俘虜了明朝皇帝,誰知竟成了燙手山芋
2024-10-11 12:17:56
作者: 歷史君
01 以朝貢之名撈好處
元朝被明朝推翻後,蒙古分裂為東西兩部分,明朝人稱西部蒙古為瓦剌,稱東部蒙古為韃靼。
自從分家的那天起,這兩「兄弟」就成了冤家,常年你打我我打你,征戰不斷。
瓦剌的首領叫脫歡,1433年(明宣德八年)的時候當首領當得不耐煩了,想讓位,卻又不讓給自己的兒子也先,也不讓給其他瓦剌人,而是把老對手韃靼人的君主脫脫不花叫來,立他為大汗。
也先當然很不爽,所以當他爹於1439年去世後,他立即繼承了他爹的地位,自稱「太師淮王」,而且瓦剌諸部也歸了他,脫脫不花頓時很尷尬,成了有名無實的大汗。
雖然有名無實,但畢竟他是老大,所以到明朝入貢,他這個老大不能缺席。也先雖然實權在手,但畢竟是臣,充其量算老二,可是這個老二,卻是個「工作積極分子」,什麼也不想落在老大後面,所以當老大派使者入貢,他也派了一撥人去,明朝只好給兩份賞賜。
本書首發𝘣𝘢𝘯𝘹𝘪𝘢𝘣𝘢.𝘤𝘰𝘮,提供給你無錯章節,無亂序章節的閱讀體驗
名義上是朝貢,實際上是撈好處去了,因為按照當時的朝貢制度,明朝都要對朝貢者進行厚賞,賞賜的禮物,往往是貢品價值的數十倍,乃至上百倍。
就像子女給父母拜年,子女只需磕一個頭,就能得到一大把壓歲錢一樣。
子女多了,光是壓歲錢,也能把父母搞窮,而明朝這樣的子女(包括藩屬國)還不少。
02 貪得無厭的瓦剌人
後來明朝來了個規定:瓦剌部也先朝貢的使臣,不得超過五十人。
可是這傢伙貪得無厭,為了得到更多的賞賜,根本不管這個規定,派去朝貢的使臣越來越多,後來竟達到每年兩千人!
明朝受不了了,敕令也先吃相別太難看,約束一下這種行為,也先仿佛有恃無恐,根本不予理睬。
更讓明朝頭痛的是,瓦剌使者得了好處卻不干人事,幾乎每次往來路上都橫行不法,燒殺劫掠,凡是中原地區有的好東西,他們都搶,還挾持其他部落的人和他們一起去搶,貪慾稍微得不到滿足,就製造更大的事端。明朝為了息事寧人,只好逐年增加賞賜。
也先的胃口卻越來越大,要求也越來越過分。他把明朝的寬宏大量,當成是軟弱好欺了。
當也先領兵攻破哈密,俘虜了哈密國王和太后,稱雄西北後,瓦剌對明朝的騷擾和劫掠,更是變本加厲。
還有更令人匪夷所思和哭笑不得的,1446年(明正統十一年),也先想打兀良哈,但沒有糧食,竟然派人到明朝邊鎮大同索要糧食!
當時鎮守大同的是太監郭敬,他立馬向朝廷報告。明英宗朱祁鎮又好氣又好笑:你們打仗叫我出糧,哪有這個道理?吩咐郭敬不要給他們糧食,一粒也不給,也不要見他們的人。
也先的臉皮不是一般厚,第二年又致書明朝宣府守將楊洪,繼續要糧食。楊洪也急忙報告朝廷,朱祁鎮指示:糧食不能給,但可禮遇瓦剌使臣。
據前來歸降的也先部眾透露,也先沒有得到滿足,就有了進攻中原的打算,老大脫脫不花勸他別這樣做,也先卻置若罔聞,並且還要和其他部落結盟,一起搞事,只不過暫時還未採取行動。
03 御駕親征
公元1449年,掌權的明朝大太監王振,點燃了這根導火索。
那年二月,也先派了兩千多人向明朝進貢馬匹。
和之前一樣,名義上是進貢,實際上又是要賞賜來了,因為他們進貢的那些馬,全是劣等馬,是他們自己都看不起的垃圾貨,別說用來做戰馬,估計拉車都夠嗆。
王振很不高興,哪怕要壓歲錢,你也應該磕個像樣的頭啊!
