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八節 李特立威
2024-10-11 12:22:59
作者: 舊時艷陽
益州的局勢在一天天惡化。
前來投奔的李庠有勇有謀,親和力比較強,深得大家擁戴,但威信高了有時候也不是一件好事,他越來越受趙廞猜忌了。趙廞的長史杜淑和司馬張粲看出了趙廞的心思,勸他道:「將軍起兵不久,各項工作都還沒有走上正軌,這個時候您卻派李庠在外掌握重兵。有句話叫『非我族類其心必異』,如果他有一天倒轉槍頭攻擊我們,後果將不堪設想,應當找機會把他解決掉才是上策。」趙廞同意了。
機會很快就來了。李庠拍馬屁,勸說趙廞進一步稱帝,誰知道這一下拍到了馬腿上。趙廞當即宣布:「李庠大逆不道,論罪當誅!」不由分說便命人把李庠與他的兒子侄子等十來個人推出去斬首。當時李庠的哥哥李特、弟弟李流都帶兵在城外駐紮,趙廞派人去安撫他們道:「是李庠自己犯了死罪,跟你們兄弟無關。」之後繼續讓李特、李流做將軍。李特和李流不是傻子,自然不相信趙廞所說,但他們寄人籬下,遇到這樣的事也是敢怒不敢言,只得暗自咽下苦水,帶兵回到了綿竹。
趙廞的牙門將許弇(yǎn)請求擔任巴東(今重慶奉節縣)監軍,杜淑和張粲站出來反對,許弇再三請求,但他們態度堅決。許弇是個暴脾氣,拔刀手刃了杜淑和張粲,杜、張的左右隨從一擁而上,又殺死了許弇。一天時間內失去三位心腹的趙廞,從此走上了下坡路。
趙廞派新任的長史費遠、蜀郡太守李苾、督護常俊率領一萬士兵,駐紮在綿竹的石亭,防備李特兄弟北上。李特回到綿竹後,立誓要為弟弟報仇。他秘密聚集七千多兵士,趁夜色掩護,採用火攻之計襲擊費遠的軍隊,費遠軍隊中被燒死的十有八九。李特乘勝向成都挺近,費遠等人一看大勢已去,趁夜開城逃跑,趙廞手下的文武百官也如鳥獸散。趙廞和妻子兒女登船沿水路逃跑,半路就被手下殺死了。李特率兵進入成都,放縱士兵搶掠,後派使者去洛陽覲見,陳述趙廞的種種罪行,說明趙廞之死是罪有應得。
朝廷得到李特的報告後,獎賞消滅趙廞的有功之臣,任命李特為宣威將軍,李流為奮武將軍,都封為侯。朝廷還讓當地官員列出同李特一起討伐趙廞的六郡流民名單作為獎賞的依據,廣漢太守辛冉擱置不報,這事被流民得知,惹起眾怒。
朝廷任命梁州刺史羅尚為平西將軍兼益州刺史,率領牙門將王敦(非王衍堂弟)、蜀郡太守徐儉、廣漢太守辛冉等率七千餘人進入了巴蜀。李特派弟弟李驤恭迎,並獻上奇珍異寶,羅尚貪財,非常高興,遂任用李驤為騎督。
建始元年(301)三月,羅尚率部隊進入成都,汶山郡羌人造反,王敦前去征討,兵敗被殺。
當初,朝廷命秦州、雍州召回流入蜀地的難民,又派遣御史馮該、張昌監督執行。李特的哥哥李輔從略陽(今甘肅天水市)到達巴蜀,他聽說中原正發生動亂,無力顧及其他,就建議弟弟先不用回去。李特覺得有道理,多次讓人賄賂羅尚和馮該,請求延期到秋天再回,羅、馮答應了。
秋季很快就到了,羅尚派人去監督遣送流民,限令七月啟程。當時流民在梁州、益州做低下的工作,加之雨水過多影響莊稼的收成,根本沒有盤纏,聽說要被遣返都不知所措,個個憂愁怨恨。李特又人拜訪羅尚,請求把流民遣返的事推遲到冬天,沒有被允許。不僅如此,生性貪婪的辛冉還遊說羅尚,要他在各地設立關卡,搜刮返鄉流民的財物。
李特多次出言請求長官留下流民,所以流民們對他非常感激,紛紛前去投靠,房子不夠住,李特就在綿竹搭設帳篷來安置。李特又向辛冉請求延期,辛冉大怒,派人張貼告示,懸重賞捉拿李特兄弟。李特派人改動了告示中的內容,在流民中造成更大的恐慌,一時間歸附李特的人越來越多,一月之內竟有兩萬餘。建始元年(301)十月,李特把部下分成東、北兩個大營,他自己在北營,他的弟弟李流在東營。他們趕製兵器,訓練隊伍,嚴陣以待。羅尚、辛冉命人帶兵攻打李特,結果都大敗而回。
流民推舉李特為代理鎮北大將軍,李特乾脆代表朝廷封官,封任弟弟李流為鎮東大將軍,號稱東督護,又任命哥哥李輔為驃騎將軍,另一個弟弟李驤為驍騎將軍。李特派兵進軍廣漢攻打辛冉,辛冉出兵迎戰,屢戰屢敗,最後敗走德陽,李特遂占領廣漢。之後,他任命李超為廣漢太守;讓自己的兒子李始、李盪、李雄,還有李含、李含的兒子李國和李離、任回、李攀等人擔任將軍;又命閻式、李遠等人為參謀。李特在巴蜀約法三章,軍紀嚴明,深得流民的擁護。
李特率兵攻打成都,羅尚又多次被打敗,只好開始大規模構築工事,沿著郫水安營紮寨,戰線綿延七百里與李特對峙,並向梁州和南夷校尉寫信,請求支援。
河間王司馬顒派督護衙博率軍支援羅尚,駐軍到梓潼;朝廷又派張微擔任廣漢太守,駐紮德陽;羅尚派督護張龜駐防繁城。見此形勢,李特決定分兵,派李盪迎擊衙博,他自己則親自帶兵抵擋張龜。張龜很快被打敗,李盪也擊敗了衙博的軍隊,並一路追擊到葭萌(今四川廣元市),衙博隻身逃走,士兵全部投降。司馬顒只好換許雄擔任梁州刺史。
形勢一片大好,李特遂自封為大將軍、益州牧,並都督梁、益二州諸軍事。永寧二年(302)八月,李特和李盪合兵一處,殺死了張微。
李特命蹇(jiǎn)碩駐守德陽,李驤駐軍毗橋(今四川成都市南),李流駐軍在成都城北。羅尚又派一萬精兵進攻李驤,李驤與李流聯合迎戰,重創羅尚這支勁旅,羅尚軍死亡十之八九。涼州太守許雄也多次派兵攻打李特,但屢戰屢敗,李特聲威更為浩大。
這樣的形勢造成了一系列連鎖反應:建寧郡(今雲南曲靖市)的世家大族李睿、毛詵趕跑了建寧太守許俊;朱提郡(今雲南昭通市)的世家大族李猛驅逐了朱提太守雍約——他們都是在響應李特,各自擁有部下數萬人,只是他們的實力還是不如李特。朝廷派出南夷校尉李毅率兵討伐,打敗這兩隻叛軍,殺死了毛詵。李猛上書投降,但字裡行間不夠恭敬,李毅假意接受投降,把他引誘過來後殺掉了。
永寧二年(302)十一月,朝廷重新設立了寧州(太康三年廢,併入益州),任命李毅為寧州刺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