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媽媽這樣立規矩,孩子最不會牴觸> 錯誤8:自以為是地「愛」孩子

錯誤8:自以為是地「愛」孩子

2024-10-11 11:20:09 作者: 金文

  孩子從出生到長大,爸爸媽媽給他的愛從不缺少。我們當然知道所有的母愛都是濃烈的、真摯的,但你是否想過,如果你「愛錯」了或「愛過」了,孩子會怎樣?

  有一位媽媽,出於擔心和愛護,常常在15歲的女兒面前嘮叨:要好好學習,少與男生來往。有一次,有幾個同學來約女兒一起去給一個男同學過生日,竟然遭到了媽媽的一頓數落,這使女兒受到了極大的傷害:她覺得在同學面前很沒面子,同學們也不願再跟她來往。她因此怨恨母親:「你們不讓我好過,我也讓你們難受。」她向父母喊叫,「我就是要氣你們!就是不好好讀書!就是要把你們的錢拿去花光!」

  當然,父母的焦慮和擔心是可以理解的,但只要和孩子好好溝通,孩子肯定能理解家長這種擔心。可是,示例中的媽媽雖然為自己的孩子操碎了心,卻不顧孩子的感受,粗暴地制止了孩子的行動,這讓孩子內心產生了深深的無助與痛苦,也引起了孩子的牴觸。父母這種方式的關心,是典型的把力氣使錯了地方,極有可能會把孩子推向極端。

  試想一下,如果上文中的媽媽換一種做法,告訴孩子:「我知道你想和同學出去玩,也能體會到你的感受,可是,你要記住你目前的主要任務是學習,請你在玩的同時不要忘了學習,可以嗎?」這時候女兒一定能理解媽媽,也會做到按時回家,好好學習。

  本章節來源於𝑏𝑎𝑛𝑥𝑖𝑎𝑏𝑎.𝑐𝑜𝑚

  其實,只要站在孩子的立場上考慮孩子的感受,與孩子的感受產生共鳴,對於孩子自己解決問題是有著莫大的裨益的。

  陳宇飛是一名七年級的學生,門門功課都很優秀,除了體育課。原來身體瘦弱的他特別害怕上體育課,有時候甚至裝病來逃課。陳宇飛的老師把這個情況告訴了他的爸爸,爸爸決定跟兒子好好談談。

  晚上下班以後,爸爸走到了宇飛的房間。

  「兒子,今天你們老師告訴我,你沒有去上體育課。」

  「爸爸,我不喜歡體育課。」

  「我知道。」

  「你知道?」

  「對,因為爸爸小時候也很討厭上體育課。那時候的我個子比較矮,也比較瘦,體育課上老是被同學們嘲笑。」

  「那後來呢?爸爸也沒有去上體育課嗎?」

  「不是,後來我每次都去。」

  「為什麼呀?」

  「因為勇敢地去面對才是男子漢啊。不能因為害怕就逃避,相反,要去克服。你說呢,小男子漢?」

  「好的,爸爸,我會試著去克服我的害怕,去上體育課的。」

  「對嘛,這才是男子漢,不要害怕,只要勇敢邁出第一步,就會不一樣的。你看爸爸現在不是很壯嘛。」

  學生的職責就是上課、學習,這是很多父母不用立規矩孩子也知道的事情。陳宇飛因為自己瘦弱自卑就不上體育課,無論從哪方面來說,我們都知道這是不對的。如果爸爸用一般的做法也就是擺出成年人以及父母身份的姿態來指責孩子,強迫孩子去上體育課,其結果也會不言而喻。但幸運的是,陳宇飛爸爸是一個高情商的父親,他站在陳宇飛的角度上,用自己的經歷告訴陳宇飛,逃避不能解決問題,克服才是解決之道。

  一顆種子成長為一棵大樹,是一個複雜而微妙的過程。孩子的成長亦然。十五六歲正是這個複雜而微妙的過程中的一個很微妙的人生階段。在這個階段,孩子身高上超過父母,心理上超越父母,他們會慢慢地試著自己去解決一些生活或者學習中出現的小問題。如果這種權利被剝奪,父母仍舊以自以為是的愛來替代孩子做事,孩子的心理需求得不到滿足,就會以各種各樣的問題行為來表達,比如頂撞父母、厭學等。

  羅傑斯說:「生命就是做自己、成為自己的過程。」高情商父母絕不會冷酷無情地下命令,讓孩子毫無變通的餘地,也不會把孩子裝在愛的蜜罐,寵溺孩子到無法無天。他們都懂得滿足孩子的情感需求,慢慢地引導孩子成長為勇敢獨立的人。正如一位教育專家所說,要「用心用情不用力」,要看見孩子、心疼孩子。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