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歷史不忍細看合集(共2冊)> 多爾袞生前不稱帝,死後卻謀逆

多爾袞生前不稱帝,死後卻謀逆

2024-10-11 09:45:57 作者: 趙越

  多爾袞少年得志,一生戰功顯赫。他帶領滿洲士兵攻入北京,幫助年幼的順治帝一統中原,開啟了清朝入主中原的歷史篇章。開國定製的多爾袞位高權重,卻在正值壯年時突然發病去世,死後不久便被朝廷全面清算,削爵、擢宗室、籍家產、罷廟享、斷其後嗣、掘墓、開棺、鞭屍……這些鮮血淋漓的殘殺,都是政治舞台上權力爭鬥的結果。

  多爾袞是個文武全才,一生卻跌宕起伏。他為何會在爭奪後金汗位時失敗,他是否有意奪取大清帝位,他與孝莊皇太后的關係如何?多爾袞也給後世留下了一個個不解之謎。

  多爾袞死後獲罪,遭到殘酷而血腥地反攻倒算,至於獲罪原因,史書歸罪為他想當皇帝。但是乾隆帝卻認為這是「誣為叛逆」。那麼多爾袞是否真的有叛逆之心?

  少年得志的多爾袞在努爾哈赤死後,與皇太極爭奪後金汗位失敗,其母阿巴亥成為政治鬥爭的犧牲品,因所謂的太祖遺命而自盡殉夫。得寵於努爾哈赤的多爾袞本是最有可能繼承汗位之人,卻被皇太極代替,內心的不甘可想而知。但多爾袞通過卓著的戰功,逐漸獲得皇太極的信任,也正是通過這種信任,他開始逐漸削弱昔日曾打擊他與母親的敵對勢力,等待時機,覬覦權柄。

  皇太極死後,多爾袞所做的幾項決定就可以看出他是否對帝位有野心。

  第一,多爾袞擁立了年僅六歲的福臨繼位。這是他權衡各方力量後做出的決定。因為皇太極死後,與多爾袞爭奪帝位的最大對手就是皇太極長子豪格。綜合各方麵條件來說,豪格與多爾袞勢均力敵,但是豪格卻在爭奪過程中取得了代善和濟爾哈朗的支持,這給多爾袞造成了更大的威脅。權衡利弊,選擇福臨繼位,就可以有效地阻止豪格奪得帝位,而且年僅六歲的福臨,在多爾袞看來也只是一個乳臭未乾的孩子,很容易掌控。這樣的做法是不得已的選擇,畢竟把皇位給一個孩子總要好過給一個強勁的對手。對多爾袞而言,福臨也只是暫時替他保管皇位而已。他需要爭取更多的時間來打擊自己強勁的對手。

  第二,福臨繼位之後,多爾袞對小皇帝的態度很放任。福臨無法親政,睿親王多爾袞和鄭親王濟爾哈朗輔政,多爾袞開始逐漸培植自己的勢力。一方面,多爾袞放任福臨玩樂,不為他選擇老師來教導,也可以說是多爾袞並不希望其成材,以此來減少福臨對自己的威脅。另一方面,多爾袞也不把小皇帝放在眼裡,順治七年,多爾袞還以自己的正妃元妃去世為由,強行要求小皇帝到攝政王府向他請安,這顯然就是在向小皇帝示威。此時的多爾袞幾乎已經成為名副其實的地下皇帝。

  第三,多爾袞對待曾經的敵人豪格和舒爾哈齊的態度。多爾袞對共同主政的舒爾哈齊懷恨在心,因為舒爾哈齊曾先主張立豪格為帝,而後又同意立福臨,就是沒投多爾袞的票,多爾袞早就對此耿耿於懷。於是多爾袞巧立各種罪名,最後把舒爾哈齊擠出了權力中心,由自己的胞弟多鐸取代了舒爾哈齊。同時多爾袞也向著自己的主要政敵豪格開刀,將豪格廢為庶人。雖然有小皇帝為豪格求情,但是豪格終究沒有逃出多爾袞的手心,冤死獄中。豪格死後,出於政治上的報復心理,多爾袞將豪格的正妃娶入王府之中,成為自己的繼妃。

  多爾袞相繼除去兩位主要政敵之後,順治五年,代善去世,多爾袞又減少了一個強大的對手。其後不到一個月,多爾袞便稱皇父、攝政王。在此之前,順治為了安撫多爾袞,已經賜封其為皇叔父攝政王。現在由皇叔父攝政王到皇父攝政王,雖然只有一字之差,意義卻相差千里,現在就相當於兩個皇帝,多爾袞的野心已經昭然若揭。

  

  多爾袞死後下葬之時,還偷偷將生前準備的黃袍、大東珠、素珠、黑狐褂等放入棺內。而這些東西,也只有皇帝才擁有使用權。

  多爾袞生前沒有公開稱帝,主要原因還是在於其實力不能與皇權相抗衡,但是種種跡象表明,他確實是有謀逆之心。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