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九二代」
2024-10-09 10:40:18
作者: 王志綱工作室(智綱智庫)
(節選自《贏周刊》專訪王志綱)
《贏周刊》專訪王志綱:「九二代」的光榮與夢想,2005年1月。
光陰倒流回1992年,在珠江流域這塊廣袤的土地上,水草豐茂,萬物生機盎然。
本書首發𝙗𝙖𝙣𝙭𝙞𝙖𝙗𝙖.𝙘𝙤𝙢,提供給你無錯章節,無亂序章節的閱讀體驗
一位名叫鄧小平的慈祥老人,用他手中的筆在中國版圖上的這塊土地劃了一個圈,從那一時刻開始,這塊土地和這塊土地上的人們的命運從此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從此開啟了中國一個"百獸爭王"的時代。在這一過程中,一直有一雙眼睛在注視著:1992年成長起來的這些企業的12年變遷,這人就是王志綱。
印記:「九二代」
九二代的企業家,成長於一個特殊的年代,在他們身上,帶著時代背景打下的深深烙印。他們是青澀的,他們是改革開放的先驅,他們就像小馬過河一樣,多數的企業還是在摸著石頭過河,一腳深一腳淺,有的過去了,有的摔倒了,有的摔倒又爬起來繼續上路。
贏周刊:根據你對誕生於1992年的企業家的觀察,您認為九二代的企業家分為那幾種類型?
王志綱:12年一個甲子,12年一個輪迴,12年一片新天地。
生旦淨末丑,我也把企業分成10種命運和10個代表人物。
第一是像廣發證券陳雲賢這樣的紅頂商人,他們對官場有特殊的情結,經商以後還是要從政;
第二是段永平,一開始他只是一個南下打工仔,追尋機會和夢想,最後成了步步高的老闆,並通過購買新浪股票賺到了十幾億身家,在很多人眼裡他是一個傳奇;
第三個是TCL的總裁李東生,在1993年的時候,他還是香港一家企業的員工,隨後到TCL當部門經理,並花了3年時間完成他對TCL的接管工作,直到現在已經完成了TCL股份改革,成為一名名副其實的國際企業家;
第四個要提到的企業是健力寶,這個企業是中國民族企業的一面旗幟,一度紅遍大江南北,從開始贊助亞運會,到開發李寧牌運動服裝以及挑戰兩樂,這些事跡讓健力寶成為中國企業的一個傳奇,遺憾的是這個魔水的神話沒有繼續下去;
第五個是萬和的盧氏兄弟,盧楚其和盧楚隆;
第六個是樂百氏的何伯權,在樂百氏成長的過程中,何伯權一次又一次地在市場上作秀,大紅大紫,大出風頭。從今日集團改名到1000萬購買"生命核能"配方,再到拍賣生命核能的經銷權,何伯權在樂百氏深深地打上了自己的個性烙印。非常遺憾的是,最後還是杯酒釋兵權,他在與狼共舞的時候被狼吃掉了;
第七個是李光斗,他作為一名80年代的憤怒青年,為了改變自身命運到了珠三角,又一個不小心誤入GG界發了大財;
第八個是巨人的史玉柱,珠三角是他的是非之地、幸福之地和傷心之地;
第九個是碧桂園的楊國強,從一個普通的包工頭,通過12年的摔打,終於在南中國成就自己的一片新天地;
第十個是王志綱,當時作為一名號手,喚醒大家下海的意識,而後在1994年,自己也下海了。現在暢遊10年,還在繼續平和地遊走,堅守自己的人生目標。
贏周刊:那麼這些企業有什麼共性?
