否認女性角色

2024-10-11 12:50:12 作者: (奧)阿爾弗雷德·阿德勒

  成為一名男性所帶來的諸多好處給女性造成了嚴重的心理發展障礙,以至於人們對女性角色普遍存在不滿。女性的心理發展歷程跟那些懷有強烈自卑感的男性及其所遵守的大多數規律一致。關於所謂女性自卑感的偏見給女孩的成長帶來了不必要的沉重負擔。

  很多獲得某種程度補償感的女性總是喜歡將自己的成功歸根於性格和智商水平,但有時候也會承認是某些特權起到了重要作用。這充分表明我們在一個場合犯下的錯誤是如何影響其他場合的。

  

  這些「特權」包括特許權、義務豁免權及高人一等的享受權。以上說法可能有點兒誇張,但這基本上是所有男性在追求個人利益過程中具備的條件。喬治·桑曾經說過一句很生動的話:「女性的美德是男性的絕妙發明。」

  通常情況下,在聽到關於女性的陳詞濫調時,她們的反應可以分為三種。第一種已經被我們討論過:女性會朝著激進、「男性」的方向成長。她渾身充滿了使不完的精力,隨時準備為生活的獎賞而搏鬥。她想方設法超過自己的兄弟和男性同伴,經常參與男性項目,對男性主導的運動覺得興趣盎然,等等。

  很多時候她總想避開所有關於愛情和婚姻的事情,一旦發現自己無法逃避,她可能會盡力表現出比丈夫優秀的樣子,進而導致婚姻破裂。她也很不願意做家務,這既可以通過語言直接表達出來,也可以通過聲稱自己對這樣的生活感到絕望而間接表達出來。對這些女性而言,她們會在做家務上表現得笨手笨腳,藉以證明自己的態度。

  這種人彌補女性缺陷的方式是作出「男性化」的反應。她一直都採取防備態度。她們被稱作「假小子」「野丫頭」「女漢子」等等。

  然而,這些外號都離不開觀念上的錯誤。很多人都認為這些女孩天生就具有某種因素,她的腺體分泌某些「男性」激素,引起「男性」的氣質。但整個文明史表明,女性所承受的壓力以及她們每天都必須接受的約束早已超過任何人的負荷,所以她們經常反抗。

  如果問為什麼這種反抗會表現出「男性化」的特徵,其答案是:因為只有兩種性別。我們必須選擇兩種模式之一,要麼成為完美的女性,要麼成為完美的男性。因此,對女性角色的否認必然表現為「男性化」特徵,反之亦然。

  它並不是由某些未知腺體的分泌物作用而成,而是因為再也沒有其他可供選擇的性別了。我們絕不應當忽視女孩在精神發展過程中所遭受的巨大困難。除非可以保證男女絕對平等,否則,我們不能強迫她們完全遵守男性社會的預期標準。

  女性對不利言論的第二種反應就是採取聽之任之的態度,她們表現出了令人難以置信的適應、順從和謙卑。從所有表現來看,她總是停滯不前,唯命是從,深感笨拙和無助,無法完成任何事情。她可能會表現出一些神經質的症狀,以向世界表明她是多麼軟弱,渴望得到保護。

  從這個角度上看,很明顯,她對自己在生活中扮演的角色仍然無所適從。她是自己「神經質」的受害者。「看著我,」她似乎在說,「我已經筋疲力盡了。我病了,不能處理的事情,你不能怪我!」而正因為她「病了」,所以她才不能很好地做任何事情。

  這位女性的屈服、謙卑和自我否定跟反抗精神其實具有統一起源,就像前面那位女性大聲反抗的那樣:「這並不是我想要的生活!」

  有的女性雖然不反對任何關於女性角色的說法,卻痛苦地意識到自己必須過著低人一等、依附他人的生活——這是她們的第三種反應。她完全相信女性自卑感和男性優越感,很快就認同了男性的特權地位。她們縱情高歌,讚揚男性為實幹家和成功者,要求保障男性的特殊地位。

  她們顯然深感軟弱,我們可以按她們的要求從以上活動獲得回報和肯定中明白這一點。然而這種反應只是漫長報復計劃的開始。她會把肩上的責任拋給丈夫,並站在一旁輕鬆地說道:「是男人的話,就把這個活兒幹了。」

  不管有多少人仍認為女性低人一等,我們都不能否認養育子女的大部分責任都只能交由她們來做。如果把上面討論的三種不同反應的女性放到這個最為重要和艱辛的位置,她們又會有什麼樣的表現呢?

