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有趣得讓人睡不著的中國史> 對不起!龐太師,我們錯怪你了

對不起!龐太師,我們錯怪你了

2024-10-11 17:40:55 作者: 歷史君

  01

  知乎上有個問題:你曾經誤解最大的一個歷史人物是誰?有人便提到宋代的龐太師。

  我們從小就知道,龐太師這傢伙真是壞透了,用一句四川話來說,就是從腦殼頂頂壞到腳板心,壞得流膿!

  具體有多壞呢?比如跟楊家將作對,從老令公楊業一直到楊文廣,整整三代人都是他的死對頭;比如跟呼家將作對;比如跟各種版本的八賢王作對;跟少年包青天作對,包青天長大後繼續跟他作對;跟三俠五義作對;各種裡通外國;各種陷害忠良;女兒淫亂後宮;兩個兒子龐龍和龐虎都不是好東西;從開國皇帝宋太祖一直壞到宋仁宗,四朝奸賊……

  這個龐太師的原型,真名叫龐籍,生於公元988年,而老令公楊業,在他出生前兩年就去世了(楊業死於公元986年),也就是說,龐太師若要與楊業作對,必須玩穿越,回到過去。

  豈止是第一條,其他各條,也都經不起推敲,因為都是胡說八道。

  那麼問題來了:是誰向我們灌輸了這些錯誤的歷史信息呢?罪魁禍首,當然是各種文藝作品,小說啊,戲劇啊,尤其是那些電視劇製作者。

  文藝作品喜歡黑人,這不是孤例,還有一個宋朝人也被黑得很慘,也為人所熟知,那就是大名鼎鼎的「奸賊」潘仁美,而其原型潘美,卻是個足智多謀、英勇善戰,戰功赫赫的大功臣!

  02

  據《宋史·龐籍傳》記載,龐籍生於988年,死於1063年,今山東省人。

  請記住𝒷𝒶𝓃𝓍𝒾𝒶𝒷𝒶.𝒸ℴ𝓂網站,觀看最快的章節更新

  生於官宦之家的龐籍,由於從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長大後很順利地考中了進士,雖然之前毫無工作經驗,但被授黃州(今湖北黃岡)司理參軍後,領導的評價是他一上任就很能幹,「足智多謀,得心應手」,這樣的下屬,上司自然喜愛得不要不要的。

  既然這麼有才,那麼待在小小的黃州,就是屈才,知州夏竦(後來任宰相)認為他有宰相之才,就把他推薦給了開封府,任兵曹參軍,由於表現不錯,開封知府又把他推薦為法曹,不久升任大理寺丞、知襄邑縣。

  有才不是龐籍唯一的優點,與敢於指出皇上的問題相比,有才這個優點,實在算不了什麼,因為與皇上「作對」,弄不好是要倒大霉的。

  比如天聖五年(公元1027年),龐籍被調至朝廷,任刑部詳覆官,遷為群牧判官,參與編修《天聖編敕》,他一來就跟上面懟上了,而且矛頭直指最高領導。

  囉唆一句,所謂「敕」,是皇上發布命令的一種形式,具有至高無上的法律效力,所謂「編敕」,意思是對於散敕的彙編,是使敕上升為一般法律的立法程序。

  既然讓我干與法律有關的工作,那麼我就不客氣了,於是他一上任,就上了一言:「舊制不以國馬假臣下,重武備也。今日聖斷乃異於昔,臣竊惑焉。若是,則清強者沮矣。」

  大意是說,朝廷過去有制度,規定臣下不能使用國家養的馬,這是重視武備,很好,但陛下如今的決斷卻與過去不同,這讓臣下感到迷惑,如果再這樣下去,那麼為官清廉的官吏,就會沮喪失望。

  「今日聖斷乃異於昔」,這話雖然很婉轉,但意思很明確,說白了就是,陛下您這是知法犯法呀。

  03

  龐籍所指,當然不是空穴來風,沒有具體事例,他也不會胡說。

  這事兒涉及內侍楊懷敏,一個誰也不敢惹的牛人。

  一個宦官,有什麼牛氣的呢?楊懷敏可不是普通宦官,是張貴妃的親信!

  這個宦官比大臣們還牛,樞密院可以把帶甲的馬隨便借給他!

  明文規定不准這樣,這樞密院,膽兒夠肥呀!其實誰都明白,沒有皇上在背後「撐腰」,樞密院是不敢隨便把馬借給私人的,更何況是帶甲的馬!