王志綱:湧現在1992年的這批企業可以說像滿漢全席的大餐一樣豐盛,這些企業代表中國從此走上了市場經濟的不歸路。
首先,從1992年開始,下海經商成為時代的主流,對個人而言,以前萬般地位只有當官高的情況得到改變,商業地位回歸,很多人開始自己解放自己,尋求幸福。
另外,九二代的企業的發展是疊加過程,既有圈養動物,也有野生動物,很多國有企業的老闆面臨著升華,如柳傳志;也有企業老闆過度放養,如TCL的李東生,他一直在吃奶,但他渴望和謀求能夠和國際接軌;還有像段永平這樣渴望脫貧,到南方尋求商機的青年,他們到廣東成全了自己的事業和理想,但是他們不想做百年企業,這一代人比老一代本土的企業家擁有知識,卻沒有老一代的紮實和耕耘,甘於當游擊隊,當浮萍,而不長成參天大樹;另外還有像我這樣的另類,雖然還是在尋求文化知識,但是換一個角度,是在市場經濟裡邊尋求知識,和很多海裡邊的老闆賺錢的目的不同,我仍舊保持自己的獨立性。
我們可以發現這12年可以劃分為三代,首先是老紅軍時代,他們面對歷史的宿命,很多東西沒辦法改變,這時期的代表人物是李經緯;其次是八路時代,李東生和黃宏生都可以劃歸為這個時代的代表人物,他們20歲參加"抗戰",還有枯木逢春的時機;最後是解放戰爭時期,這個時期的代表是網絡時代的丁磊。
贏周刊:作為第十種類型的企業家,你如何評價自己目前的狀態?
王志綱:我的人生目標是四個有點,「有點錢、有點閒、有點愛好、有點權」。這是一種生活方式,錢不需要賺得太多,但是沒有錢物質生活就得不到保障;有點閒就是還要有足夠的時間來支配;有點愛好,比如我個人是高爾夫球會的會員,為滿足對高爾夫球的喜好,我可以六點半起床到東莞去打高爾夫球;有點權,有點公信力和威信,得到認同。
因此目前我很難把自己的狀態在社會上找到定位,嚴格意義上說不屬於金領、白領或者小資,人們說我們這種人是"知道分子",但我認為"知道分子"也是書呆子,我給自己的定位是財智時代的新活法。自我感覺自己是披著狼皮的羊,在這個與狼共舞的過程中保存了我的羊性,我可以把這種零距離觀察中國企業的經歷整理下來,這也將成為一筆寶貴的知識財富。
「九二代」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誕生於1992是一個命題作文,我們希望能通過追述這些在12年的輪迴中衝浪的企業,剖析他們的昨天、今天,展望他們的明天。我們相信,12年一個甲子,12年一個輪迴,「後九二代」將在「九二代」中得到延伸。
贏周刊:你說過這12年對企業來說是「剩者為王」,那麼宏觀經濟對這些「剩」下來的企業有什麼影響?
王志綱:昨天和今天對這些企業來說是一個大浪淘沙,這12年很多企業都在進行馬拉松賽跑,這是一個十項全能的博弈,企業稍有不慎,就有可能被淘汰和超越,在這個過程中,企業排名的先後次序一直在變化。
我們可以驚喜地發現,縱觀中國改革開放的20年,很多企業能存活下來靠的不是一時的規模,而是像變色龍一樣,以守為攻,隨著環境的改變而調整生存戰略。從1992年到現在,中國經濟經過幾個低谷和高峰,基本完成一個完整的經濟周期,在這個周期中,90%的企業都被淘汰。隨著市場的成熟和規範,想在市場上投機而又能成功的幸運兒將越來越少。
另外,事物的發展總是有它必然的規律,比如在健力寶非常風光的時候,很多民企還只是小苗苗,而王石當時也是一個打工仔。很多人開始起家是遊走於商人之間去獲取機會,在1989年,潘石屹剛開始只是甘肅一個小縣城出來的年輕人,後來到海南島發展,這些人開始都沒有原始積累,但是隨著歷史的循環,馮侖現在在地產界縱橫天下,一方諸侯,而牟其中、李經緯的時代已經過去。這就是企業家和企業有一個不斷適應的過程。
剩下來的企業將學會生存智慧,這種智慧不是靠企業家個人的技巧,而在於浮財和資本的區別。對企業家的生存之道來說,小老闆靠勤奮,中老闆靠智慧,大老闆靠德行,以後對企業家德的要求將越來越高,有恆財才有恆心,有恆心則有恆財,這是一個長線思維。可能很多人把握商機,投資地產或者某一個熱門項目賺到錢,但這些錢沒有在企業發展中發揮作用。打個比喻,一些人在做企業的時候就像一個土匪,打家劫舍弄到很多錢,但他的身份還是一個土匪,不會因為搶了一個員外的老婆就變成員外。
剩下的企業家是那些通過宏觀考驗的企業家,在這個過程中他們開始學習如何從老闆到真正的企業家。如房地產的萬通系,當初潘石屹們到海南創業,遭到銀根緊縮的滅頂之災,後來他們回到北京,依靠觀念和思路在地產界東山再起,這群人從渾水裡爬出來,到現在終於站穩腳跟,這就是最大的生存智慧。他們在狗群中學狼叫,他們甚至可以做到在痞子堆裡邊比痞子還痞,在文人堆里也能談經論道。
贏周刊:2005年,明年開始又是一個輪迴,總結這過去的12年,你覺得在中國做企業要注意那些方面的問題?
