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歷史深處的美麗> 不輸在起跑線上

不輸在起跑線上

2024-10-11 10:07:15 作者: 沈念

  1922年,中國這片土地發生了很多震驚國人的大事件,其中的一件,是一位名叫張幼儀的女士要同她的丈夫離婚。雖然她是被迫的,非常不情願,但在當時的情況,她不得不做出妥協。

  離婚這件事,放在今天,絲毫不值得大驚小怪。但在當時那個民風保守的時期,卻相當罕見,可以說,是張幼儀和徐志摩開了中國夫妻離婚的先河,因此,兩人也雙雙成為民國以來新式離婚的第一人。

  張幼儀留下的照片極少,但就那一張頭戴西洋帽的黑白照,大氣端莊,目光沉靜,這樣的女子宜家宜室,本該被人捧在手心,用心呵護一輩子。

  而在徐志摩出事的那天,當陸小曼傷心欲絕以至亂了手腳,是她頭腦冷靜地派人去山東取回他的屍體,又很有條理地辦完了他的喪事。可見,她並不是個任性妄為,遇事衝動的女子。可是,她卻接受了與徐志摩這樣一樁「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包辦婚姻——為什麼,因為愛。

  

  離婚以後,張幼儀曾回憶她與徐志摩之間的相處。她形容兩個人的第一次見面,徐志摩連看她一眼的意思都沒有,更沒多少話語,只匆匆忙忙隨便應付兩句就結束了。

  洞房花燭夜,張幼儀望著丈夫的臉,原本想要對他說她會做個賢惠的妻子,好好照顧這個家,可是她所接受的傳統教育沒給她這個機會,而徐志摩亦是什麼話都沒有說,兩個人就在沉默中開始這好似一場儀式般的夫妻之禮。

  多年以後,當她回到徐志摩老家,才從傭人那裡聽到丈夫對於自己的看法——鄉下土包子,這是他第一眼看到她照片時的直接想法。

  在丈夫看來,張幼儀有許多地方都不能夠令他滿意,尤其是她那一雙裹了天足的小腳。徐志摩生性熱情奔放,接受的又是五四新潮思想,是最反感封建思想和沒知識沒文化的婦女。他曾諷刺張幼儀與他是「小腳與西服」,里外不相稱。

  後來,這位永遠熾熱,有著新思想的詩人丈夫,果然遇見了他心目中的理想目標——林徽因。在對林女神的追逐中,他徹底地忘記了自己是另外一個女人的丈夫,一個孩子的父親,在張幼儀懷上次子之後,為爭取到與林徽因相處的機會,逼迫妻子打胎。

  其實,她敏感聰慧,怎能不懂得丈夫對自己並無愛情,可她仍然選擇嫁給了他。結婚後,一次次用母性的光輝,容忍著他的孩子氣,繼續無所保留地愛著他。

  只是,她沒聽從徐志摩的話,賭氣打掉孩子。哪怕愛情令她徹底絕望,這個女人也從未想過退卻——這才是最值得敬畏,也最可怕的。

  懂事有教養的女孩分為兩種:一種是現今流行的「富養」,家境衣食無憂,父母給予更好的教育條件,將女孩打扮成公主的樣子,在性格和才藝方面給予最優化的培養;另外一種則是受盡苦難,吃盡苦頭,在明白生活的真相後,逼迫自己學會接受,在痛苦中洗禮和成長。張幼儀,其實屬於後一種。

  或許很多人要問了,她家祖上乃清朝官員,父親是當地頂有威望的名醫;二哥是中國現代史上頗有影響的政治家、哲學家;四哥曾任中國銀行總裁。生長在這樣良好的家庭,哪裡需要吃苦?很多文章在介紹張幼儀時,甚至都稱她為「名門望族之女」。

  1996年,張幼儀的侄孫女張邦梅在美國出版了張幼儀的口述自傳《小腳與西服》。多少年後,她對侄孫女張邦梅回憶道:「我沒法迴避我自己的感覺。我曉得,我不是個有魅力的女人,不像別的女人那樣。我做人嚴肅,因為我是苦過來的人。」

  這是張幼儀親口所述,因此足具考證,並且一言以蔽之,為什麼自己無法成為讓徐志摩喜歡的那種女人——因為她做人嚴肅。

  張幼儀於1900年出生於江蘇省寶山縣,她的祖上雖做過高官,但到父親這裡,家中光景早已今非昔比。論身份地位,父親只是小鎮上一個聲譽不錯的醫生,在見識和學問修養上,自然比不得林長民(林徽因父親)與陸定(陸小曼父親)。

  都說家庭環境是孩子的第一條起跑線,張幼儀的起跑線,顯然要比那兩位女孩低很多。從張幼儀的母親會給女兒纏天足這件事可以看出,她的母親不過是尋常的村婦,亦沒什麼遠見。

  更諷刺的是,張幼儀曾說,她母親原本有八個兒子四個女兒,但她每次只對人家講說她有八個兒子,絲毫不提女兒這回事。母親堅持認為:「女人就是不值錢。」這是張幼儀身為一個女孩,所受到的第一道歧視。

  而父親待她亦不熱情,用她的話說就是:「除非爸爸要求,否則我從不在他面前出現;除非他先開口,否則我不會對他啟齒。」

  在嚴重缺乏父愛母愛的情境下長大,張幼儀的內心是封閉的、敏感的。而殘酷的生活,也不由得她不嚴肅。

  在教育這件事上,張幼儀的父親思想也很落後,他認為,家裡的男孩是值得花錢供出去的,女孩子就大可不必,哪怕接受最基本的教育,都是相當奢侈的。所以,張幼儀從小就得不到什麼受教育的機會,更別說是像林徽因、陸小曼那樣家教優秀、思想開放。

  只有在哥哥們讀書,需要請私塾先生時,張幼儀才能占點便宜,跟在一旁學點簡單的小學知識。家族對女孩不重視的作風,顯然沒能影響張幼儀。她性格要強,堅決不肯向命運低頭。家裡不供她讀書,她就自己想辦法到外面上學。

  一次,在她十二三歲時,她在報紙上看到一所學校在招生,收費還很低廉,於是,她鼓起勇氣向父親說明原委,極力勸說父親拿出這筆錢供自己上學。嚴肅木訥的父親原本不同意,但看到女兒如此倔強,只好應允。

  這是張幼儀面向命運的第一次反抗,無疑,她成功了。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