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犯罪心理學(全2季)> 第二章 失控的青春——青年犯罪 第一節 青年犯罪心理分析

第二章 失控的青春——青年犯罪 第一節 青年犯罪心理分析

2024-10-11 06:15:11 作者: 楊珊珊

  20 世紀60 年代以前,犯罪社會學理論認為,社會階層和貧窮是解釋犯罪行為產生的一個關鍵因素,即社會階層和犯罪之間呈負相關——社會階層越低,犯罪行為傾向越高。調查人員發現,貧窮影響了家庭的方方面面,尤其反映在對父母教養方式的影響上。比如,受貧窮困擾的家長,沒有多餘的精力教育和撫養孩子,他們更傾向於採用專制和脅迫的教養方式,因為這種教育方式更直接、更簡單。

  犯罪心理學家指出:教養粗暴的家庭會給孩子提供一個負面的榜樣和充滿暴力的家庭氛圍,這種環境下成長起來的孩子在長大以後也會效仿父母的方式去實施暴力行為,因而他們很容易走上犯罪的道路。所以,物質的貧窮很容易影響對孩子的教育。

  但是,近幾年,隨著犯罪調查研究的深入,人們發現,「貧窮」不僅僅指物質上的貧窮,精神上和心理上的貧窮也是導致犯罪的一個主要方面,而精神上的貧窮和父母的教育、照顧有著莫大的關係。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一旦父母的教育不當,就會使孩子成為一個精神上「貧窮」的人,對孩子產生終生的不良影響。對於父母來說,以下三種教育觀念對孩子的成長會產生非常不利的影響:第一,嚴厲管教論。持這種觀點的父母普遍對孩子有著較高的要求,他們深信「棍棒底下出孝子」和「不打不成才」,對孩子施行徹底的高壓政策,希望孩子凡事都聽從自己的,不允許孩子做「出格」的事情。在這種教育方式下成長起來的孩子思維狹隘,有幼稚、依賴和神經質的心理。

  在藥家鑫撞人、殺人的案例中,藥家鑫的父親是一個非常嚴厲的人。

  由於自己出身農村,通過刻苦的努力才實現了人生的轉折,再加上曾經在部隊深受影響,藥父對藥家鑫的管理也是非常之嚴格。在這種教育模式下成長起來的藥家鑫表面上看起來十分順從自己的父母,其實內心有很多叛逆的想法。也正是因為如此,藥家鑫在開車撞人之後,害怕受害者會成為自己的累贅,更害怕自己無法向父母交代,才選擇了殺人的方式來永除後患。實際上,這是一種十分幼稚和沒有擔當的想法。

  毫無疑問,嚴厲管教之下的藥家鑫學習成績不差,並且鋼琴水平一流,但是他缺乏最基本的愛和尊重他人生命的意識,他是一個精神貧窮的人。

  第二,寵愛有加論。持這種觀點的父母對孩子一般都是百依百順,他們對孩子十分嬌慣,只要孩子一有要求,父母都會盡力達成,甚至不管自己的能力能否達到。在這些父母眼中,哪怕是孩子想要星星,都願意摘下來給他們。

  

  寵愛有加型的父母會讓孩子形成不勞而獲、任性無理的性格,在孩子眼中,自己的父母是無所不能的,只要自己有需要,父母就會立馬滿足。

  他們不懂得感恩別人,更不懂得珍惜別人的勞動成果,嚴重的甚至不珍惜別人的生命。

  在「我爸是李剛」這個案例中,作為「官二代」的李啟銘是一個特別無法無天和目中無人的人,不僅在校園裡開快車,而且在因為開快車而撞傷他人的時候,竟然不下車,還口口聲聲地嚷著「我爸是李剛」。這種囂張又無理的行為是人們無法容忍的。

  關於李啟銘的家庭教育,我們無從得知,但是從他撞傷人之後的一系列表現中,我們可以看出,這個年輕人因為他父親的身份而有強烈的優越感,並且還處處以自己父親的身份來威脅別人,從而獲得心理深處的滿足。

  從這些方面足以看出,李啟銘的父母平時對這個年輕人的嬌慣和寵溺。由此可見,李啟銘雖然身為「官二代」,可能在物質方面不欠缺,但是他卻缺少基本的尊重他人、尊重法律的意識,他也是一個精神「貧窮」的人。

  第三,放任不管論。持這種觀點的父母對孩子往往是放任自流和概不過問的教養態度。這種父母可能是長期忙於自己的工作,無暇顧及孩子,或者是本身不喜歡孩子,不想為孩子太過費心。

  在這種忽略型家庭中成長起來的孩子會因為得不到關心、得不到父愛與母愛而產生孤獨感,逐漸形成富於攻擊、冷酷、自我放棄的不良品質,並常常會有情緒不安、反覆無常、容易觸怒、對周圍的事物漠不關心的心態。

  從本節的分析中,可以看出良好家庭教育對孩子有著深刻影響,作為新時代的父母,摒棄「嚴厲管教論」「寵愛有加論」和「放任不管論」,積極給孩子灌輸良好的精神食糧,讓孩子做一個精神世界充裕的人,才是正確的選擇。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