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俄戰爭

2024-10-11 12:43:20 作者: 唐島漁夫

  話說伊凡雷帝去世之後,公元1598年,沙皇俄國的江山在他的兒子費爾多(Fyodor I Ivanovich)這一代絕嗣。與此同時,綿延七百多年的留里克王朝的統治也走到了盡頭。

  留里克王朝這一絕嗣不要緊,沙皇俄國迅速出現了一個王位危機。原本習慣了來自留里克家族的掌權人,不管是實際掌權還是傀儡政權,好歹一個正統的留里克王朝能夠在形式上做所有人的共主。但留里克王朝絕嗣,這個共主的位子出現了真空,沙皇俄國陷入了一段空前的政治大混亂,因此這段時期也被稱為混亂時期(Time of Troubles)。

  伊凡雷帝的江山到了費爾多這一代絕嗣,其實也算是咎由自取。他生前苦心培養的事業接班人,長子伊凡被他親手殺死,費爾多的即位只能說是無奈之舉。後來的費爾多不僅身體不好,而且智力有缺陷,這位智力低下的沙皇活了四十多歲,也沒有生出一男半女。而且在此過程中,國家最高權力也落到了大貴族們手中。比如費爾多的大舅子鮑里斯·費奧多羅維奇·戈東諾夫(Boris Fyodorovich Godunov)。

  請記住𝑏𝑎𝑛𝑥𝑖𝑎𝑏𝑎.𝑐𝑜𝑚網站,觀看最快的章節更新

  戈東諾夫是破落的韃靼貴族出身,早年曾經服侍過伊凡雷帝,因此而慢慢獲取了一點沙皇俄國上層的政治資源。他的最終發跡,源自他的妹妹伊琳娜(Irina Feodorovna Godunova)嫁給了智力低下的沙皇費爾多。

  費爾多一死,群龍無首,戈東諾夫隨即撿了個大便宜,被推舉為沙皇。

  戈東諾夫應該算是一個中規中矩的沙皇,而且在他在位期間,俄國人持續向烏拉爾山以東的西伯利亞拓展土地,延續了自伊凡雷帝以來的基本國策。然而,戈東諾夫的韃靼貴族出身,時時讓俄國人感到如鯁在喉。並且在戈東諾夫統治的最後那段日子裡,沙皇俄國又出現了三年大饑荒,這件事情沉重打擊了戈東諾夫的統治基礎。

  更加糟糕的是,公元1604年沙皇俄國大地上出現了一個流言——伊凡雷帝的小兒子季米特里(Dmitri Ivanovich)還活著。而只要是他還活著,留里克家族就還有一息尚存,沙皇俄國貴族們分分鐘就可以擁立季米特里復辟。

  這樣一來,戈東諾夫就成了最多余的那個人。

  公元1605年,五十三歲的沙皇戈東諾夫暴斃。隨後,他的兒子費爾多二世(Fyodor II Borisovich Godunov)即位。

  與此同時,波蘭立陶宛的部隊大兵壓境。

  波蘭人出兵的理由是,真正的季米特里在波蘭人手上,他們這次就是擁立真正的龍子龍孫季米特里回國即位。

  實際上,原本季米特里的故事不算一個懸案,因為早在公元1591年這一年,沙皇俄國宮廷內外就已經得知了季米特里遇刺的消息。當時的小季米特里只有九歲,但這件事情在當時已經成為一個定案,沒有人懷疑季米特里已經不在人世。而且季米特里即便還活著,他也是伊凡雷帝的第五房媳婦所生。早在伊凡雷帝在世的時候,俄國東正教牧首就已經宣布,東正教只承認伊凡雷帝前三個媳婦所生的孩子為嫡子,就算之後的媳婦再生兒子,那也是私生子。

  然而,空前絕後的留里克王朝絕後事件,將所有一切不可能變成了可能。所有人都在懷念留里克王朝統治,所有人都在期盼伊凡雷帝能有一個後世子孫活在人世。於是季米特里遇刺事件沉渣泛起,沙皇俄國老百姓強迫自己相信了季米特里還活著的流言,並且還言之鑿鑿地宣稱,當年刺殺小王子的罪魁禍首就是陰謀家戈東諾夫。

  於是,當時的東歐霸權波蘭立陶宛迅速反應,他們擁立了一個自稱自己是流落民間的季米特里的人為沙皇,並隨即舉兵開進俄國。波蘭部隊闖入俄國領土的過程中,幾乎沒有遇到什麼像樣的阻擊,擁立沙皇的隊伍居然就這麼一路暢通地來到了莫斯科城下。於是,莫斯科城外的沙皇偽季米特里(False Dmitry I),同莫斯科城內的沙皇費爾多二世,就這樣隔空對峙起來。

  當時的另外一位軍事實權派舒伊斯基(Shuisky)敏銳地察覺到了人心向背。

  舒伊斯基是當年戈東諾夫的政敵,後來在政治鬥爭中輸給了戈東諾夫。因此,他曾經變本加厲地倒向戈東諾夫,以換取自己在沙皇俄國政壇上的立足點。此後,戈東諾夫授權他徹查小王子季米特里遇刺事件的真相。經過一頓貌似嚴謹的調查,舒伊斯基得出一個令戈東諾夫滿意的調查結果——小王子季米特里是死於自殺。於是在沙皇戈東諾夫一朝,舒伊斯基攀上了政壇巔峰。

