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乎人者,莫良於眸子」
2024-10-11 16:47:46
作者: 西武
孟子有一段用眼睛判斷一個人心術的論述:「存乎人者,莫良於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惡。胸中正,則眸子了焉;胸中不正,則眸子眊焉。」從眼睛裡流露出真心是理所當然的,因為「眼睛是心靈之窗」。看一個人的心術,要看他的眼睛。他心術是正還是邪,通過他的眼睛就能看得清清楚楚。從醫學上來看,眼睛在人的感覺器官中是最敏銳的,占感覺領域的70%以上。
一個人的所思所想很多時候會通過他的眼神表現出來,深層心理中的欲望和感情,首先反映在視線上,視線的移動、方向、集中程度等都表達不同的心理狀態。爬上窗台就不難看清屋中的情形,讀懂人的眼色便可知曉人們的內心狀況。一個人心裡正在打什麼主意,他的眼神會立刻忠實地告訴你。
通過眼睛看人的方法由來已久。人的個性是一成不變的,無論其修養功夫如何深遠。俗語說:江山易改,本性難移。一個人的心理活動被表現得最顯著的部分,不是語言,不是動作,也不是態度,而是眼睛,言語、動作、態度都可以用假裝來掩蓋,而眼睛是無法假裝的。
曾國藩是個看人的高手。一次,李鴻章向曾國藩推薦三個人,恰好曾國藩散步去了,李鴻章示意三人在廳外等候。曾國藩散步回來,李鴻章說明來意,並請曾國藩考察那三個人。
曾國藩講:「不必了,面向廳門、站在左邊的那位是個忠厚人,辦事小心,讓人放心,可派他做後勤供應之類的工作;中間那位是個陽奉陰違、兩面三刀的人,不值得信任,只宜分派一些無足輕重的工作,擔不得大任;右邊那位是個將才,可獨當一面,將來作為不小,應予重用。」
李鴻章很吃驚,問曾國藩是何時考察出來的。曾國藩笑著說:「剛才我散步回來,見到那三個人,走過他們身邊時,左邊那個低頭不敢仰視,可見是位老實、小心謹慎之人,因此適合做後勤供應一類的事情。中間那位,表面上恭恭敬敬,可等我走過之後,就左顧右盼,可見是個陽奉陰違的人,因此不可重用。右邊那位,始終挺拔而立,雙目正視前方,不卑不亢,是一位大將之才。」曾國藩所指的那位「大將之才」,便是淮軍勇將、後來擔任台灣巡撫的劉銘傳。
心理學家珍·登布列在《推銷員如何了解顧客的心理》一文中說道:「假如一個顧客眼睛向下看,而臉轉向旁邊,表示你被拒絕了;如果他的嘴是放鬆的,沒有機械式的笑容,下顎向前,他可能會考慮你的提議;假如他注視你的眼睛幾秒鐘,嘴角帶著淺淺的笑意,笑意輕鬆,而且看起來很熱心,這樁買賣大概就有戲了。」
在交談時,怎樣從對方的眼神和視線里探出對方的真正意圖呢?我們看眼睛,不重大小圓長,而重眼神。
你見他眼神沉靜,便可明白他對於你著急的問題,早已胸有成竹,穩操勝券。你向他請示辦法,表示焦慮,如果他不肯明說,這是因為事關機密,不必多問,只需靜待他的發落便是。
你見他眼神散亂,便可明白他也是毫無辦法,徒然著急是無用的,向他請示,也是無用的。你得平心靜氣,另想應付辦法,不必再多問,多問只會增加他六神無主的程度,這時是你顯示本領的機會,快快自己去想辦法吧!
你見他眼神橫射,仿佛有刺,便可明白他異常冷淡,如有請求,暫且不必向他陳說,應該從速藉機退出,即使多逗留一會兒也是不適當的,退而研究他對你冷淡的原因,再謀求恢復感情的途徑。
你見他眼神陰沉,應該明白這是兇狠的信號,與他交涉,須得小心。他那毒辣的手,可能正放在你的背後伺機而出。如果你不是早有準備想和他見個高低,最好從速鳴金收兵。
你見他眼神流動異於平時,便可明白他胸懷詭計,想給你點兒苦頭嘗嘗。這時應步步為營,不要輕易接近,前後左右都可能是他安排的陷阱,一失足便跌翻在他的手裡。不要過分相信他的甜言蜜語,這是鉤上的餌,是毒物外的糖衣,要格外小心。
你見他眼神呆滯,唇皮泛白,便可明白他對於當前的問題惶恐萬狀,儘管口中說不要緊。他雖未絕望,也的確還在想辦法,但卻一點兒也想不出個所以然來。不必再多問,應該退去考慮應付辦法,如果已有辦法,應該向他提出,並表示有幾成把握。
你見他眼神似在發火,便可明白他此刻是怒火中燒,意氣極盛,如果不打算與他決裂,應該表示可以妥協,速謀轉機。否則,再逼緊一步,勢必引起正面的劇烈衝突了。
你見他眼神恬靜,面有笑意,便可明白他對於某事非常滿意。要討他的歡喜,不妨多說幾句恭維話;要有所求,這也是個好機會,相信一定比平時更容易滿足你的希望。
你見他眼神四射,神不守舍,便可明白他對於你的話已經感到厭倦,再說下去必無效果,應該趕緊告一段落,或乘機告退,或尋找新話題,談談他所願意聽的事。
你見他眼神凝定,便可明白他認為你的話有一聽的必要,應該照你預定的計劃,婉轉陳述,只要你的見解不差,你的辦法可行,他必然是樂於接受的。
你見他眼神下垂,連頭都向下傾了,便可明白他是心有重憂,萬分苦痛。不要向他說快樂事,那反而會加重他的苦痛,也不要向他說苦痛事,因為同病相憐越發難忍,最好說些安慰的話,並且從速告退,多說也是無趣的。
你見他眼神上揚,便可明白他是不屑聽你的話,無論你的理由如何充分,你的說法如何巧妙,還是不會有你想要的結果,不如戛然而止,退而求接近之道。
總之,眼神有散有聚,有動有靜,有流有凝,有陰沉,有呆滯,有下垂,有上揚,仔細參悟之後,必可發現人情畢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