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 我想要A,但他們都說應該選B,我該聽誰的
2024-10-09 05:58:52
作者: 崔璀
比起做選擇,找原因更重要。
在我收到的所有職場問題中,占比最多的是一道選擇題:我應該那樣做,但我,想要這樣做。
本書首發𝖇𝖆𝖓𝖝𝖎𝖆𝖇𝖆.𝖈𝖔𝖒,提供給你無錯章節,無亂序章節的閱讀體驗
比如,「我應該等到年後再辭職」,但是「我想現在就離開」;「我應該陪在家人身邊」,但是「我想出去闖一闖」。
其實我們絕大多數人,身體裡一直都有這兩種聲音,一種叫「我應該」,一種叫「我想要」,有意思的是,這兩種聲音每天都在打架。
「應該」是一種標準,「我想」是一種本能,多數時候,我們都會選擇「應該」——這樣更像文明人,更體面、更理智。
身體裡的兩種聲音
但其實,「應該思維」是對自己的「殘忍」。
你還記不記得小時候,你跟長輩說「我吃飽了」,你聽到的最多的一句話是不是「別,還剩最後一口」,或者「你根本就沒飽」,然後你說「我真的吃不下了」,長輩就會說「非洲還有很多小朋友在餓肚子」「農民伯伯種地很辛苦,你怎麼能浪費糧食呢」。於是你接受了自己「應該」吃完這個設定,不然就是浪費糧食——你開始不相信自己「吃飽了」這個本能感受。
後來又有一次你因為某些事哭了,長輩說「這點小事有什麼好哭的」「大孩子了,要堅強」。於是你開始不相信自己的「情緒」。
再後來,你進入社會,業績壓力大,連續沒睡好,導致你一次發揮失誤了。老闆說,這點小事你都做不好,你這抗壓能力不行啊,你看看人家!你接受了職場人就該硬扛的規定。於是,你全方位地否定了自己的能力。
最終,我們變成了一個依賴於外部評價,去確定自己價值的人。
但別人看不到的是:
你不吃了,是因為你真的吃飽了;你容易哭,不是因為你懦弱,而是因為你天生感性、情緒豐富;你業績沒做好,會不會是因為那個崗位,根本發揮不了你的優勢。
僅此而已。
其實每個人都能感受到自己想要什麼,可我們選擇不正視、不相信。
當「應該」和「想要」衝突時,我們忙不迭地壓制住自己,去扮演一個理智成熟的「別人」。但真要對自己負責,就別急著做選擇,而是去思考:
1.我的真實感受是什麼?
2.「想要」和「應該」之間的這種衝突,原因是什麼?
這是一個絕好的思考人生的機會,千萬別讓它輕易溜走。
最後,祝你總有能力,把自己的「想要」變成最好的選擇。