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百七十多條無辜的生命,憑什麼為方孝孺的名節買單?
2024-10-11 12:17:43
作者: 歷史君
中國古代皇帝殺人,動不動就「株連三族」。這不算狠,最狠的是滅九族。所謂「九族」,一般指的是「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其中「父族四」指父母、兄弟、姊妹、兒子;出嫁的姑母及其兒子;出嫁的姐妹及外甥;出嫁的女兒及外孫。「母族三」指外祖父一家;外祖母的娘家;姨母及其兒子。「妻族二」指岳父的一家;岳母的娘家。
「株連九族」,往往是那些殘暴的皇帝能夠想到的最重的刑罰了。但歷史上卻有這樣一個皇帝,滅了人家九族還不解恨,又增加了一族,滅了人家十族。增加的這一族是哪一族呢?先賣個關子。
這個被滅十族的倒霉蛋,名叫方孝孺。
01 不為「強盜」服務
方孝孺(1357—1402),浙江寧海人,明朝大臣、學者、文學家、散文家、思想家,因拒絕為發動「靖難之役」的燕王朱棣草擬即位詔書,成為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被「誅十族」的人,遇害者多達八百七十三人!
誅滅方孝孺十族的,正是上面提到的這個朱棣。
朱棣對方孝儒為何如此仇恨?原因簡單得不可思議:方孝孺不肯為朱棣草擬即位詔書,朱棣生氣了,他一生氣,就滅了方孝孺十族,除了九族,另一「族」為方的學生。
那麼問題來了:方孝孺為什麼不肯為朱棣草擬即位詔書呢?原來在他看來,朱棣的皇位來得不正當,是搶來的,是強盜行徑,與其為這樣的強盜服務,不如去死。他要用死來維護他的名節。
按照皇帝接班的「規矩」,朱棣的皇位的確來得不正當。朱棣是朱元璋的兒子,這沒錯,但他不是太子,朱元璋在世時立的太子是朱標,是朱棣的哥哥。可惜這個太子死得早,朱標死後,朱元璋又讓他的兒子朱允炆做了太子,這就是後來的建文帝。這個建文帝,坐上龍椅不久就把叔叔朱棣惹毛了,他要以「削藩」為由,削掉燕王朱棣的權力。朱棣本來就對柔弱的朱允炆當皇帝不滿,總想找機會趕他下台,此番對方把機會送上門來,朱棣就「笑納」了,發動了推翻建文帝的戰爭,史稱「靖難之役」。打了三年,建文帝缺乏謀略,任用主帥不當,致使主力不斷被殲。朱棣以燕京(今北京)為基地,適時出擊,靈活運用策略,幾次大戰後消滅官軍主力,並乘勝進軍,於建文四年六月十三日攻下帝都應天(今江蘇南京)。建文帝失蹤,朱棣登上帝位,是為明成祖。
朱棣成功了,他也是歷史上唯一一個藩王造反成功的案例。
02 寧死不從
推翻合法皇帝得來的皇位,當然不光彩,難免會遭非議,自古最愛發表見解的,無非就是那些讀書人,收買讀書人的心,就顯得非常重要,而方孝孺是天下讀書人的頭,讓他草擬即位詔書,就能起到這樣的作用——瞧瞧,瞧瞧,咱們的頭頭都歸順皇帝了,咱們也從了吧。
朱棣萬萬沒想到,作為建文帝舊臣因不歸順新朝而被下獄的方孝孺打死也不干。朱棣又派方孝孺的學生廖鏞、廖銘二人去勸說,被方孝孺痛罵一頓。最後朱棣派人強行押解方孝孺上殿,方孝孺「披麻戴孝而入,悲慟而極,哭聲響徹大殿」。朱棣從御榻上走下來勸說:「方先生何必這樣,嗓子哭啞了怎麼辦,我不過是想效法周公輔佐成王。」他說的「成王」,指的是建文帝。
「那麼成王呢?成王在哪裡?」方孝孺問。
「他自焚而死了。」朱棣答。
「既然如此,就該立成王之子。為什麼不立成王之子?」方孝孺又問。
朱棣說成王之子太小,「國賴長君」。方孝孺說:為什麼不立成王的弟弟?朱棣說:這是我的家事,你管不著。朱棣命人拿來筆墨,不容置疑地命令方孝孺:昭告天下,非先生執筆不可!方孝孺倒是寫了,寫的卻是「燕賊篡位」幾個字,然後擲筆於地,且哭且罵:死就死!詔書絕不能寫。朱棣勃然變色,冷笑一聲:方先生難道不怕滅九族?
「滅十族又如何?」
「那好,老子成全你!」
隨後,朱棣一面命人繼續將方孝孺關押獄中,一面搜捕其親戚、家屬以及他的學生,押解至京。
03 是非任評說
朱棣登上皇位的第八天,在南京聚寶門,當著方孝孺的面,朱棣將後者的「十族」一個一個地進行誅殺,每殺一個問一聲後悔嗎,現在後悔還來得及。方孝孺視而不見,頭都不抬——也許在他心裡,他的「十族」連草芥都不如,殺光又何妨,有什麼可後悔的!最後其他人都殺完了,輪到方孝孺自己了,他仍不「後悔」,謾罵不止。朱棣卻不讓他痛痛快快地死,先是命人將他的嘴割裂至兩耳,並割下舌頭,隨後一刀一刀地將他割死。
方孝孺被凌遲處死後,朱棣仍不解恨,讓人吃他的肉,吃一塊肉賞銀一兩。有個官員的僕人吃了很多塊肉,當然也得了很多銀兩,回去後向主子炫耀,其主子聽後大喝一聲狗奴才,一拳打破僕人腦袋,僕人當場斃命。
一拳將僕人的腦袋打破,那位官員的憤怒可想而知。
我們在讀這段歷史的時候,除了佩服方孝孺骨頭硬,對他是不是也應該有點憤怒?
後世有人評論說,方孝孺這不是捨生取義,是愚忠。事情都這樣了,為朱棣做事又會怎麼樣呢?又不是叫他叛國投敵,為朱允炆做事光明正大,難道為朱棣做事就是卑鄙小人?
殘暴的朱棣為了穩固皇權可以視人命如草芥,但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說,方孝孺何嘗不是視人命如草芥?當他的父母、兄弟姐妹、親戚朋友學生八百多人一個接一個死於劊子手的屠刀之下,當他為了維護自己「不侍二主」的名節甚至連即將被屠殺的幼兒的啼哭聲也充耳不聞,他是否想過,那八百多條無辜的生命,憑什麼要為他的所謂名節買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