  可是在此之前,滿朝文武都睜隻眼閉隻眼,沒人敢說,張貴妃的親信,哪個敢碰啊。

  皇上還懶得出奇,官員們的奏章,本該皇上批閱,他卻一股腦兒交給中書,或者樞密院,放手讓他們去處理,從來沒人認為有什麼問題。

  那麼多大臣,不可能全是糊塗蛋,只是沒人敢吭聲而已。

  龐籍才不管呢,開門見山地在奏章中指出,皇上您想省點心,這可以理解,可是您想過沒有,您這樣做,是給了那些奸佞之徒,在奏章上動手腳的機會啊。

  公主的兒子王世融,也被他「盯」上。

  龐籍在奏章中說,作為公主的兒子,王世融毆打府吏,按照法律規定,應該繳納贖金,可是三司(宋以鹽鐵、度支、戶部為三司,主理財賦)卻不追究,為什麼呢?還不是因為他是皇親國戚!

  不要說公主的兒子,太后他都敢碰!

  比如宋真宗去世後,劉太后參議軍國大事。這不是後宮干政嗎?雖然劉太后並沒有亂來,她「執行」的不過是先皇的遺詔,但龐籍也堅決反對,還把垂簾聽政的禮儀制度全部取來,一把火燒了。

  制止了女人干政,龐籍緊接著給皇上上奏:「陛下躬親萬機,用人宜辨邪正、防朋黨,擢進近列,願采公論,毋令出於執政。」

  意思是陛下親自處理國家事務,要擦亮眼睛,認清奸佞小人,防止朋黨的滋生,應多聽大臣們的意見。

  當時的言官,大多揣摩宰相的意圖,看宰相的眼色行事,唯獨龐籍,敢於「繞」過宰相,直接為天子「服務」,獲御史中丞高度評價,稱他為「天子御史」。

  04

  除了剛直不阿、極力維護法律的尊嚴外,在軍事方面,龐籍也很有一套。

  比如1042年,在擔任左諫議大夫,兼任鄜延都總管、經略安撫緣邊招討使期間,龐籍率領部將狄青和一萬多將士駐守邊地,不但很快收復被西夏攻占的金明、承平、塞門、安遠、栲栳砦等失地,還領導軍民迅速恢復生產,將肥沃的土地交給百姓耕種,收穫的糧食作為軍糧,給朝廷減輕了巨大的負擔。

  這個狄青可不是一般人,不但是北宋名將,在中國歷代名將錄上,也是大名鼎鼎,一生經歷大小二十五戰,戰功赫赫,與尹洙、韓琦、范仲淹等朝廷重臣,都是好朋友。

  鮮為人知的是,出身貧寒的狄青,正是龐籍推薦的(除了狄青,龐籍還向朝廷推薦了另一個人才,那就是同樣青史有名的司馬光)。

  由於邊地有龐籍的鎮守,西夏老大李元昊無法攻擊,便想玩兒詭計,派一個名叫李文貴的皇族,給龐籍送來一封投誠信,龐籍不假思索地斷言是「欺騙」,立即將軍隊駐紮在邊地城市青澗城(今陝西省榆林清澗縣),以防西夏搞鬼。

  果不其然,幾個月後,李元昊大舉進攻定川,龐籍立即召見李文貴,曉以利害,警告他們收手,兩國如果發生大規模戰爭,西夏未必占得了便宜。

  李文貴回到西夏不久,李元昊就叫皇后野利氏之兄野利仁榮修書一封,似有和解之意。

  正好多年打仗,打得宋仁宗厭倦了,乾脆就坡下驢,「招安」了吧,宋仁宗便讓龐籍「回報書信」,管野利仁榮叫「太尉」,龐籍說這可不行,因為陪臣是不能稱為太尉的,否則李元昊就不是臣子了,就與陛下平起平坐了,他怎麼能與陛下平起平坐呢?

  這個李元昊,當然不甘心為臣,第二年,他又派來個名叫賀從勖的使者,卻稱男不稱臣,意思是我李元昊寧願當你的兒子,也不願做你的臣子,龐籍說這可不行,這不合禮儀,賀從勖說,實際上兒子侍奉父親,就像臣下侍奉君主一樣,這樣吧,如果到了京師天子不允許,再回去商議吧。

  後來,李元昊還是臣服了,龐籍在其中起的作用,有目共睹。後龐籍被任命為樞密副使,他趁機請求朝廷合併省份減少官員,退掉靠近要塞的士兵,讓他們在內地謀生,得到採納,為朝廷節省了不少守邊開支。

  ……

  公元1060年,72歲的龐籍以年老為由,上書告老還鄉,不久以太子太保致仕,封為潁國公。

  三年後,龐籍去世,終年76歲,同年六月追贈司空,加侍中,諡號莊敏。

  縱觀龐籍一生,雖然他身處相對和平時期,未乾過轟轟烈烈的大事,但其心不可謂不忠,其行不可謂不公,處處為國家人民著想,這樣的一個人,怎麼會是人神共憤的奸賊呢?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