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9出兵蒲甘王朝
2024-10-10 11:02:17
作者: 海棠春睡暖
在當時,大明最大的貿易夥伴只有兩個。
第一個是東方的宋國,另一個個則是位於羅斯地區,欽察草原的金帳汗國。
西邊金帳汗國自不必多說。四海商會在當地多年經營,擁有絕對的話語權。該地區一直都是大明主要商品傾銷地之一,其也是連接歐洲商路的關鍵節點,十分重要。
宋國則是張載行他們當面使宋後,雙方均看到有利可圖,遂簽訂一系列貿易互惠條約,並且互駐商館。
剛開始,宋國往大明傾銷奢侈品,瓷器,絲綢等中原特產。待大明工業逐漸發展起來後,又方向向對方輸出軍械,火炮,工業品,機械等。
每年光是兩國海貿金額,就高達數千萬兩白銀,換算成龍幣,規模億萬,不是其他任何一個市場能比的。
就是第二大的金帳汗國,每年和大明的貿易額也不過五千萬龍幣左右。
其次,達莫沙椰王國【印尼主島】,高棉帝國【泰國北部,柬埔寨,寮國】,占婆國【越南】,這幾個作為這個時代東南亞以及中南半島幾個數得上的大國。
這些國家毗鄰東西方海上貿易的重要節點之上,說話也是有一定分量。
只要大明不想之後東方貿易每一趟都提心弔膽,就必須暫且先安撫住這幾個國家。
之後的事情,之後再議!
大明服軟,讓這些各國使節都十分高興,不住誇讚皇帝章邯的高風亮節、
但以章邯的性格,哪裡是吃虧的主?
之後,他遂令外交部官員,給這幾個國家的使者,傳達了三個大明的條件。
大明承諾可以撤出新加坡地區,並且還會在東南亞放置一條小型船隊,大小艦船十艘在蘇伊士附近巡視。
作用是負責打擊時常出沒的海盜,保護各國商船的通行安全。
不過,大明也有幾個條件!
且不算還他們幾國的利益,希望他們支持。
其一,大明派出的艦隊需要地盤停泊,大明需要在該地區建立統治,保障後勤。
故,大明對馬來群島上的渤泥國,毛律族,達雅克人,庫台馬踏普拉王國,單重布羅王國,南撒魯奈王國勢力攻擊,他們不得干涉。
其二,達莫沙椰王朝,高棉帝國,占婆國,羅窩國,必須和宋國一樣,對大明開放市場,互駐商館,簽訂條約。
其三,大明為打通於雲南地區的貿易通道,攻打蒲甘王國,他們不能出手。
這三個條件說出來,東方各國師團直接炸了鍋,表現各異。
第一個條件,大明明顯是準備在東南亞紮根,這從他們之前悍然占領馬六甲海峽要道新加坡地區,大伙兒已然明白。
且馬來群島和這幾個國家並不接壤,島上除了土著就是一些南洋的漢人,只是和宋國勉強扯得上一些關係。
因為渤泥國是宋國的藩屬國。
故!
第一個條件跳出來反對的只有宋使節。
大明外交部和其磋商幾天,答應從東方幫渤泥國打下一個地盤更大的島嶼,且對宋國在該地區無償贈送南沙群島作為其補給基地,對方這才勉強答應。
面子上勉強答應,私底下宋使可是樂開了花。
這一趟走得太值了,居然莫名巧妙,得了一份開疆拓土的功績。
第二個條件對大家都有好處,這些國家都是貿易沿線國家,自然看到大明和大宋這些年貿易連年增加,正求之不得呢!