  如今波蘭人兵臨城下,舒伊斯基好漢不吃眼前虧,在前期曾經率軍擊敗波蘭人的局面之下,他迅速根據沙皇俄國老百姓的真實心理,宣布偽季米特里才是真正的伊凡雷帝王室貴胄。就在莫斯科城下,舒伊斯基做了波蘭人的帶路黨。而在城內,戈東諾夫的兒子費爾多二世則被處死。旋即,波蘭人簇擁著偽季米特里進入莫斯科城。

  此後,偽季米特里來到了伊凡雷帝靈前,一頓呼天搶地的哭號,贏得了俄國人的民心。並且,眼看能夠拿到唾手可得的政治紅利,千里迢迢趕來認親的當年小季米特里的老媽媽,也很快給了偽季米特里一個名分。

  公元1605年,偽季米特里稱沙皇,也就是季米特里一世。

  偽季米特里的上台,波蘭人出力甚多,因此不可避免地,偽季米特里難免要投桃報李,在政治上向波蘭人靠攏。

  所以,偽季米特里不僅在政治上向波蘭示好,還試圖在天主教和東正教之間做出平衡,鼓吹五百年前天主教和東正教是一家的宗教思想。不僅如此,偽季米特里還為自己找了一個來自波蘭的新娘瑪麗娜(Marina Mniszech)做王后。

  一時之間,沙皇俄國國內人心浮動,又一次流言四起。

  公元1606年,偽季米特里僅僅在位十一個月之後,舒伊斯基宣布偽季米特里是個冒牌貨,並且發動了政變。最終偽季米特里被處死,屍體被暴屍三天。三天之後屍體被燒成了骨灰,骨灰又被攪拌進了火藥裝進了大炮,向著波蘭的方向發射。

  舒伊斯基隨即上台,成為新沙皇瓦西里四世(Vasili IV)。

  費盡心機擁立了一個傀儡,沒想到僅僅在一年之後就被舒伊斯基摘了果子。

  波蘭人當然不爽。

  於是在公元1607年,波蘭人故伎重演,捲土重來。他們宣稱在莫斯科被炮決的那個偽季米特里確實是個冒牌貨,是偽偽季米特里。而真正的偽季米特里則已經安全地從莫斯科逃脫,來到了波蘭。

  說時遲那時快,波蘭人又迅速擁戴了新的偽季米特里(False Dmitry II)。

  這位被擁立的老哥,我們不妨稱之為「偽季米特里二世」。

  比起前面那位偽季米特里一世,好歹歐洲歷史大概能夠講清楚偽季米特里的真實身份。但輪到偽季米特里二世這裡,索性連他的來龍去脈都說不清楚,完全是來路不明的一位野生沙皇。所以,這位偽季米特里二世,才是真正的「偽」到了極致,他的真實身份壓根就不重要,像不像被炮決的偽季米特里也不重要。反正他存在的唯一價值就是傀儡,只要把傀儡這個作用發揮到極致,也就完成了任務。

  並且,遠道而來的新娘瑪麗娜,也為這位偽季米特里二世進行了驗明正身的工作,證實了這位老公就是自己的心肝寶貝親老公,隨後就「繼續」同居在了一起。此外,在上一次認親大會中表現突出的當年小季米特里的媽媽,又一次認下了這位火線上崗的新兒子,為偽季米特里二世進行了官方加持。

  於是,圍繞偽季米特里二世的波蘭進攻俄國工作組,正式掛牌成立。

  公元1607年,波蘭人再次發兵,向莫斯科進發。

  跟上一次的進軍莫斯科,看上去並沒有太大區別,沙皇俄國軍隊軍無鬥志,層出不窮的新沙皇季米特里,搞暈了俄國老百姓的腦殼。而且瓦西里四世自己也算是得位不正,在他嘴裡的季米特里,一會兒死了,一會兒活了,最後還是死了。這樣出爾反爾也讓沙皇俄國老百姓們看不起。如果是這樣的話,他們寧肯相信,被瓦西里四世說死的偽季米特里又活了。

  這場仗,一打就是三年。

  沙皇俄國方面,在打不過波蘭人的情況下,俄國人向新興的北歐小霸瑞典求援,瑞典人則獅子大開口。出兵可以,但俄國人必須割地賠款。即便如此,俄國人還是答應了瑞典人的非分要求。

  波蘭立陶宛方面,進攻不力的偽季米特里二世被波蘭國王廢黜,隨後死去。在他之後,歐洲歷史上還出現了所謂的偽季米特里三世、四世,但都不成氣候。最終,這個歐洲版本的「朱三太子案件」,也就消失於歷史長河之中。

  公元1610年,波蘭軍隊開進莫斯科,波蘭王子弗瓦迪斯拉夫(Vladislav I)自封為新沙皇。老沙皇瓦西里四世被俘,並且在兩年之後被波蘭人處死於華沙城近郊。

  波蘭人一下成了莫斯科的主人,燒殺淫掠的事情幹了一籮筐。沙皇俄國老百姓終於發現,自己在偽季米特里這件事情上被騙的暈頭轉向。到頭來,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

  公元1612年,沙皇俄國貴族發動兵變,趕走了波蘭人和波蘭沙皇。

  公元1613年,沙皇俄國縉紳會議(zemsky sobor),擁立十六歲的米哈伊爾·羅曼諾夫(Michael I)為新沙皇。從此,沙皇俄國歷史進入羅曼諾夫王朝(House of Romanov)時代。

  以羅曼諾夫王朝為核心,俄國人和波蘭人的恩怨情仇又延續到了公元1618年。這一年,雙方締結和平協議,這場兩國之間長達十幾年的戰爭才算正式落下帷幕。

  從1605年到1618年的這場大戰,被稱為「波俄戰爭」(Polish-Muscovite War)。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