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九 萬乘之尊 立威

2024-10-14 15:23:23 作者: 烽武野

  公元前573年周曆正月十五日,早春的寒風還在呼嘯著,晉國所有大夫齊聚清原。他們身著華麗的衣服,排著整齊的隊伍,集體眺望著南方。雖然大夫們被凜冽的寒風吹得凍手凍腳,但是絲毫不敢亂動。

  隊伍為首的是中軍將欒書與上軍佐荀偃。十天前他倆剛派人把晉厲公殺了。現在欒書與荀偃成為晉國實際的最高主宰,他倆率領大夫們正等待著從洛邑趕來的晉國新君——姬周。

  此時的姬周只有十四歲,他的爺爺姬捷是晉襄公的小兒子,由於晉國的「國無公族」政策,姬捷被送到周王室去當大夫,他們一家就在洛邑紮根了,從此再也沒有回到晉國。

  到了孫子輩的姬周,時來運轉,他的堂叔厲公被幹掉了。欒書與荀偃想來想去,還是選擇了姬周。首先姬周很小,只有十四歲,放現在也就是初中一年級的孩子,剛剛步入青春期;更重要的,姬周是晉襄公的子孫。

  晉文公有兩個兒子先後做了國君,第一位是晉襄公,但是襄公的兒子靈公被趙盾幹掉。第二位是晉成公,但是成公的孫子厲公被欒書和荀偃幹掉。所以欒書與荀偃絕不會從成公的子孫里找新任國君,那是在給自己找仇人。還不如從襄公的子孫里找,因為襄公的子孫早已遠離了國君之位,找襄公的子孫來當國君,他一定會對自己感恩戴德。

  不知等了多久,從南邊傳來一隊人馬的聲音,所有人循聲望去,都想看看即將繼承晉國巍巍大業的少年長什麼模樣。

  很快,一輛華麗的馬車停在眾人面前,大家伸著脖子等著姬周從馬車裡出來,馬車裡卻一點動靜都沒有,車門始終沒有打開。時間就這樣一分一秒地流逝,原本一場隆重的接風儀式就這樣冷場了。

  欒書與荀偃覺得不正常,這麼長時間姬周怎麼還不出來,是在馬車裡睡過頭了,還是膽小害怕不敢出來見人?就在欒書打算上去敲敲車門的時候,「嘎吱」一聲,車門打開了,從裡面走出了一位翩翩少年。他就是姬周。在場的大夫們都騷動了起來,隊伍開始亂了,都想往前擠,看看姬周的模樣。

  姬周站在馬車上,俯視著眾人,他不但不怯場,反而面露霸氣,讓人心生畏懼。姬周接下來的舉動,讓群臣體會到什麼叫君臨天下。

  

  姬周用他略帶童音的嗓子說:「我要跟你們說清楚,原本我不想當國君,可是上天選中我當國君。你們有的人之前根本不把國君放眼裡,現在,你們如果擁立我,就必須臣服於我;如果想找個聽話的傀儡,那你們趕緊換人吧。」

  在場的大夫們都驚呆了,第一次聽見這麼直白的話,但是話糙理不糙,群臣立馬對天發誓,將對姬周唯命是從。

  誓言也發過了,群臣就等姬周起駕去新絳了。然而姬周並沒有停止對群臣的折騰,他說:「我既然是你們的國君,你們接下來該做什麼?」

  欒書與荀偃蒙了,心想,這孩子意思意思就行了,還要幹啥啊?

  此時現場氣氛極度尷尬,姬周一直站在馬車上等著,群臣卻不知道姬周要他們幹什麼,雙方就這麼僵持著。

  終於有一位大夫明白了過來,他面朝姬周跪了下來,大喊萬歲。原本像冰凍的湖面一樣的氣氛,瞬間沸騰了起來。所有人集體跪向姬周,高呼萬歲。直覺告訴他們,這位少年將是一位不世出的天下英主。

  與眾人一同跪在地上的欒書與荀偃,他倆腦中閃過一個念頭:「眼前的傢伙從哪裡來回哪裡去可以嗎?」

  答案當然是否定的。

  欒書與荀偃迎立姬周,就像現在的網購,他倆並沒有見過實體的姬周,只是通過第三方交易平台(洛邑)「購買」了姬周。這場交易本身就是一場政治交易,他們二人讓姬周當國君,姬周就要保他倆大權獨攬。

