔軍隊撿了現成的。

  更嚴重的是,唐軍的造船廠不但被搗毀、船隻被搶了個乾淨,水師在偷襲之下毫無還手之力,被殺得屍橫遍野,幾乎全軍覆沒。

  水師搞成這樣,水陸並進的策略,自然破產。

  06

  李宓的另一個如意算盤,是攻下北面的龍首關後長驅直入,與另一路唐軍何履光部配合,南北夾擊南詔都城。

  結果同樣是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易守難攻的龍首關,始終固若金湯,哪怕李宓親自上陣,指揮唐軍不知疲倦地輪番進攻,也無濟於事。

  另一路唐軍何履光部,雖然拼了老命突破了南面的龍尾關天險,何履光率軍直逼太和城,甚至打到了城下,但最終還是被擊潰。

  激戰正酣之際,馳援南詔的吐蕃軍隊也趕到了,與南詔軍隊內外夾擊龍首關,打得唐軍「流血成川,積屍壅水」,主帥李宓也戰死在那裡。

  李宓一死,標誌著唐王朝企圖消滅南詔的努力,再一次化為泡影。

  戰爭結束後,看著遍地唐軍屍體,閣羅鳳下令就地祭祀、掩埋,眾多「萬人冢」「千人冢」遍布洱海周邊的龍尾關、地石曲,蒼山西坡的丘遷和、洱源江尾的大墓坪,以及洱海東岸的雙廊、挖色、海東等地,至今遺蹟猶存。

  此戰過後,閣羅鳳「順理成章」歸附了吐蕃,吐蕃封他為贊普,南詔的國號也改了,改為「贊普鍾蒙國大詔」。

  從此以後,南詔和吐蕃,成了「兄弟之國」。

  大渡河以南的土地,被南詔乘勢占據。

  在那以後長達五十年時間裡,南詔和吐蕃都是牢不可破的盟友關係,兄弟倆經常「結伴」攻擾唐王朝,大小戰事不斷,搞得唐王朝苦不堪言,疲於應付。

  與另一個更要命的後果相比,這些其實都不算什麼。

  這個後果就是——天寶戰爭唐軍的慘敗,暴露了唐王朝的虛弱,使范陽、平盧、河東三鎮節度使安祿山認為唐軍不堪一擊,既然南詔能打贏這樣的豆腐渣軍隊,他的軍隊更是不在話下。

  於是,早有造反野心的安祿山不再猶豫,不久便發動了「安史之亂」,導致唐朝日益衰落,盛唐氣象不再,逐漸走向滅亡。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