王志綱:在中國做企業一定要注意以下幾點:一是懂政治;二是懂國情。要與時俱進,如魯冠球,憋了10年終於等到中國企業可以改制,於是終於把企業做成自己的,這個火候要掌握得非常好,或早或晚都不能成事。另一個被公認做的非常巧妙的是TCL的李東生,他為了TCL改制,蟄伏10年,終於等到1997年啟動國企授權經營改革的這個機會,完成他在TCL的霸業。而更多的人是等不到這個機會的,所以在體制不成熟的情況下,中國很多企業家的心態都比較複雜,這也是這一代企業家的宿命。這種能力不是企業的功夫而是中國的體制和國情所決定的,所以只有懂政治和國情的人才能夠把握這個機會。
三是要掌握企業發展規律,把握企業的生存密碼。依靠規律的企業才能走得更長遠,在這之前很多企業都是誤打誤撞入門和做大的,所謂"男怕入錯行女怕嫁錯郎",未來行業的規律性會更強,企業要科學地進行戰略定位。
隨著遊戲規則清晰,二八定律將成為王牌定律,這個時候基本靠規範化的制度去管理企業,企業家對企業做法將更清晰,那種靠機會成功的企業將越來越少。
贏周刊:哪些企業在下一個階段能保持一個比較好的發展勢頭?
王志綱:12年一個輪迴,要注意一點,能夠在這個舞台上縱橫的英雄人物或者風雲人物,可能會有一大批是海歸,他們會發揮一段作用。據現在中國的國情,這種人不可以小窺,特別是現在中國加入WTO以後,打個比方,他們身份像舊中國的買辦,即受僱於外商並協助其在中國進行貿易活動的中間人和經理人。但他們是既懂中國的國情也懂西方的企業文化的一代人。在這群人中,張朝陽的作為都是小兒科,這種現象是第一點要思考的。
第二,未來12年可能會出現在市場經濟裡邊修煉出來的一批學者,他們將浮出水面,為國家和政府提供戰略研究思想。這群人的錢財不會非常可觀,但是影響力非常大。畢竟從中央的角度來說,需要有國際眼光、戰略思想的人出謀劃策,現在很多經濟學家扮演這種角色,這股力量不可以小窺。
第三,在未來的12年對中國影響力很大的不單表現在製造行業,如賣電腦賣手機等,中國製造也將進入資訊產業時代,會出現大批在文化產業和媒體產業投資的人群,這裡邊會出現一批既有知識又有企業運作能力,既懂國外又懂國內的人才,他們相當於中國的默多克。現在很多企業已經初具雛形,比如鳳凰台的劉長樂,他具有軟勢力和影響力,已經成為中國的文化產業大亨和媒體大亨。在這個文化產業層面上,會出現一些渴望壟斷資源的企業,如俄羅斯就出現過類似的企業,但是國家也要出台反壟斷法來遏制這股勢力。
贏周刊:你將如何評價「九二代「的這群人和這些故事?
王志綱:未來的12年,或者再往前上溯的12年,這整個24年,再不可能出現之前的12年情形,這上溯的24年將在整個中華民族的歷史上定格,如春秋戰國時代,歷史越是向前發展,這些人對一個時代的價值就越有份量,這時候我們的後代只能去玩味,以後將是一個比較平淡的時代,就如黃河經過壺口長瀉以後進入一個平緩,如黃河大合唱裡邊唱到的"黃河兩岸稻花香",一個時代的結束,一個鐵馬金戈傳奇色彩時代結束。
12年就像桑拿一樣,有的時候干蒸有的時候濕蒸,這是不以企業家的意志力為轉移的,他們沒有選擇的權利,煉出一身烈火真金,經過這12年的企業都是好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