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魂商才

2024-10-11 10:10:52 作者: 澀澤榮一

  為人處世時,應該以武士精神為本。但僅有武士精神而無商才的話,經濟上則容易招致滅亡,故有士魂還必須有商才。——澀澤榮一

  從前,菅原道真①倡導和魂漢才,這很有意思。相對的,我常常提倡士魂商才。所謂和魂漢才,是指日本人要以日本特有的大和魂為依據,但中國歷史悠久,文化優越,尤其有像孔子、孟子這樣的聖人賢者,在政治、文學及其他方面都比日本發達,所以日本就必須學習漢土的文化、學術,以培養自己的才藝。

  說到漢土的文化、學術,書籍很多,但以記載孔子言行的《論語》為中心。此外記述禹、湯、文、武、周公事跡的《尚書》《詩經》《周禮》《儀禮》等書,據傳全是孔子所編纂的,故所謂漢學,實乃孔子之學,是以孔子為中心的。

  《論語》是記載孔子言行的書籍,據說是菅原道真最愛讀的一本書。相傳在應神天皇②時代,百濟的王仁所獻的《論語》和《千字文》,曾傳之於朝廷。菅原公用筆將它抄錄下來之後,呈獻給伊勢大廟③。這就是現在還保存著的菅原本《論語》。

  「士魂商才」的意義也就是,為人處世時,應該以武士精神為本。但僅有武士精神而無商才的話,經濟上則容易招致滅亡,故有士魂還必須有商才。要培養士魂,書本上能夠借鑑的有很多,但我認為,還是《論語》最能培養武士的根底。

  那商才又要怎麼培養呢?商才也可以通過《論語》來培養。雖然從表面上看來,道德方面的書與商才沒有什麼直接的關係,但商才原本也是要以道德為根基的,偏離了道德的詐騙、浮華、輕佻等,只是賣弄小聰明而已,算不得真正的商才。因此,商才不能離開道德,商才可由探究道德的《論語》來養成,也是不容置疑的。人生處世之道雖然十分艱難,但在你熟讀《論語》且細細品味過後,你就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因此我一生都尊奉孔子的教導,將《論語》作為處世的金科玉律,片刻不離左右。

  我國眾多的賢人豪傑中,善於作戰又巧於處世的,當推德川家康④公。正因為他處世之道的巧妙,所以能威服四方英雄豪傑,開拓了十五代的幕府霸業,使人們在長達兩百多年的時間裡,過著高枕無憂的生活,實在是偉大。

  因家康公處世之道的巧妙,所以有種種訓言傳給後代。他的《神君遺訓》就告訴了我們許多處世的道理。我曾把《神君遺訓》同《論語》對照了一下,發現兩者竟然有很多相似之處,可見其大部分內容都出自《論語》。例如《遺訓》上說的「人之一生,如負重任,如行遠道」,就與《論語》中曾子所說的「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很相似。

  此外,「責己莫責人」是從《論語》中「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這句話的意義引申而來。「不及勝於過」與孔子所謂的「過猶不及」相一致。「忍耐是長久平安的基石,怒為大敵」,也就是「克己復禮」的意思。「人當自知自量,如草葉之露,重則墜兮」,是說要安分守己。另外,「常思有所缺,則無不足;若心生期望,則當思量困窮之時」,又「估勝不估敗,害至其身」等說法,都能在《論語》中找到。由此可知,家康公巧妙的處世之道以及能夠開拓兩百多年的豐功偉業,大都是受益於《論語》。

  世人認為,漢學之教,乃肯定禪讓討伐,故與日本國體不合,這是只知其一而不知其二。從孔子的「謂韶盡美矣,又盡善也;謂武盡美矣,未盡善也」,就能明白。韶樂是稱讚堯舜的音樂,堯欣賞舜之德而讓位,因此歌頌堯舜的音樂是盡善盡美的。武樂是歌唱武王之事,縱然武王有德,但他發起革命,以武力獲得天下,所以評價武樂也未盡善。從這可以看出孔子是不希望革命的。其實凡是評論一個人,必須仔細考慮其所處的時代。孔子是東周人,自然不能露骨地批評周朝的缺點,只能婉轉地表示雖已盡美但未能盡善。

  

  世人論孔子之學,務必要好好探究一下孔子的精神,如果不能以入木三分的敏銳的眼光來觀察,必有流於皮相之虞,不能真正明白其中的意義。所以我一再主張人生處世,如果不想誤入歧途,首先要熟讀《論語》。

  隨著現今社會的進步,歐美各國的新學說不斷傳入。其實,這些新東西在我看來,仍是古老的東西,跟東洋在數千年前所倡導的完全一樣,只是表達方法不同,更善於措辭罷了。雖然歐美諸國日新月異的新成就值得我們研究,但也不要忘了,在我們從古時傳承下來的文化之中也有不能拋棄的東西。

  ①菅原道真:日本平安時代中期公卿,學者。生於世代學者之家。長於漢詩、被日本人尊為學問之神。和魂漢才:指日本的固有精神和中國學問的結合。在明治維新以前日本社會分為士、農、工、商四個階級,士級最尊貴,商人最低賤。

  ②應神天皇:日本第十五代天皇。

  ③伊勢大廟:即伊勢神宮,位於日本三重縣伊勢市,是祭祀日本神話中天照大神的國家神社。

  ④德川家康(1542—1616):日本戰國時代的大名,及江戶幕府第一任征夷大將軍。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