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贏在自控力> 第五章 有自控力,小人物

第五章 有自控力,小人物

2024-10-11 17:39:05 作者: 李建珍

  也有大作為 失控不是因為自控力薄弱

  我們有時候會誤以為「失控」是因為自控力薄弱。比如:減肥,有時候會出現越想抑制吃東西的衝動,結果吃得越多。

  

  人為什麼會思想,會有感覺,會對一些事物熱烈追求。這些行為某些方面有可能是我們身體內一些化學物質在神經系統中的作用。多巴胺是下丘腦和腦垂體中的一種關鍵神經遞質,能直接影響人的情緒,同時中樞神經系統中的多巴胺濃度又受精神因素的影響。這種神奇的物質可以使人感覺興奮,傳遞開心激動的信息。當我們強迫自己想「不能」「不允許」的時候,就會觸發「獎勵中樞」釋放多巴胺,強烈刺激中樞神經,使得本來無所謂的東西,會變成強烈的「我想要」。這就造成越不能做越想做,導致決心失效。

  「獎勵中樞」是自控力陷阱的根源。獎勵系統是人類最原始的動力系統,會促使我們通過行動追逐「想要的」東西,大腦分泌多巴胺,帶來對得到「想要的」東西的美好期待,讓「獎勵」變得極其重要,只想得到這個刺激,而不顧其他的。實際上得到東西也未必真的就幸福快樂。而多巴胺不僅帶來期待,還會刺激壓力區域釋放壓力荷爾蒙,讓我們面對刺激誘惑時,產生焦慮壓力。但在多巴胺刺激下,更多聚焦快樂而忽視焦慮壓力。

  在追求快樂的時候,「獎勵中樞」極易被現代社會無處不在的誘惑刺激,驅使我們不斷追逐所謂快樂的期待,而這些快樂的期待真的對我們有用嗎?

  雖然我們沒有經歷過運動員為爭取奧運冠軍而長年累月都必須有強烈的自控力的體驗,但我們或許有這樣一種感受:高中階段,尤其是高三,高考前,是我們學習力和自控力最強的時候,每天做很多題,讀很多書,學習到深夜,第二天還能繼續上課,繼續刷題背書到深夜,周而復始,一直到高考。上了大學之後,時間寬裕了,但人卻懶散,提不起精神來了,到了放假回家,更是懶得一發不可收拾,熬夜看劇,晚睡晚起,暴飲暴食……再也回不到高三的學習狀態了。

  為什麼會這樣呢?難道時間越寬裕,自控力就越薄弱?真相不是這樣的。

  其實,保證我們高三階段高效運轉的是習慣,而不是自控力。在高考之前的那種緊張的學習氛圍里,我們被動地養成了很多習慣——每天有規律地上課、刷題、吃飯和睡覺,我們目標明確——每個月、每個星期乃至每天複習什麼,做什麼考題,都是已經安排好了的。這些事情在那段時間裡,是我們生活中的習慣,就像我們吃飯一樣,拿碗、裝飯、拿筷子、吃進嘴、吞下肚……這一套習慣的流程執行起來毫不費力,並不需要自控力。當進了大學,課程安排變得自由了,你喪失了那些老師早已替你安排好,而你一直被動接受的習慣,開始自己規劃學習和生活時,才是需要自控力的時候。無論是校園裡的「成熟期學霸」,還是社會上的精英人士,其高效的學習和生活,並不像我們往常以為的那樣,依賴於天生強大的自控力,而是得益於後天構建起來的習慣體系。

  另外很重要的一點:人的自控力和肌肉力量一樣是有限的。當我們背或提重物走很長一段路後,我們就會腰酸背痛,最好馬上卸下重物並躺下休息,這就是肌肉力量耗盡了,自控力也一樣,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要面對各種各樣的誘惑:美食的誘惑,淘寶五折的誘惑,明星八卦新聞的誘惑,朋友圈裡海外代購的誘惑,淡季出國低價游的誘惑……我們要反覆抵抗這些誘惑才能專注於另一些重要的目標,比如學習和減肥。每拒絕一次誘惑,自控力就消耗一分,如果面臨的誘惑太多,總會有一個時刻,我們會累到無力抵抗,任由不良行為支配我們的生活。

  不過,好在經過休息,肌肉酸痛可以復原,而自控力經過休息也能恢復正常。就像每個人天生的力氣大小不一樣那樣,自控力強弱也不同,有人的超強,有的人極弱,大部分處於中間狀態。力量可以通過訓練得到增強,自控力也可以通過訓練得以改進。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