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女人越通透,活得越高級> 願你承得下悲傷,也輸得出力量

願你承得下悲傷,也輸得出力量

2024-10-11 13:11:58 作者: 朱凌,常清

  任何一種心態都是每個人對生活的不同看法。在現實生活中,每個女人都可能遭受這樣或那樣的打擊和挫折:因為高考落榜而精神萎靡,因為失戀而憂傷,因為無法適應快節奏的工作而垂頭喪氣……這些心理多半是人們意志薄弱,心態不成熟的一種表現。而這些異常的、悲觀的心理往往導致痛苦的人生,往往影響你對世界的正確看法。

  悲觀的女人實際上是以自己悲觀消極的想法看待客觀世界,在悲觀者心中,現實是或多或少被醜化了的。有些女人對未來和生活,往往持有一種悲觀的迷茫心理。對自己的過去,無論輝煌與否都一概加以否定,心裡充滿了自責與痛苦,口中有說不完的遺憾和悔恨。她們對未來缺乏信心,認為自己一無是處,什麼事都干不好,認知上否定自己的優勢與能力,無限放大自己的缺陷。她們經常失眠多夢,嗜睡懶動,或覺得自己比平時更敏感、更愛掉眼淚等,重者自我意志消沉,時常自怨自艾,或心境悲哀、待人冷漠。

  放眼20世紀的女作家,張愛玲的一生完整地詮釋了悲觀給人帶來的負面影響是多麼巨大。

  張愛玲一生聚集了一大堆矛盾,她是一個善於將藝術生活化、生活藝術化的享樂主義者,又是一個對生活充滿悲劇感的人;她是名門之後,貴族小姐,卻宣稱自己是一個自食其力的小市民;她悲天憫人,時時洞見芸芸眾生「可笑」背後的「可憐」,但在實際生活中卻顯得冷漠寡情;她通達人情世故,但她自己無論是待人還是穿衣均是我行我素,獨標孤高。她在文章里同讀者拉家常,但生活中卻始終與他人保持著距離,不讓外人窺測她的內心;她在20世紀40年代的上海大紅大紫、一時無二,然而幾十年後,她在美國又深居簡出,過著與世隔絕的生活。所以有人說:「只有張愛玲才可以同時承受燦爛奪目的喧鬧與極度的孤寂。」這種生活態度的確不是普通人能夠承受或者是理解的,但用現代心理學的眼光看,其實張愛玲的這種生活態度源於她始終抱著一種悲觀的心態活在人間,這種悲觀的心態讓她無法真正深入生活,因此她總在兩種生活狀態里不停地左右徘徊。

  張愛玲悲觀蒼涼的色調,深深地沉積在她的作品中,無處不在,產生了巨大而獨特的藝術魅力。但無論作家用怎樣流利俊俏的文字,寫出怎樣可笑或傳奇的故事,終不免露出悲音。那種滲透著個人身世之感的悲劇意識,使她能與時代生活中的悲劇氛圍相通,從而在更廣闊的歷史背景上臻於深廣。

  

  張愛玲所擁有的深刻的悲劇意識,並沒有把她引向西方現代派文學那種對人生徹底絕望的境界。個人氣質和文化底蘊最終決定了她只能回到傳統文化的意境,且不免自傷自憐。因此在生活中,她時而沉浸在世俗的喧囂中,時而又沉浸在極度的寂寞中,最後孤獨終老。

  張愛玲的悲劇人生讓我們看到了悲觀對一個人的殘害是多麼慘重,女人要追求幸福的生活,就要讓自己的心靈從悲觀的冰河裡泅渡出來。

  我們不難發現那些生長在廢墟之下的植物,它們被壓在沉重的石頭磚瓦之下,一年又一年,幾乎已經喪失了生存的機會。但一旦它們見到陽光,就立刻恢復了勃勃生機,而且會令人意外地綻開一朵朵美麗的鮮花。

  其實,女人也是如此。一個女人,不管她經受了多少苦難,一旦信念的陽光照耀在她的身上,她便能獲得至高無上的力量,這力量推動她去改變生活,擁抱幸福燦爛的人生。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