故,這條建議毫無懸念迅速通過,且大家都皆大歡喜。
第三個條件,對於高棉帝國,羅窩國,以及宋國就有些接受不能了。
宋國還好,目前雲南北部屬於蒙古人,南方則是其暗中支持,附屬於大理的地盤,和其並不接壤。
且人家大明也說得明白,之所以攻打蒲甘王國,目的是為了打通與大宋的路上商路。
理由很充分,且與自己不接壤,關係不大。
之後,大明入住中南半島,還可以幫其分擔北方蒙古人的壓力。
且之前剛得了一份天大的好處。宋使琢磨一番利弊得失,便欣然同意了。
羅窩國和其不接壤,且小國寡民,就是個打醬油的角色,大明外交部給了其一些好處,他便舉雙手贊成。
剩下唯一反抗激烈的也只有高棉帝國了。
雖然其境內和蒲甘王國接觸不多,但高棉帝國西側,就是和蒲甘王國緊鄰的素可秦王國和駭黎朋猜國。且其這些年不斷仗著國力強盛,侵略兩國,統一中南半島之心昭然若揭。
放大明進來,必然會會與間接高棉帝國產生矛盾。
不過,最終,事情還是順利解決了。
因為在章邯的授意下,大明外交部開出了一個高棉使節難以拒絕的條件。
即;大明打下蒲甘王國之後,答應幫其吞併素可秦王國東北領土。
要知道,素可秦王國【泰國】東北部,可是其最為肥沃厄平原,高棉帝國與其屢次戰爭,打了多少年都沒打下。
就這樣,這場多國使團入明的抗議行動,愣是讓大明搞成了一個多邊瓜分經濟利益,他國領土的分贓會議。
有些黑色幽默的味道。
可雖然明面上看,大明失去一些利益,得到了好處更大。
但時間也將慢慢證明,章邯這個穿越者也不是萬能的。
他親手為自己挖下了兩個巨坑,讓新成立的東南亞都護府,至今仍舊戰火不息,處在動盪之下。
和宋國,高棉帝國等簽署條約後,章邯下令1258年開始徵兵備戰。
經過一年籌備,大明朝廷拿出五千萬軍費,火炮100門,艦船10艘,運兵海船三十艘,運載騎、步軍隊三萬,大舉征討蒲甘王國。
大明艦隊在【後緬甸若開地區】登陸,摧枯拉朽攻破萊謬王國的都城,萊謬王國土王帶著少量隨從倉皇出逃。
攻下城市後,大明前鋒大掠三日,等待後續援兵補給登岸,一個月後,開始向北攻略。
三個月,掃蕩萊謬王國大小鎮市五十八座,萊謬王國被併入大明版圖。
大明至此,也在中南半島占領了一塊地盤,有了立足之地。
1258年秋,在領兵大將王少博【王大年次子】的帶領下,五千騎兵沿著伊洛瓦底江開始北上,一路狂飆突進,直奔蒲甘王國的首都蒲甘城。
王少博與乃父作戰性格截然不同,作戰勇毅當先,有萬夫不當之勇。
在其帶領下,明軍五千騎兵繼續狂飆突進,接連攻破克拉城,哇夏爾寨,石頭城等七八座伊洛瓦底西岸重要城鎮。
一時間,前方所有土邦首領,官員無不悍然變色。
在明軍到來之際,或跑或投降,明軍形勢一片大好。
之前萊謬土王早就在一個月前跑到蒲甘王朝請求出兵,披因比亞四世立刻招兵買馬,準備幫助萊謬土王奪回失地。
但還沒等他準備好呢!
大明騎兵眼看就到眼前。
這位蒲甘國王披因比亞四世也是一個狠人,知道以自己手中剛剛聚集起來的兵馬,困守蒲甘沒有多少勝算。
遂在大明軍隊離蒲甘城不到一百里時,帶著家眷兵馬丟城向北遁逃。
王少博聞聽蒲甘國王棄城逃跑,遂立刻整頓兵馬,直接繞城追趕。
他倒是不擔心其後路被斷,蒲甘城四面皆是低矮山地平原,對方根本防不住他們屁股下四條腿的戰馬。
後,大明步軍趕到。
對著蒲甘城放了幾炮,城內留守的官員便開門獻降。
事情到這裡,一切十分順利。
大明軍隊短短几個月時間,就消滅萊謬王國,攻占蒲甘王國的首都,說一聲摧枯拉朽也不為過。
王少博這邊也進展順利的過分。
五千騎兵沿著湄公河一路追殺,接連擊潰對方留下殿後的數千叛軍,一路把披因比亞四世趕進了東北部山區,和大理交界的地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