尤其讓他不爽的是,為了得到更多的賞賜,也先使臣居然虛報人數,多報了一千多人。
他們真把咱大明當提款機了啊!就算是提款機,也不能由你想提多少就提多少!
王振指示禮部,只按實際人數發給賞賜,多一分也不給。
也先蒙了,也火了——難道密碼輸錯了?既然提款機不再那麼「聽話」,那就乾脆把它砸了!
同年七月,也先兵分四路撲來,東路進攻遼東,西路進攻甘州(今甘肅張掖)。
作為進攻重點的中路又兵分兩路,一路進攻宣府,一路進攻大同,進攻大同的這一路,由也先親自率領。
明朝參將吳浩戰死於貓兒莊,大同即將淪陷。
在此之前,明朝一直在修築長城,但那時尚未完工,明英宗朱祁鎮決定御駕親征。
這個決定無疑是草率的,理由是那時什麼準備都未做好,尤其是後勤,這種情況下皇帝御駕親征,簡直是沒有頭腦的冒險!然而,朱祁鎮平時都對王振言聽計從,所以王振一鼓勵,他就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了。
於是後來,有人把朱祁鎮草率出征,導致被瓦剌人俘虜的嚴重後果,歸咎於王振。
這個因素當然不能排除,但還有一個可能是,從明成祖朱棣開始,御駕親征蒙古,幾乎成了明朝皇帝的慣例,朱祁鎮可不好意思打破這個慣例,因為他不希望人們說他連先人都不如。
而一點不懂軍事的王振,鼓勵皇帝御駕親征的原因,竟然是天真地以為——
皇帝一出馬,就能把瓦剌兵嚇跑。
於是,同年七月,朱祁鎮命皇弟朱祁鈺留守,率軍五十萬(一說二十萬)親征瓦剌去了,委託王振決斷軍中一切事務。
04 明軍撤退
僅準備了幾天的大軍一出動,問題立刻暴露無遺,尤其是糧食問題,還未到達戰場,僅僅在途中,糧食就供應不上了,導致軍心不穩。
當年八月,前線應戰的明軍就被也先擊潰,王振怕被包圍,慌忙帶著皇帝和大軍撤出大同。
他本想從紫荊關(位於河北易縣西北)退兵,那樣大軍就可從他家鄉蔚州經過,皇帝就可到他家裡坐一坐,他便可在父老鄉親們面前嘚瑟一下——看,咱能把皇帝請到家裡來做客,天底下能做到這點的,能有幾人?
然而,大軍走了四十來里之後,王振突然想到,這麼多人經過他家鄉,一定會把家鄉的莊稼踩壞,於是他急忙下令火速改道,改為向宣府方向撤退。
如此折騰,無異於坐等瓦剌軍追上來!
為了堵截追兵,恭順伯吳克忠、都督吳克勤戰死;率軍阻擊的成國公朱勇、永順伯薛綬在鷂兒嶺中也先埋伏,五萬騎兵損失殆盡。
當英宗於八月十四日到達位於河北懷來東南的土木堡,離懷來城僅二十里的時候,王振的腦袋又被驢踢了一下,而且這一次踢得更狠,竟然為了等一千多輛輜重車,下令就地宿營!
而他的根據,竟然是以為那些輜重車沒有跟上來!
兵部尚書鄺埜再三要求王振:咱們應該快馬加鞭進入居庸關,這樣才安全,可是王振不准。王振一系列反常舉動,簡直令人懷疑他是也先的臥底!更悲摧的是,土木堡是個無水的高地,此地以南十五里倒是有一條河,但被瓦剌兵占了。
饑渴難耐的將士們挖井取水,挖了兩丈深仍不出水,只好忍著。
05 皇帝被俘
第二天,瓦剌追兵趕到,把土木堡圍得水泄不通,經過一番激戰,明軍死傷慘重,潰不成軍,已經顧不上他們的皇帝了!