  在這個關鍵位置,我們甚至可以更加清晰地分辨她們的不同行為。第一種女性持有「男性」觀點,可能過度嚴厲和濫用懲罰,向孩子施加巨大的壓力——當然,他們會嘗試著逃避這些壓力。這種撫養方法充其量只能將孩子訓練成士兵一樣,顯然沒有什麼價值。孩子們通常會想,這樣的媽媽實在太壞了。母親常常帶來惡劣後果。

  我們必須時刻警惕女孩對母親的模仿,而男孩可能會一直逃避母親。在擁有這種暴行母親的男孩中,我們可以發現一些特殊的人,他們就像躲避瘟疫一樣遠離女性,或許不會再相信任何女人了。我們認為,這明顯引起了兩性分化。當然,還有其他研究者認為這跟「男女元素的失衡」相關。

  剩下兩種女孩就跟她們的父母一樣沒用。她們太過於優柔寡斷,很快地發現自己缺乏自信,而且這種自信的喪失根本不可挽回。這時,母親繼續發怒、抱怨、數落甚至威脅孩子,做出要告訴其父親的樣子。

  實際上,叫來自己的男人,強迫孩子服從命令只會適得其反,顯露出她們對自己撫養孩子缺少自信。她們不敢正視自己撫養孩子的責任,似乎在想盡一切辦法證明只有男人才能做事情,包括撫養孩子。這些母親簡單地想要推卸所有撫養孩子的義務,轉移給丈夫和教師,因為她們覺得自己沒有能力承擔它。

  對女性角色的不滿在那些逃避生活和追求所謂「更高」目標的女孩中表現得愈發明顯。尼姑和從事其他要求禁慾職業的人就是很好的例子。她們所採取的方式很明顯地表達了自己並不接受女性角色。

  同理,很多女孩過早地出來工作,因為她們從中獲得的獨立感似乎給予她們反抗婚姻威脅的勇氣。在這裡,我們再次看到背後的推動力是對女性角色的厭惡。

  如果這些人結婚了,又會怎樣呢?我們能夠從多大程度上認為她們自願地承擔起女性的責任?我們發現,婚姻並不意味著女方已經認可了女性角色。有一個三十六歲女性的例子就很好地說明了這一點。

  她就醫的時候述說自己有不少精神障礙症狀。她是家裡最大的孩子。父親年老多病,母親較為年輕,但性格專橫。事實上,淑女下嫁老漢的做法使我們懷疑母親能否承擔家庭責任。這樣的婚姻並不完美。婚後,母親就像潑婦一樣管理所有家務,為了私利不惜付出一切代價,完全不理會他人的感受,以至於父親在各種場合下備受奚落。

  這位女孩說,她還記得當時母親甚至不讓父親躺在沙發上休息。母親乾的所有事情都是以「家庭最小支出原則」為中心。她覺得自己必須這樣做,而這個所謂原則就是家庭生活中的絕對真理。

  受母親的影響,我們的病人慢慢成為一個非常能幹的孩子,但母親似乎從來沒有感到滿足,仍然事事都要跟她作對。之後,兒子出生了。母親給予了他極大的寬容和愛護,家庭氣氛卻變得愈發緊張。

  後來,這個小女孩意識到自己跟父親是站在同一邊的,因為在母親打她的時候,父親竟然伸手奪去了妻子手中的棍子。她對母親的憎恨愈發加深了。

  在這種激烈的衝突中,母親的潔癖常常成為小女孩的攻擊點。她的潔癖程度是如此的嚴重,以至於她必須讓女僕仔細擦拭被人摸過的門把手。小女孩卻很享受髒兮兮的感覺,經常穿著邋遢的衣服閒逛,一有機會就到處弄髒房子。

  她養成的所有性格特徵剛好跟母親所期待的相反,有力地駁斥了所謂的「性格特徵遺傳論」。如果一個孩子的所有性格特徵都讓她的母親感到苦惱和失望,並幾乎超出了她的忍耐界線,那麼,這個孩子必定抱有某種目的。隨後,母女的敵對狀態不斷發展,直至最終釀成悲劇。