  然而欒書與荀偃錯了,他倆不但沒有成為操縱者,反而成為姬周手裡玩弄的對象。

  少年姬周在清原立了自己的國君之威,隨後被眾臣接回了新絳。

  周曆正月二十六日,姬周在晉武公的廟裡祭祀祖先。周曆二月一日,姬周在朝廷舉行就位大典,史稱晉悼公。

  繼位儀式結束後,晉悼公回到宮內,欒書與荀偃求見。他倆求見悼公,是讓他把一件極其棘手的事給辦了,給剛死的晉厲公姬州蒲取諡號。

  諡號都是君王死後取的,國君在世的時候一般是沒有諡號的,諡號是對君王生前的所作所為進行一個高度評價。

  古人很聰明,唐朝以前,對死去的領導人評價都是用一個字,這樣既簡單又好記。諡號評價有三個等級。

  「美諡」說明你生前幹得很好,比如:文、景、武、莊、孝等。

  「平諡」說明你生前幹得很辛苦,可惜死得太早,或者死得太慘。比如懷、思、悼、閔等。

  「惡諡」說明你生前乾的都不是人事,你死了那是普天同慶,比如幽、厲、煬、靈等。

  不要小看取諡號,這代表了新任國君姬周對之前大夫弒殺國君的態度。處理得好皆大歡喜;處理不好,他就是第二個姬州蒲。

  晉悼公看著欒書呈上來的諡號,他挑來挑去,看中了「厲」字。

  「殺戮無辜曰厲,我覺得這『厲』字很好,就用它作為姬州蒲的諡號。」

  「對了,那些追隨姬州蒲的嬖臣(寵臣)呢?」

  「啟稟國君,都被我們抓了起來,聽候國君處置。」

  「全部殺了。」

  欒書與荀偃聽到後,一直懸在半空的心,終於平穩地落了下來。雖然在清原時他們感覺姬周不是個善茬,但是在處理前任國君的態度上,姬周和他們站在統一戰線上,這件事情便有了合法性。

  合法性很重要,它掩蓋了很多罪行。比如唐太宗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幹掉兄弟後,就要極力抹黑他的兄弟。明英宗在奪門之變後,重回皇帝寶座,他不想殺保衛大明江山的于謙,但是隨他政變的人的一句話讓他痛下殺手:「不殺于謙,出師無名!」

  雖然暴力可以解決一時的問題,但是解決不了殺人犯內心的惶恐。沒有人願意背負一個殺人犯的罪名,更何況還是弒君這等大逆不道的事。

  不給姬州蒲惡諡,不殺嬖臣,那姬周繼承國君之位就沒有合法性,欒書與荀偃就是弒君罪人。為了自己能夠心安理得,為了名正言順,只能犧牲姬州蒲和他的嬖臣了。

  欒書與荀偃內心覺得姬周這孩子不但具有強大的君王氣場,在處理棘手的問題上,也顯得極其老練。這孩子到底是跟誰學的呢?

  這裡就不得不提一個人,那就是晉悼公的老師——單襄公。

  一個好老師可以影響學生一生的命運,而教育姬周的單老師,可以堪稱春秋時代的優秀教育工作者。平心而論,厲公姬州蒲與悼公姬周都是天資聰慧的國君,可他倆的結局為何截然相反?因為悼公有一個好老師。

  單襄公是單國的國君,這個單國位於河南孟津縣附近,是一個很小的國家。在春秋兼併成風的時代里,這個小國家竟然沒有被滅,這和他們高超的處世技巧有關。所以這個國家的國君代代都是人精。

  更厲害的是,單襄公還在洛邑的周王室里,擔任地位極其重要的卿士,經常代表周王室出使諸侯國,協調國際爭端。作為人精的他,為人處世八面玲瓏,看人眼光極准,洞察力超強。單襄公曾經見過陳靈公(與夏姬私通的國君)、三郤、晉厲公,他預言這五位都活不長,果然全部非正常死亡。

  單襄公還在繁忙的工作之餘,擔任了姬周小朋友的老師。單老師第一次給姬周小朋友上課,就覺得這孩子不一般。單老師對姬周同學的評語是「立如蒼松,目不斜視,聽不側耳,言不高聲」,一看就是課堂上認真聽講、不開小差的好學生。

  春秋時老師教育學生,要讓學生向聖賢學習,做一個有道德的人。但是讀聖賢書是用來學做人的,如果用來做事是百無一用啊。如果將這樣的教學方法用在一個君王身上,那對君王與國家將會是一場大災難。因為春秋奉行的是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

  針對傳統教學的不足,單老師進行改革,開設了「國君行政管理課」,他將自己多年的混世經驗和馭人之術,向姬周同學傾囊相授。

  在單老師的言傳身教下,姬周從一個懵懂少年成長為一個足智多謀的小人精。

  當十四歲的姬周掌舵晉國這條大船時,他並不怯懦。姬周要把從單老師那裡學來的知識用在管理晉國這條大船上。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