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后之念

2024-10-11 16:06:05 作者: 宋可書

  小公主的死引起了軒然大波,後宮之中議論紛紛,這種議論逐漸蔓延到朝廷之中。此時,廢立皇后的事情變得尤為重要。

  王皇后寢食難安,百口莫辯,她曾向李治辯解,李治卻不想聽她半點分辯,每次都憤怒地呵斥她休提此事。長孫無忌和褚遂良也曾勸李治理智對待此事件,可是李治已經認定兇手是王皇后,任何人的話他都聽不進去。

  武昭儀靜靜等待風起雲湧的變化,然而變化不像自己想得那樣順利。支持王皇后的人都聲稱公主之死是栽贓,極力庇護王皇后。這種呼聲恰恰來自朝廷,而不在後宮。武昭儀的勢力在後宮起不到任何作用,她干涉不到朝廷輿論,她意識到,想通過這次事件扳倒王皇后是非常困難的。然而小公主不能就這麼白白死掉,她既然犧牲這麼多,就要孤注一擲,將王皇后置於死地。

  武昭儀意識到,自己在後宮的力量只能牽制王皇后的步伐,卻不能將她徹底消滅,於是,武昭儀把手伸向了朝廷,她希望通過朝廷大臣的力量,幫助自己改變不利局勢。

  武昭儀沒有家族背景,跟朝廷大臣攀不上一點關係,她只好藉助李治的手,建立自己與大臣的來往。首先,她想探探朝廷重臣的口風,雖然她知道,大部分人都會站在王皇后這邊,於是,武昭儀想用金錢、權力去賄賂這些人,讓他們站到自己這邊。

  小公主之死讓王皇后非常被動,她不想坐以待斃,於是王皇后選擇了主動出擊。王皇后集合大臣散播關於武昭儀不利的言論,努力為自己昭雪,並且就小公主的死提出了質疑。王皇后散播的不利言論導致大臣更加堅定地抵制武昭儀,人們開始紛紛猜測小公主的死是武昭儀一手造成,並栽贓在王皇后身上。

  武昭儀面對這種言論不能再坐視不管,於是,她跟李治聯手去見長孫無忌,想從長孫無忌身上下手,扭轉不利局面。

  

  長孫無忌對於李治和武昭儀的來訪並不感到驚訝,他知道二人為何而來,長孫無忌行禮之後,讓李治和武昭儀進屋,三個人開始寒暄。長孫無忌好酒好菜款待李治和武昭儀,卻對廢立皇后、小公主之死之事一句不提。武昭儀見狀,不停地給李治使眼色,讓李治開口。李治坐如針氈,一會兒清清嗓子,一會兒喝幾口酒,感覺想說的話始終在嗓子眼兒里卡著。長孫無忌看在眼裡,笑在心裡,他依舊不動聲色地跟李治說著題外話。李治終於坐不住了,他先詢問長孫無忌家中的孩子可否有在朝廷任官,並對他們加官晉爵,長孫無忌沒有回絕而是磕頭謝恩。之後三個人又坐下來,李治又說王皇后沒有子嗣的事情,又提到了小公主之死的事情。而長孫無忌只是說,小公主的案件有懸疑之處,不能肯定是王皇后所殺,就這樣把話題繞了過去。

  李治和武昭儀明白了長孫無忌的立場,這也是他們意料之中的事情,然而兩人都不想放棄,既然來了,不能白來一趟。李治又讓手下把金銀財寶抬進來,擺在長孫無忌面前。李治開始從自己登基說起,感謝長孫無忌對自己的大力支持,感謝長孫無忌任勞任怨、公正廉潔,感謝來感謝去,為這一筆珍寶找了個賄賂的理由,送到長孫無忌手中。長孫無忌也沒有推辭,千恩萬謝,收下了。然而長孫無忌依舊不提皇后的事情,就仿佛賞賜和廢立之事毫無關聯。

  武昭儀心中非常惱火,可是她又不得不佩服長孫無忌,到底是老江湖,什麼場面都見過,這樣淡定和從容,讓她沒有可乘之機。可長孫無忌越是這樣,武昭儀越想要拿下他。「上及昭儀皆不悅而罷。」——《資治通鑑》。武昭儀心裡已經知道今天是拿不下長孫無忌了,只有來日方長。於是她看了看窗外的天色,跟李治說先回宮去,來日再探望國舅。於是李治和武昭儀一無所獲地走了。長孫無忌目送著二人離去的馬車,不由得皺起了眉頭。長孫無忌知道,武昭儀就要行動了。

  《資治通鑑》記載:「昭儀又令母楊氏詣無忌第,屢有祈請,無忌終不許。」武昭儀回去之後,也沒有停止對長孫無忌的攻勢,她讓自己的母親楊氏去跟長孫無忌長談。楊氏一向指點武昭儀為人處世的方法,武昭儀遇到難題之後,就請楊氏出馬幫忙。長孫無忌兵來將擋,水來土掩,任何方法他都只淡淡一笑,立場沒有絲毫轉移。

  武昭儀看到長孫無忌沒有突破口,只好扭轉方向,實行別的計劃。然而在她心裡,已經把長孫無忌狠狠地記了一筆。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