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胞器

2024-10-11 01:50:06 作者: 特倫斯·艾倫

  線粒體與植物的葉綠體這兩種細胞器具有雙層而非單層的膜結構。這很可能是某種生物殘留的結果,即在細胞進化的早期,這兩種細胞器曾是自由活動的生命體,當它們被整合進一個更大的細胞時,其細胞膜被宿主細胞完全包裹。線粒體與葉綠體均含有DNA,這進一步證明了它們曾是獨立的生命體。關於葉綠體與線粒體是如何成為真核細胞的一部分的,目前共有兩種理論:其一,它們可能「入侵」了真核細胞;其二,它們被一個更大的細胞所吞噬,進而形成一種雙方受益的關係。真核細胞提供了一個「安全」的環境,而線粒體產生的能量則被宿主細胞所獲取。在植物細胞中,葉綠體還可通過光合作用產生葡萄糖。在線粒體中,能量是由葡萄糖通過氧化磷酸化(oxidative phosphorylation)過程所產生的,氧化磷酸化過程發生在線粒體內膜表面(又被稱為嵴,如圖5b所示)。在葉綠體中,葡萄糖是由光合作用酶所催化產生的,這些酶位於被稱為類囊體堆疊膜結構中(如圖4所示)。

  

  所有其他含膜細胞器統稱為液泡或囊泡,它們只含有單層的雙分子膜結構。一個典型的細胞內約含有1000個這樣的液泡與線粒體。分泌型囊泡含有激素等化學信使,可自胞中釋放。如圖2所示,內體、溶酶體與過氧化物酶體均含有多種酶的混合物。酶是一種蛋白質,可催化化學反應的進行。溶酶體就像細胞的胃,其中含有水解酶,可以將生物物質分解成小分子物質,進而為細胞所利用。在吞噬細胞中,溶酶體還可與吞噬泡(含有細菌等被吞噬物質)相融合,進而殺死並消化這些入侵細胞的生命體。比利時科學家克里斯蒂安·德杜夫(Christian de Duve)發現了溶酶體,並因此獲得了1974年諾貝爾獎。此外,他還發現了過氧化物酶體,它們可以像線粒體與葉綠體一般通過分裂的方式進行增殖,但缺乏自己的DNA。過氧化物酶體參與了細胞內多條生化反應通路,並至少含有50種不同的酶。它們在脂肪等物質的分解(氧化)過程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從而為動物、酵母和植物細胞提供了大量的代謝能量。由於氧化過程的產物之一——過氧化氫具有細胞毒害作用,因此過氧化物酶體中還含有一種叫作過氧化氫酶的蛋白,它能將過氧化氫分解成水。此外,過氧化物酶體也是幾種酶的合成位點。在肝細胞中,這些酶參與了膽汁的生成。與大多數細胞器一樣,過氧化物酶體的突變會產生嚴重的後果,任何嚴重的缺陷均可導致受精卵在經過幾次分裂後無法進一步發育。

  蛋白質作為各種胞內小泡(如溶酶體與過氧化物酶體)中的內容物,其產生部位位於內質網膜上。在20世紀50年代初,三位電子顯微鏡開拓者——來自紐約的基思·波特(Keith Porter)、喬治·帕拉德(George Palade),以及來自瑞典的弗里蒂弗·斯約斯特蘭德(Fritiof Sjostrand)成功發現了內質網。與傳統的光學顯微鏡相比,電子顯微鏡可以將細節放大1000倍。然而,由於電子束只能穿過極薄的物體,故而在樣品製備時存在一定的困難。在克服了電子顯微鏡標本製備的困難後,波特與他的同事打開了解析細胞結構的新大門。曾經在光學顯微鏡下呈現出模糊且不規則狀態的陰影團塊,轉瞬成為線粒體等清晰分明的細胞器結構(如圖5b所示)。用波特及帕拉德的同事唐·福塞特(Don Fawcett)的話來說:「對於細胞形態學的研究工作者而言,1950年到1960年的十年間,人們始終懷著期待與興奮,迎接著探索新大陸之旅的到來。」即便在今天,記載了人體組織生物超微結構的福塞特圖譜(Fawcett atlases)仍被奉為經典。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