突圍是不可能了,英宗索性下馬,面向南方盤膝而坐,面不改色地等待就縛。
「我要為天下除掉這個賊人!」護衛將軍樊忠,當著英宗的面殺了王振,殺死數十個瓦剌兵後,力戰而死。
俘虜了明朝皇帝,也先如獲至寶——有了這麼大一個人質,帶著他去攻城,去勒索財物,誰敢說個不字?
然而,他萬萬沒有想到,明朝動作奇快,兵部尚書于謙等立即擁立朱祁鈺即位為帝,遙尊朱祁鎮為太上皇,並下令邊關將領不得私自與瓦剌人接觸。
這樣一來,也先手裡的這個人質,就發揮不了他想像中的作用。
比如留守大同的郭登,就沒上也先的當。
「土木堡之變」後,也先挾持著明英宗攻打大同,郭登率領大同軍民嚴加防守,也先久攻不下,便朝城內大喊:「你們的皇帝在我們手裡,趕快投降吧,不然就把他殺了!」
郭登不為所動,緊閉城門。
至於被俘的太上皇,他當然想救,並且準備派壯士劫營救駕,無奈瓦剌兵防守異常嚴密,未能成功。
在那以後幾個月時間裡,瓦剌兵數次進攻,均被郭登擊退,還於1450年春偵知敵人行蹤後,率軍跟著他們屁股後面,趁機突襲,大勝了一場,殺了不少敵人,還奪回八百多被瓦剌兵搶走的人畜,新皇帝還因此加封他為定襄伯。
同年六月,也先又領兵數千,挾持著明英宗來到大同城外,騙郭登說:「我們是來送還你們的皇帝的,請開門!」
送還皇帝當然可以,但要是想使詐,沒門!郭登與同僚商議,設計了一套救駕退敵之策。
也先並不笨,察覺情況不妙,急忙退兵,挾持英宗而去。
而在頭一年,也就是正統十四年(1449)的十一月,也先把英宗作為攻城略地政治工具的陰謀就已經失敗了一次——
在著名的「北京保衛戰」中,明朝兵部尚書于謙領導北京軍民,將進攻北京的也先打得大敗而逃。
06 皇帝俘虜成了燙手山芋
或許這一次來到大同,也先真是來送還明英宗的。
他已經明白,這個毫無價值的籌碼,已經成了燙手山芋,砸在他手裡了!
留在手裡不是個事,殺又不敢殺,否則就是彌天大禍,明朝若趁機舉全國之力大舉討伐,會帶來什麼樣的後果,他想都不敢想!
這時候的也先,只求明朝趕快把明英宗接回去,他寧願出路費。
為了儘快丟掉這個燙手山芋,也先竟然放低身段,不停地派人南下求和。
他想放人,明朝新君景泰帝朱祁鈺卻不想接收。
這可以理解——他怕這個哥哥一回來,這個位子就得還給他。
《明史列傳》記錄了景泰帝的心聲——
「於時八月,上皇(指被俘的明英宗)北狩且一年矣。也先見中國無釁,滋欲乞和,使者頻至,請歸上皇。大臣王直等議遣使奉迎,帝不悅曰:『朕本不欲登大位,當時見推,實出卿等。』」
——朕當時本來不想坐這個位子,是你們硬把我推上去的!
于謙聽出了他的言外之意,從容地說:「天位已定,寧復有他,顧理當速奉迎耳。萬一彼果懷詐,我有辭矣。」帝顧而改容曰:「從汝,從汝。」
于謙讓他放心,天位既然已經定了,就不會有其他變故了,太上皇畢竟是自己人,理應接回來,景泰帝這才不耐煩地說:「聽你的,聽你的。」
景泰元年(1450)八月,「砸」在手裡一年後,也先無條件釋放了明英宗。
之前,也先恨死了于謙,因為如果沒有他,他不但已經占領了北京,恐怕整個大明,都已經成了他碗裡的肉。
而此時,他對于謙只有感激——若不是于謙一句話,這個燙手山芋,也不知還要燙他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