  八歲時,這名小女孩的父親堅定地支持她,而母親卻不管不顧,怒氣沖沖,言辭嚴厲,強迫她聽從「命令」和忍受責罵。小女孩本來就愛爭強好勝,她愈發怨恨,不斷地傷害母親。

  這時,另外一件事情使母女關係變得更加緊張:小女孩的弟弟從小就患有先天性心臟病,幾乎吸引了母親的所有注意力。顯然,在這種情況下,父母已經對立起來。隨著時間的流逝,小女孩在這種環境中慢慢長大。

  不久,她得了一種奇怪的精神疾病,沒有人知道它為什麼會發生。這種病的主要症狀就是她的腦海中總是不斷地浮現出自己迫害母親的念頭。她為此飽受折磨。這種邪念無時無刻不在她的腦海里浮現,干擾著她想要做的所有事情。

  結果,她忽然變得對宗教興致勃勃,雖然這種興致是無益的。一段時間後,她的邪念從腦海中消失了。於是,人們將療效歸因於醫學治療等方面,卻忽略了母親在這個過程中對小女孩的攻擊已經有所減弱。然而邪念仍然在小女孩的腦海中留下了痕跡,表現在她對雷電的極度恐懼。

  她覺得自己的行為不端招來了雷電,擔心會因為曾經心生邪念而被雷電劈死。這時,我們很容易看出她是多麼想擺脫母女仇恨。

  有一次,她取得了較大進步,前途看起來一片光明。於是,有一位教師這樣評價:「她無論想做什麼,都會成功!」這句話對小女孩產生了不可估量的影響。雖然它本身看起來不像是什麼名言警句,但是對她來說卻實實在在地意味著:「你如果真的肯下工夫,一定會成功。」然而,這種覺悟卻進一步加深了母女的緊張關係。

  隨著青春期的到來,昔日的小女孩轉眼間變成了擁有眾多追求者的窈窕淑女,但她的男女關係一直都處於崩裂狀態,因為她總是惡語傷人。她覺得自己只對住在隔壁的一個老男人感興趣,於是大家都很擔心有一天她真的會嫁給他。不久,這個老男人就搬走了,而她在二十六歲以前一直沒有男朋友。

  在周圍人眼裡,她的這種行為是十分異常的,因為沒人了解她的過去,也就沒有人能夠解釋她的行為。她從小就經常跟母親吵得不可開交,以至於現在沒人可以忍受她動輒爭吵的性格。她喜歡打架,並且把它當作唯一的興趣。

  母親的做法一直都壓抑著她的戰勝心理。女孩通過惡語傷人獲得最大程度的快感——她終於有機會滿足虛榮心了!她的「雄性」態度也表現在有把握成功擊敗對手的情況下,才展開各種攻擊。

  二十六歲時,她認識了一位非常值得尊敬的男性。他無懼於她的好鬥,非常熱烈地追求她。他表現得非常謙卑和順從。迫於親朋好友要求結婚的壓力,她一遍又一遍地向他解釋,其實大家志趣並不相投,是不可能結婚的。

  我們都知道,按照她的這個性格,事情本該結束了。但兩年過後,她無法繼續拒絕這位男性的求愛,最終答應結婚。她覺得,他已經成為她的奴隸,以後自己可以為所欲為。她曾經許願,要讓這個男人成為自己的第二位父親,而後者恰恰可以答應她的各種要求。

  但她很快就發現自己失算了。結婚後沒幾天,丈夫的本性就顯露出來了。他提著大煙筒,一邊燒著煙,一邊懶洋洋地看報紙;他晨起上班,準時下班,倘若發現晚飯還沒做好,不免嘟囔幾句;他愛清潔、重感情和守時。但所有的這一切在她看來都是荒唐的。她並不準備做出什麼改變。他們的關係根本就不會像她所期待的父女關係那樣。

  有一天,她忽然醒悟。她的要求越多,丈夫答應的就越少;而他越是指出她的家庭責任,她乾的活兒也就越少。她總是抓住一切機會提醒他其實沒有權利去要求這麼多,因為她曾經很明確地說,自己並不喜歡他。

