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必討好,做你自己就足夠美好
2024-10-11 13:12:20
作者: 朱凌,常清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每個人都是一面鏡子,我們可以從別人身上發現自己,認識自己。然而,如果一個人總是拿別人當鏡子,那麼那個真實的自我就會逐漸迷失,難以發現自己的獨特之處。
有這樣一則寓言:
有兩隻貓在屋頂上玩耍。一不小心,一隻貓抱著另一隻貓掉到了煙囪里。當兩隻貓同時從煙囪里爬出來的時候,一隻貓的臉上沾滿了黑煙,而另一隻貓臉上卻是乾乾淨淨。乾淨的貓看到滿臉黑灰的貓,以為自己的臉也又髒又丑,便快步跑到河邊,使勁地洗臉;而滿臉黑灰的貓看見乾淨的貓,以為自己也是乾乾淨淨,就大搖大擺地走到街上,出盡洋相。
故事中的那兩隻貓實在可笑。它們都把對方的形象當成了自己的模樣,其結果是無端的緊張和可笑的出醜。它們的可笑在於沒有認真地觀察自己是否被弄髒,而是急著看對方,把對方當成了自己的鏡子。同樣道理,不論是自滿的人還是自卑的人,他們的問題都在於沒有了解自己,形成對自身清晰而準確的認識。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與態度,都有自己的評價標準,女人可以參照別人的方式、態度來確定自己採取的行動,但千萬不能總拿別人當鏡子。總拿別人做鏡子,傻子會以為自己是天才,天才也許會把自己照成傻瓜。
本章節來源於𝖻𝖺𝗇𝗑𝗂𝖺𝖻𝖺.𝖼𝗈𝗆
胡皮·戈德堡生長於環境複雜的紐約市切爾西勞工區。當時正是「嬉皮士」時代,她經常模仿時尚人士,身穿大喇叭褲,梳著蓬蓬頭,臉上塗滿五顏六色的彩妝。為此,她常遭人們的批評和議論。
一天晚上,胡皮·戈德堡跟鄰居友人約好一起去看電影。時間到了,她依然身穿扯爛的吊帶褲,一件扎染襯衫,還有那一頭蓬蓬頭。當她出現在她朋友面前時,朋友看了她一眼,然後說:「你應該換一套衣服。」
「為什麼?」她很困惑。
「你扮成這個樣子,我才不要跟你出門。」
她怔住了:「要換你換。」
於是朋友轉身就走了。
當她跟朋友說話時,她的母親正好站在一旁。朋友走後,母親對她說:「你可以去換一套衣服,然後變得跟其他人一樣。但你如果不想這麼做,而且堅強到可以承受外界嘲笑,那就堅持你的想法。不過,你必須知道,你會因此引來批評,你的情況會很糟糕,因為與大眾不同本來就不容易。」
胡皮·戈德堡受到極大震撼。她忽然明白,當自己探索一條可以說是「另類」的存在方式時,沒有人會給予鼓勵和支持,哪怕只是一種理解。當她的朋友說「你得去換一套衣服」時,她的確陷入兩難抉擇:倘若今天為了朋友換衣服,日後還得為多少人換多少次衣服?她明白母親已經看出她的決心,看出了女兒在向這類強大的同化壓力說「不」,看出了女兒不願為別人改變自己。
人們總喜歡評判一個人的外形,卻不重視其內在。要想成為一個獨立的個體,就要堅強到能承受這些批評。胡皮·戈德堡的母親的確是位偉大的母親,她懂得告訴她的孩子一個處世的根本道理——拒絕改變並沒有錯,但是拒絕與大眾一致也是一條漫長的路。
胡皮·戈德堡這一生始終都未擺脫「與眾一致」的議題。她主演的《修女也瘋狂》是一部經典影片,而其扮演的修女就是一個很另類的形象。當她成名後,也總聽到人們說:「她在這些場合為什麼不穿高跟鞋,反而要穿紅黃相間的快跑運動鞋?她為什麼不穿洋裝?她為什麼跟我們不一樣?」可是到頭來,人們最終還是接受了她的影響,學著她的樣子綁黑人細辮子頭,因為她是那麼與眾不同,那麼魅力四射。
倘若今天為某個人換衣服,日後還得為多少人換多少次衣服?換來換去,還有自己嗎?做人亦如同穿衣,不能改來改去;否則,也就不會有自己了。
通透的女人,願意做有個性的自己,不理會打量的目光和譏笑,也不害怕與人為敵,更不會在別人的話語裡尋找肯定,不會在別人的眼睛裡尋找自己的影子。專心做好自己,不要被外界所干擾,才能保住自己的本色而不會迷失自己。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精彩,做自己、活自己,遵從自己內心的意願,你就是最好的自己。讓懂的人懂,讓不懂的人不懂,不管歲月流年,不管流言蜚語。
如果你一味地遵循別人的價值觀,想要取悅別人,最後你會發現「眾口難調」,每個人的喜好都不一樣,失去自我,便會是自己人生中痛苦的根源。其實,生活中原本就沒有什麼一成不變的條條框框,所謂通透,就是按自己喜歡的方式生活,不必取悅任何人,做你自己就足夠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