  但這絕對不會對他造成什麼影響。他還是一如既往固執地要求妻子,以至於她不得不驚恐自己婚姻的未來。這位正直、盡職的丈夫在追求妻子時表現出來的謙卑讓人敬佩,而一旦占有她後,這種謙卑立刻消失了。

  這種情形甚至在她生完孩子後也沒有得到改善。她必須承擔起作為母親的責任。同時,她與母親的關係變得更糟糕了,後者經常以捍衛女婿為由攻擊女兒。他們的家庭硝煙滾滾。一旦丈夫偶爾犯錯,妻子就嚴厲呵斥。

  一開始,她覺得自己可以繼續當受寵的小公主,一直讓丈夫為自己做牛做馬,實現一切願望。對她來講,生活似乎應該沿著這個方向前進。

  她現在又能怎麼辦呢?她要不要離婚,向母親訴說自己被打敗了?但她無法自己謀生,因為她從來都沒有想過為生活做準備。一次離婚足以打擊她的驕傲和自負。她即將陷入兩難的選擇:要麼面對丈夫的批評,要麼生活在吵鬧的環境中,忍受母親的潔癖。

  幾乎是在一剎那間,她也突然變得愛乾淨、整潔了!她整天都在擦擦這、洗洗那,就像一下子改邪歸正一樣,終於把母親多年來一直都在嘮叨的話聽進耳朵里。一開始,丈夫和母親看到她像春季大掃除那樣打掃房間,都為這種徹底的醒悟感到驚喜——但我們還是別高興得太早。

  這位女性一直在房間裡洗洗擦擦,直至它的每一寸地方都閃閃發光;每個人好像都擋著她搞衛生似的,而她也成為大家抱怨的對象。如果她擦過了某樣東西,而其他人碰了,那麼,她必定會重新擦拭。

  這名女性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不斷地擦洗,打掃衛生,這在那些反抗女性特質的女性中相當常見。她們想通過這種惹人注目的行為讓自己變得比不講衛生的人更高一等。

  但是這種努力只會破壞整個家庭的氛圍。幾乎沒有什麼家務比這位女性所做的更容易破壞家庭氛圍了。她的目的不是真的為了打掃衛生,而是為了「打掃」家裡所有讓她覺得不舒服的東西。

  我們可以舉出很多關於女性角色順從的例子。這位患者缺乏女性朋友、難以與他人相處以及不考慮他人感受的三個方面就很好地符合了我們的預期。

  今後,我們很有必要探索一種能夠更好地培養女孩的方法,讓她們能夠更輕鬆地順應生活的要求。但即使在最有利的環境下,我們都不一定可以取得這種「順應性」,就像上面那個女孩的例子一樣。儘管那些頗具心理洞察力的人一直都否認女性自卑感,但它還存在於我們的時代,隱含在法律條文和傳統風俗中。

  因此,我們必須警惕這種錯誤思想,並糾正造成它的根源。我們之所以如此堅決,並不是因為我們誇大了女性的疾病嚴重程度或不尊重女性,而是因為目前這些錯誤的觀點極大地妨礙了我們整個社會生活的正常邏輯。

  讓我們繼續討論另外一個經常用來貶低女性的例子:即所謂的「危險階段」。此階段大約發生在五十歲,伴隨著女性特徵的衰退而發生。對於每一個正處於絕經期的女性來講,她所經歷的身體變化似乎表明她正在逐漸失去曾經擁有的所謂的有價值的東西。

  在此情況下,她極度渴望找到一種保存自己年輕狀態的方法,因為她覺得自己的狀態岌岌可危。我們的文化主導思想認為,只有那些現存的東西才是值得珍惜的,而所有老人,特別是女性,毫無利用價值。

  一位女性所承受的這種貶低和損害也將為每一個人所經歷,因為所有的人都會老去。不應該忘記的是,人們在精力旺盛期所獲得的所有權力也會隨著身體衰退而消失。斷絕老人的心理和物質援助的做法是錯誤的。

  對女性而言,這種對待簡直就是一種貶低和奴役。我們不難想像一個年輕小女孩在展望未來時內心所抱有的不安。女性氣質並不隨著絕經而斷絕。作為一個人,她的榮譽和價值延伸到絕經以後,因此,我們必須對她們表現出尊敬。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